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婧
【摘 要】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國稅收的重要來源,就目前而言,國有企業每年所繳納的稅費為全國稅收總體的一半左右。二十多年來我國分部、分階段的進行國有企業改制,大大提升了國有企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但是還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目前國家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國企實現現代企業制度亦是任重道遠,而國企改制過程中產權轉讓的機制還不甚健全,資產評估中暴露的問題所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現象頻頻出現,這對于國有資產產權轉讓的公允性造成了極大地破壞,本文以國企改制中資產評估的相關問題的為研究對象,聯系近年來國有企業改制產權轉讓的實踐,從而探索出一條完善資產評估的工作機制,提出可行性的對策。
【關鍵詞】國有企業;資產評估;產權轉讓;對策
據統計,我國國有企業改制產權轉讓過程中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量非常大,國有資產流失已經成為國企改制過程中所需克服的重點難點,而資產評估又是產權轉讓中的重要一環,準確的評估方可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
一、資產評估在當前國企改制中重要地位及所遇到的問題
資產評估是對資產某一時點的價格進行評定估算。它需要遵守公允的原則,依法進行,方法科學,按照法定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國有企業改制的方向之一是國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多元化投資主體的參與,資產評估是改制前的必要程序。而且資產評估既要考慮了有形資產,又要考慮了無形資產的評估。
首先,改制過程中通過資產評估明確了財產權利,企業在進行改制過程中,對原國有企業資產進行評估明確了國有企業的財產權利,而且資產評估也使得企業的股份歸屬明晰,權責更加明確。其次,資產評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國資的流失,股份制改造、產權轉讓等相關經濟活動中,資產評估可以摒棄歷史成本的賬面凈值計價的方式,實現入股資產的提前評估,就這一角度而言,資產評估保證了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同時,資產評估是國企改制的必要前提,在法律層面,國企改制前必須進行資產評估,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進行確認,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評估數據與實際價值的相符程度,繼而在改制后,企業產權能夠進入市場,進行產權交易的相關活動。
國企改制過程中,資產評估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包括企業的設立、兼并重組、拍賣、租賃、破產、抵押擔保等方面,其所屬的各種資產都被納入到了評估的范圍之中,而國有企業在改制的各個環節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國有資產流失,而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國有資產標的信息的披露,產權價格評估機構在進行評估時由于與政府和相關企業的利益關系密切,從而造成了評估不能按照市場定價進行,產權評估行業的誠信危機,這就造成了企業改制違規上市、虛估資產、改虧為盈、掩蓋經營管理這些問題,使得企業所應承擔的風險成為社會、商業銀行的風險。
二、造成資產評估中問題產生的原因
在歷史上,我國國企的產權非常不明晰,而今將其產權一直不清晰,如今將資產進行定價,將評估的責任交與評估機構,評估的主觀性較大。評估機構一般將產權的所有權和財產權進行評估,難以考慮產權更廣的范圍,還包括一個更廣的范疇,評估過程中的土地處置問題、無形資產等資產評估較為困難。
(一)土地處置
國有企業的所屬土地使用權來源不同注定其處置評估應該采取不同的方式,現如今,我國在國企改制的實踐中,主要對土地使用權采取三種處置方式——保留劃撥用地方式、國有土地租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第一種處置方式既然已經將國有土地使用權納入了改革資產范圍,即應該將其納入評估范圍,如此才能客觀評估國有企業的實際資產,不至于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
(二)無形資產評估
無形資產是企業的寶貴資產,現如今,無形資產評估指標體系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其公允價值需要反映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而今,會計處理一般遵循審慎的原則,不將其納入資產負債表中,僅僅將外購的無形資產予進行確認,按照期限進行攤銷,使得企業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和真實性難以獲得公允。
(三)評估機構
政府與買家的利益沖突嚴重使得評估代理人成為資產轉讓的焦點,在產權改革中國有資產被低估的現象嚴重,資產評估作為獨立行業,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專業水平偏低,造成評估失真。而且資產評估行業利潤豐厚,競爭激烈,很多評估機面對競爭壓力不得不進行低價競爭,很多必要的評估過程被忽略,其結果成為一張紙,必然會造成評估結果有失公正。
三、相關建議
(一)評估機構建設
評估機構是產權轉讓中資產評估的主導者,是評估的出具者,對于此行業,應該盡快完善行業的制度建設,建立資產評估的法律監督和懲戒體系,實現對評估行業的規范。其次,評估過程中應該保證避免行政干預,取消政府部門對國有資產評估項目的立項確認審批制度,實行備案制。同時,要建立評估機構質量監管體系,制定行業條例,加強行業內協作,完善自律機制。而且要加強評估理論和統一標準的研究,建立健全評估方法,摒棄主觀性缺乏科學的評估方法,防治國有資產被低估,造成國資流失。
(二)建立科學的無形資產評估標準體系
現如今,我國對無形資產的評估方式簡單,且較為隨意,缺乏標準,故應該完善《無形資產評估準則》,取消政出多門的沖突,對于涉及資產評估管理的主要部門的法規進行歸納,統一納入《無形資產評估準則》,加強對評估資格即資產評估師、房地產評估師、土地估價師的自律規范。
(三)根據目的進行資產評估
區分對待改制資產和租賃資產,嚴格上報備案,轉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核準,評估損失經批準方可沖減國家資本金;而租賃資產評估的目的是為了合理確定租賃資產的租金,它并不對資產進行實質性的處置,因而這一資產評估不需上報備案或核準,評估減值也不應作為改制損失進行統計和賬務處理。
(四)加強廉政建設,打擊轉讓過程中的腐敗分子
國有資產改制,上市公司股份轉讓、資產重組、兼并過程中,由于一些領導干部以侵吞國有資產為目的,與相關評估機構勾結,已達到牟利,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結果,近年來這樣的案件頻發。一些地區的國企改制,制造了天文數字般的國有資產被侵吞,國資委和國家審計部門應該對這些改制企業逐個核查和審計,徹底查清國有資產流失情況,懲治腐敗分子,造成一定的震懾作用,繼而健全資產評估的責任體系建設,為保證改制產權轉讓的公正客觀進行,應該避免國企內部現任職務的相關領導干部參與購買企業,保證企業資產評估不受到外界權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