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蒙 前不久,一名中國富商在法國乘直升機巡視他新買的酒莊時不幸遭遇空難,這再次引發各界對中國人熱買法國酒莊的關注。有一方觀點認為,中國人一窩蜂赴法國收購酒莊,收效卻不佳,法國媒體則多以“狼來了”的心態渲染中國人的大舉進軍。《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了酒莊買家、律師、從事跨國酒莊投資以及法國酒業聯合會的多名相關人士,試圖更全面了解中國人收購法國酒莊的情況。中國買家有多少? 有多少中國人在買法國酒莊?這一問題看似簡單,其實頗難回答。如果光以國籍來分,中國人并不多,許多買酒莊的其實是已擁有外國籍的華人。佳士得拍賣行國際房產部波爾多酒莊部的李莉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許多中國買家是原籍大陸、但現擁有英國、美國等國國籍的人士。《環球時報》記者從波爾多酒業聯合會獲悉,該會通常也只是事后才知道購入酒莊的非中國籍買主原籍是中國。因此,要精確統計相當困難。 《環球時報》記者通過向法國各大酒區酒業聯合會詢問了解到,擁有不同國籍的華人大致購入將近100多個酒莊,但這一比例與法國共有大大小小9.5萬個葡萄酒莊相比微不足道。此外,盡管法國各大產酒區各有特色,但由于缺乏深入了解,大部分中國投資者集中投資波爾多酒區。在波爾多酒區8000個左右酒莊里,中國人目前購入的數量僅70多個,大體上1%還不到。即使現在達到平均每月一個酒莊被中國人買下,考慮到中國人投資的酒莊大多為均價500萬歐元上下的中小型非高檔品牌酒莊,所以影響并不大。法國媒體驚呼“中國人席卷波爾多酒莊”的說法顯然與事實不符。 對不少法國人來說,在看到語言、文化差異巨大,過去很少來歐洲投資的中國人來購買他們引以為豪、作為重要美食文化象征的葡萄酒莊后,驚訝之余還感到害怕,擔心中國人因此破壞當地的葡萄酒文化,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們對中國與中國人的了解相當不足,而法國媒體“發出驚呼”也很正常。中西方買家動機大體相同 較早介入中國人購買法國酒莊的巴黎華人律師石仁林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人投資法國酒莊的原因很多,有人從賺取商業利潤角度出發;有人更多是因為喜愛法國美酒,以及城堡、小河、鄉村的優美景色;有人看好酒莊與城堡,想等房地產升值后再售出;還有人想投資酒莊提升資產的格調,同時實現投資多元化。西方買家大體也是這些動機。 波爾多酒業聯盟的一名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法國酒莊是私營企業,買賣都是正常商業行為,他為波爾多作為名酒產區吸引中國人感到自豪。李莉娟則列舉出投資法國酒莊的好處:價格便宜,擁有釀酒這一實業,可得到投資居留,長期看盈利有保證,擁有世界最好的葡萄酒生產資源等等。相比購置房地產的投入,一些精明的中國投資者更愿意花3000萬人民幣投資法國酒莊。 喜歡中國青銅器收藏的華人郭炎先生從1997年開始投資波爾多酒莊,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正是對法國文化和酒文化的濃厚興趣推動他對酒莊的投資,他在波爾多圣艾米利翁與波美荷兩個名酒產區投資了3個名牌酒酒莊,其中兩個酒莊出產的名牌葡萄酒被港龍航空、國泰航空、中華航空、泰國航空等選為頭等艙指定用酒。 當地許多酒莊經營后繼無人 郭炎認為,中國人有能力發揮法國酒莊的所有優點而產出讓法國人驚訝的好酒。他在購入3個酒莊后,均進行了整頓,增加投資、技術力量以及銷售力量。杭州來氏集團投資波爾多BEL-AIR酒莊,其總經理助理吳小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方購入酒莊后立即加大投資力度,并提高管理水平。該酒莊擁有38公頃葡萄園,年產22萬瓶葡萄酒。吳小明介紹,這個酒莊是在原有主人患病、兩個女兒不想接手的情況下買入的。記者查閱法國酒業聯合會資料,并通過向石仁林、李莉娟等了解獲悉,在法國待售的酒莊中,面臨破產或經營不善、不得不出售的酒莊占全部待售酒莊不到10%,大部分原因是酒莊經營者后繼無人。法國遺產法規定子女平分財產,因此一旦酒莊主人生病、去世,若后人缺乏充足財力買斷其他遺產份額來繼續經營,酒莊將被迫出售。這是目前酒莊出售最主要的原因。石仁林認為,投資法國酒莊需要充分了解投資規律、法國文化傳統與風土人情,做好長期投資的打算,咨詢法律人士,并根據自己的條件挑選好的酒莊。郭炎表示,葡萄酒從葡萄樹種植開始到產酒要許多年,生產好酒是一個長期努力的結果。記者感受到,從中國文化到西方文化,從中國傳統白酒到世界聞名的法國葡萄酒,中國投資者邁出了很大的一步。▲
環球時報201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