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會珍
統計的產生和應用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甚至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但是“統計”一詞的真正含義卻并未普及到社會群體中。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雖然人們在生活中經常運用著統計手段去處理事情,但是卻對統計知識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用的居然是統計知識。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威爾斯曾經說過:“對于追求效率的公民而言,統計思維總有一天會和讀寫能力一樣必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統計數據能夠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提供可參考依據,各種統計指標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統計的地位在人們思想觀念中開始發生變化。
一、統計的產生及發展
統計的產生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生產的產生而產生的,在人類社會生產的過程中,統計活動貫穿于人們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為了生存而進行的各種生產活動孕育著統計的萌芽,為了更好的安排社會生產活動,人們開始進行簡單的計數,對自己的生產成果進行統計并總結經驗,這應該就是統計活動的雛形。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文明不斷發展進步,統計逐步形成了一種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中國,統計的發展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國近代社會調查始于清末時期。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代由政府組織的社年)清廷憲政編查館設立統計局,專門負責國家的統計工作。1952年,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第十七次全體會議決定成立國家統計局。1985年,國家在各省建立國家調查隊,2006年國家直屬統計調查隊重新組合,全國形成了以局、隊為基礎的政府統計體系。在統計調查方法上,相繼建立和完善了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的統計制度,開始了嚴格的國民經濟核算,并逐步與國際接軌,統計工作以及統計科學真正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二、統計在人們思想觀念中地位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
雖然統計活動已經有了幾千的歷史,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統計并不重視,認為統計可有可無,然而,近期以來,人們對統計的關心越來越多,對于國家發布的統計消息,甚至是地方發布的統計數字也很在意,統計的地位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有了質的轉變。筆者認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有緊密聯系。
(一)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明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我國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實現了人民生活由溫飽向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地位空前提高,中國經濟社會的面貌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經濟的開放發展促使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進一步得到開放、更新,人們已經漸漸習慣獨立思考、判斷和決策。當他們逛了一圈超市,統計一下消費了多少,又買到了什么,哪些是必需品,哪些又是沖動消費的結果;當他們看完了一場籃球賽,統計一下某位球員的表現,這一場為球隊貢獻了多少分等;所有的這些例子,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其實這些都與統計密不可分。無論是政府行為的統計工作還是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柴、米、油、鹽”等消費品的統計,其實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正如一本統計教材上講的:“統計與數量有關,同時它已經滲透到社會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統計無處不在?!?/p>
(二)政府職能的轉變,給人們了解統計創造條件
經過這些年的改革探索,政府職能轉變取得顯著成效。政府職能行為的透明化和服務化為人們了解統計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2012年的9月20日,以“改革創新的中國統計”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統計開放日在北京舉行,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開放日上致辭并為人們解疑答惑?;顒蝇F場,網民、專家學者、大學生、記賬戶、企業、基層統計機構、離退休老同志和媒體記者等各方面代表約90余人共聚一堂,體驗和見證中國統計的公開透明與改革創新。國家定期公布統計數據,體現了統計信息服務大眾,信息資源共享的原則,可以通過統計數據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成果、了解社會發展情況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更加了解統計,支持統計,依賴統計。
(三)統計數據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影響政府決策
早在2009年2月份,國家統計局新聞中心、中國信息報社與新華網聯合推出了《2008年度數據》調查,其中在 “您最關心哪些數據”選項中,列在前六位的分別是職工平均工資及其增長速度、消費價格指數(CPI)、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長速度、房屋銷售價格指數、GDP及其增長速度和城鎮登記失業率??梢钥闯鲞@些數據都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統計數據,這些數據的高低直接或間接地關系著人們的生活。
統計用數字描述、反映事物的發展變化及其規律,覆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逐步變管理為服務,統計部門為政府決策提供各項數據,是制定一切政策依據,政府部門可以根據統計的數據了解民情,充分制定一些有利于民生發展方針政策。
(四)新聞媒介的宣傳,對人們了解統計起到了推動作用
現在的新聞媒體發展非常廣泛: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紙介質媒體(報刊、雜志)等等,為統計宣傳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從央視的新聞頻道、央視網站、知名刊物到地方頻道、地方網站及地方新聞報紙都為更加透明、公開的宣傳統計信息以及統計法律法規,上文案例的網絡報道就屬于網絡媒體的宣傳。使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及時了解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甚至還能了解到統計高層的一些利國利民的方案與政策。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說:“政府統計從根本上講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也需要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闭怯辛嗣襟w的宣傳,才為統計工作取得全社會的支持奠定了基礎。
綜合以上幾個影響因素,在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的指引下,人們對統計從陌生到了解,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在新中國政府的正確引領下,在政府決策透明化、公開化的今天,人們才能夠真正放眼統計,接受統計,認識統計,支持統計,統計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真正有了質的提高,也為國家統計工作的開展奠定了牢固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