【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房屋建筑施工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施工、構造上的通病,它們對結構和建筑物的使用維護等構成一定的影響。本文就此首先分析了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要點問題,然后深入的探討了其解決方法。只有全員參與,全面提高施工人員的素質才能逐漸避免建筑施工各種問題的發生。
【關鍵詞】房屋;建筑施工;關鍵問題;探討
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保護層及其使用荷載問題分析
多數施工單位在鋼筋下面都沒有放置保護層的預制墊塊(少數施工單位用小石子墊上,也是不符合規定的,因小石子易走位,且保護層厚薄不一)。澆筑混凝土時,為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將鋼筋骨架或樓板的鋼筋網片向上提一提。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既不能達到混凝土保護層的要求,又使鋼筋骨架或鋼筋網走位,更嚴重的是產生彎曲變形,不能保證質量。在施工過程中,為了搶工期,在樓板梁混凝土澆筑幾天后,便在樓板上堆放紅磚或其他很重的集中荷載,外觀看起來,樓板混凝土沒什么破壞,但混凝土早期承受過重的荷載,將導致混凝土疏松、開裂,致使樓板混凝土達不到設計強度。按規定要求,混凝土澆筑及養護28天(至少21天)后才能承受永久荷載,或較重的臨時荷載。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結構中的柱模板及混凝土澆筑問題分析
柱模的結構特點是斷面尺寸不大,高度較大。因此柱子模板的構造安裝主要考慮保證垂直度及抵抗新澆混凝土的側壓力,也便于澆筑混凝土,清理垃圾與鋼筋綁扎等。但是,在實際施工操作中,普遍偷懶。不規范的做法是:沿柱高度每隔 3m 都沒有開澆灌孔,而串桶或溜管又由于鋼筋過分密實無法使用。因此,待混凝土澆筑后按規定拆模時,出現各種混凝土的缺陷,如分層離拆,大面積的蜂窩、露筋及嚴重的孔洞等現象。還有,當樓層高度較高或工程量較大時,柱與梁板分兩次澆筑的實踐施工過程中,存在嚴重的錯誤做法:
1、當澆筑至柱頂出現較厚的水泥砂漿時,沒有加干凈骨料并仔細搗實,由于柱頂砂漿層的強度不足,在梁柱接頭處,易出現裂縫。
2、柱施工縫(包括梁板及其他施工縫)的處理更是要注意。按規定,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混凝土時,使澆筑的混凝土達 1.2N/mm2強度后,清除施工縫表面水泥薄膜松動的石子和較弱混凝土層,經潤濕、沖洗干凈,再拌水泥砂漿一層,然后澆筑混凝土,細致搗實,使新舊混凝土結合緊密。
三、房屋建筑工程中關于樁基礎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及采取的措施分析
1、長螺旋鉆孔砼灌注樁。長螺旋砼灌注樁在沒有水、沒有砂子的地質條件廣泛應用。其優點是施工速度快,質量容易保證,但在施工時易出現如下問題:鉆孔機鉆到孔底標高時應停鉆靜撥,如鉆動提鉆桿,在孔底產生大量的虛土,減少樁的樁端承載力,在灌注砼前應倒入30-20cm 碎石,用夯錘夯實,然后下鋼筋籠灌注砼。灌注的砼塌落度應控制在10cm,塌落度過小容易產生斷樁,灌注砼時應全程振搗。
2、 振動灌注成孔樁(振拔樁)。振動成孔灌注樁可在有地下水,淤泥質土和厚度不大于三米的粉細砂中施工,施工造價相對其他水下灌注樁低,但施工時樁穿不透厚度大于三米的粉細砂、中砂層。受到一定的限制。樁的施工不能單一控制標高。必須以雙控為準。在同一附近樁長不一樣是正常現象。嚴禁在樁沒達到設計標高時長時間振動,否則對相鄰樁產生縮徑或斷樁。在施工時為提高樁的承載力應采取復打,復打時必須將振管上的泥土處理干凈后再施工。在土中嚴禁反插,因在土中反插時易將泥帶到樁內產生斷樁。
