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芳,許 紋,楊樂園
(1.上海建工醫院檢驗科,上海200083;2.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寶山分院,上海200940)
尿路感染是臨床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及時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藥性變遷對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具有重要的意義[1]。我們通過對尿標本中分離的菌株進行分析,了解尿路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及耐藥狀況,為臨床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
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上海建工醫院尿標本中的臨床分離菌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中的重復菌株,重復多次送檢取第一次陽性結果進行分析。
采用ATB細菌鑒定儀進行菌種鑒定和藥物敏感性試驗,菌種鑒定和藥敏試驗的試劑條,均購自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
1.標本的采集和培養 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要求進行。
2.細菌鑒定 采用ATB細菌鑒定儀及配套細菌鑒定試劑條進行菌種鑒定。
3.藥物敏感性試驗 采用ATB細菌鑒定儀及配套藥敏試劑條進行藥物敏感試驗。判定標準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2012年版的規定[2]。質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ATCC35218)、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糞腸球菌(ATCC29212)由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提供。
4.超廣譜 β內酰胺酶(ESBLs)檢測 按CLSI推薦的紙片篩選法和酶抑制劑增強確證試驗檢測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產酸克雷伯菌和奇異變形桿菌中產ESBLs菌株。
采用WHONET 5.4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尿標本中共分離致病菌962株,其中革蘭陽性菌 261株(27.1%)、革蘭陰性菌 701株(72.9%)。以大腸埃希菌分離數最多,為429株(44.6%),其次為腸球菌屬 228 株(23.7%)、肺炎克雷伯菌83株(8.6%)。大腸埃希菌ESBLs陽性率為63.2%,肺炎克雷伯菌ESBLs陽性率為56.6%。見表 1。

表1 962株病原菌分離構成比
未檢出對碳青霉烯類藥物耐藥的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對碳青霉烯類藥物的耐藥率僅為4.8%。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第3代和第4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分別在60%和55%左右;大腸埃希菌對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率為77.9%,肺炎克雷伯菌則為47.0%。見表2。
腸球菌屬共228株,其中糞腸球菌129株,占革蘭陽性菌的49.4%;屎腸球菌76株,占革蘭陽性菌的29.1%。耐藥情況見表3。

表2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

表3 腸球菌屬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
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為14.1%,對阿米卡星的耐藥率僅為3.1%。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情況較嚴重,對常用藥物的耐藥率均在40%以上。見表4。

表4 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率 (%)
隨著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激素及介入性診療措施的增多,尿路感染發生率明顯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泌尿道感染致病菌為革蘭陰性桿菌為主(72.9%),主要致病菌為大腸埃希菌,占44.6%,與文獻報道[3-4]一致。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 ESBLs陽性率分別為 63.2%和56.6%,與文獻報道[4-5]一致。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第3代、第4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在53.1% ~62.9%之間,對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藥率較低(均<10%)。提示頭孢菌素已成為嚴重耐藥的藥物,臨床治療尿路感染應慎重使用第3代、第4代頭孢菌素[5]。本研究結果顯示,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率分別為77.9%、47.0%,而糞腸球菌、屎腸球菌的耐藥率分別為 72.9%和 93.3%,與文獻報道[7]一致。這可能與臨床經驗性治療首選喹諾酮類藥物有關。因此,將喹諾酮類藥物作為臨床治療尿路感染的一線藥物可能已不太合適。但各種藥物主要經腎臟排泄,尿液中藥物濃度遠遠高于細菌的最低抑菌濃度,能否應用奎諾酮類藥物治療泌尿系統感染仍需進一步研究[8]。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為14.1%,是除黏菌素外最敏感的藥物。鮑曼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為42.3%。
綜上所述,尿培養陽性的致病菌以大腸埃希菌、腸球菌菌屬和肺炎克雷伯菌最為多見。致病菌對喹諾酮類藥物及第3代、第4代頭孢菌素耐藥現象嚴重。臨床需要密切關注細菌耐藥性變化趨勢,應根據藥敏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減少耐藥菌的產生。
[1]楊 青,陳 曉,孔海深,等.Mohnarin2011年度報告:尿標本細菌耐藥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4):5503-5507.
[2]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M100-S22,CLSI,2010.
[3]楊 青,陳 曉,孔海深,等.Mohnarin 2010年度報告:尿標本細菌耐藥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3):476-480.
[4]鄭齊鍶,曹小利,周愛平,等.尿路感染大腸埃希菌耐藥特點與種系分型和遺傳相關性分析[J].檢驗醫學,2013,28(12):1102-1105.
[5]楊 青,陳 曉,孔海深,等.Mohnarin 2011年度報告:尿標本細菌耐藥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4):5503-5507.
[6]葉劍榮,袁利群.658例尿培養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5(7):805-808.
[7]鮑彩麗,范倩燕,吳 迪,等.安圖醫院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中分離出的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的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學,2014,29(1):38-41.
[8]呂 媛,李 耘,崔蘭卿.2010年度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測報告:腸桿菌科細菌耐藥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4):5138-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