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麗
(四川師范大學 工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道“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我國古代很多文獻都把羌作為從事畜牧業,且以養羊作為特色的一個民族。“羊符號”的寓意是一種吉祥,平安之兆。在“四羊護寶圖”中,“羊就被藝術地概括成幾何方塊的圖形,羊角則變形成螺旋狀的紋樣,四羊組成菱形狀圍護著中間的寶物,裝飾感極強。”羌族人懷揣著對“羊”的喜愛和敬仰,將自然形態中的羊,提煉、夸張、變形,從而設計出了裝飾性很強的紋樣,運用于服飾以及衣物配飾之上。”
從現代產品造型角度講,一個產品的外觀不僅要符合產品自身的美觀、功能等特點,更多的是要注意其文化的引申意義。特別是旅游產品,從“物”和“意”的雙方面入手,并且將其恰到好處的結合才能設計出賞心悅目作品來。
(一)匠“形”獨運。要將具有羌族文化的產品銷售出去,就一定要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創造出藝術審美與文化內涵相結合,匠“形”獨運的產品來。我們知道,在傳統產品外形創造中,元素、符號的提取運用是產品造型構思的重要方法。也可以采取直接運用、提取符號、變形重構等手段。[2]筆者在實地考察后,沿用羌民一些符號提取的傳統方法并與現代產品相結合。“羊角杯”是從自然羊的形態特征中提取出來具有代表性的符號,加以變形運用到產品外觀中。

(二)羌“彩”繽紛。羌民的服裝配飾中,繡品布料多以白、紅、藍、黑為主。而這四種顏色均與其生存觀和生存環境有直接的聯系。白色象征著純潔,同時還是云彩的顏色;紅色象征火焰,散發著炙熱的光芒;藍色象征天空,可以自由馳騁與翱翔;黑色象征著黑夜,擁有無盡的魅力與空間感。對大自然的喜愛與崇拜,從自然中吸收色彩加以搭配運用,形成了羌民淳樸、尚美的造物觀。[3]因此在現代的羌族產品設計中,色彩選用更多的傾向于白色和藍色、紅色、黑色之間的搭配。
(三)自然之“材”。華美的羌繡中一針一線自然形態的描繪都十分傳神,鳳凰、牡丹寓意著幸福美好;瓜果、糧食寓意著收獲豐盈;游龍、走獸寓意著辟邪消災;石榴、麟寓意著多子多福。這些大自然的“題材”都傳遞出了羌民對大自然的喜愛和對生活的美好憧憬。當然本文的這個自然之“材”不僅僅是產品的裝飾紋樣,和視覺傳達,還包括產品本身的材料材質。常見的材質如棉、麻、毛、皮等。這類原生態氣息的質感,較好的表達了羌民的自然選材之道。可以運用到毛織品類效果之中。
(四)今日之“工”。“工”有工藝、手工、精巧之意。對每一個實實在在的工業制品或者手工藝品來說,特別是旅游文化產品的每一個裝飾、元素、色彩、選材,甚至是不同的擺放狀態等等,都要體現或支持產品的功能。而這個功能有裝飾功能、使用功能、文化傳遞功能等,還要注意其環保性、可持續性、地域性等。我們在設計過程中就可以秉承著這些基本方法,嘗試著創作出體現羌族文化特色的新產品。
(五)“意”從何來。“意”有意鏡、意向的意思,在哲學領域也就是屬于形而上的思想層面。“羊符號”在羌民心中是一個象征吉祥如意、福壽安康的圖案。因此可以運用在眾多配飾、衣物上面。重視保護傳承羌族傳統文化,利用科學技術創新羌族文化,實際運用到產品設計中,是我們這些設計者應盡的義務。提升羌族文化旅游產品的創意水平和科技含量,豐富羌族文化旅游產品文化內涵是眼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利用羌族地區特色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文化自身的發展,對于促進羌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促進羌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發展,非常必要。目前,很多傳統手工藝只有到了“人死藝亡”的境地才開始舉薦重視起來,這是十分可悲也很可怕的事情。一個民族的文化想要不斷發展,就必須傳承,保留他們的優秀智慧,結合現代新思想,創造出更多的奇跡,民族才不滅亡,希望之火才可以代代相傳。
[1]陳蜀玉.羌族文化[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8.
[2]秦春曉,謝亨淵.中國傳統符號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J].包裝工程.2008(05).
[3]田豐美.羌繡民間傳承方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8).
[4]王立松.四川羌族服飾圖案文脈解讀[J].蘭臺世界.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