3、壓力注漿樁。壓力注漿樁是無砂砼灌注樁,該樁型是通過水泥漿對樁周土的擴滲,提高了樁的承載力,砂土中承載力是普通樁的1.1-2 倍,其特點是此樁型適合大部分地質條件施工,單樁承載力比較高,樁底無虛土,所以樁端承載力較高。
4、超流態砼灌注樁。超流態砼灌注樁適應于各種地質施工,以其自身強度高、有較高的承載力、施工速度快、造價比較低等優點近幾年在我省廣泛應用,該技術成樁原理是用砼泵注超流態砼通過鉆桿壓入孔內,形成砼護壁,將砼注滿孔后下鋼筋籠至設計標高,該樁在施工過程中,樁周土被擠密實,同時超流態砼向樁周土擴滲,改良了樁周土層的性質,杜絕了斷樁、縮徑、孔底虛土,提高了樁的承載力,其承載力是普通樁的確1.05-2倍。該樁在注砼后插管注水泥漿后是普通樁承載力1.2-2.2倍。
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造成的板面鋼筋保護層過大的問題分析
樓板施工中,鋼筋綁扎完畢后,施工人員通常用馬凳形支托鋼筋將樓板面層鋼筋架立起來,防止其下墜,從而確保面筋的保護層不致過大。但這種看似可靠的做法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仍無法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1、主要原因。一是馬凳架立鋼筋數量過少。施工方為節約成本,往往只放置少量馬凳筋,由于間距過大,使得樓板面層鋼筋只有局部被穩固支托,而仍有大片部位的面層筋會在施工中受外力的作用而產生下墜,從而導致保護層過大。二是混凝土布料方式的影響。當樓板采用混凝土吊罐布料時,吊罐開斗卸料過程中,混凝土垂直下落會形成較大的沖擊力,加上馬凳鋼筋間隔過大,板面鋼筋極易被沖擊變形。與此類似,當采用汽車式混凝土泵將混凝土泵送至樓板上時,也會產生上述問題。三是施工人員踩踏。混凝土平倉振搗完畢后,新澆混凝土面需作初步找平,此時,因板面鋼筋已被覆蓋,施工人員看不見馬凳鋼筋的支托部位,只能在混凝土面上隨意踩踏操作,極易將板面鋼筋踩撓下墜,且不易將其準確復位。
2、解決方法。第一鑒于馬凳鋼筋的特殊作用,應在設計圖紙中對馬凳支托鋼筋的規格、型式及布置方式、數量作明確規定,并將該項計入設計工程量中。這種做法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承包方可不再為節約材料而減少馬凳數量,施工質量易得到保證。二是監理方能有更好的依據來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另外,由于馬凳的規格、尺寸均較小,且多可利用鋼筋制作后的剩余損耗廢料來加工,數量上的適量增加所導致的成本上升是微小的。第二尋找降低成本及規范施工的途徑。可設想開發其它經濟的代用材料,比如塑料支托卡,該類卡件可根據不同的樓板厚度形成不同尺寸的系列產品,當定型并規模化生產后,其成本應會低于用鋼筋制作的馬凳。更進一步的改進是將其改為可回收式支托卡,在樓板面進行二次抹實壓面時隨抹隨拆,重復使用。這樣可使成本進一步降低,同時,該支托卡也可作為新澆混凝土面找平時的標高桿,以控制樓板澆筑厚度。
五、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屋面防水問題分析
要嚴格控制細石混凝土的技術要求,水灰比大于0.55,普通硅酸鹽水泥標號不低于425#,每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 330kg,粗骨料最大粒徑不超過 15mm,含泥量小于 1%,含砂率為 35-40%,采用中砂或粗砂,同時,宜摻入減水劑或防水劑,膨脹劑之類的外加劑。防水層的厚度不小于 40mm,并配置的雙向鋼筋網片,細石混凝土澆筑12 小時后要加以覆蓋,并澆水養護 14 天。上述做法,防水效果好。
六、結語
總之,以上幾個建筑施工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在工作中的一點實踐經驗總結。只要認真按照建筑規范進行施工管理,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指導實踐,就能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