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宇
【摘 要】隨著外商投資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其負面影響也逐漸凸顯。本文從我國產業安全、經濟結構、國有資產流失、人才流失等方面分析外商投資對我國經濟安全構成的威脅,進而提醒國人認清外商投資的負面影響,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對策,對其有效的加以防范和引導,才能使我國經濟平穩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外商投資;產業安全;經濟安全
改革開放以來,外商直接投資(FDI)大量進入我國,給我國經濟帶來了深遠影響。在此筆者主要分析FDI對我國產業安全各方面的影響,同時探討我國產業安全的保障措施。
一、外商直接投資在我國的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順應了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貿易、投資自由化的大趨勢,吸收FDI規模不斷擴大。平均項目規模由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的120多萬美元、90年代初期的130萬美元,迅速提高到 2012年的1117.2億美元??梢?,我國吸引的FDI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
我國目前利用外資的四種主要方式——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合作開發以及外商獨資經營,一般來說,外資的經營管理能力、資本產出效果是要強于內資的,而前三種方式外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要受到內資的制約,所以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沒有獨資經營好。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方式在1995年前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95年以前外商直接投資中外商獨資經營所占比重雖然有大幅度上升,但總體比重偏低,而1995年以后,外資不僅加快了進入中國的步伐,而且外資進入的方式也在轉變,由于外資企業在華盈利能力看好,外資越來越傾向于采用獨資的方式進入中國,而不是合資。
二、外資直接投資的影響
FDI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據估算,從我國開始引入外資以來,經濟增長的1/3,稅收的1/4都來自FDI,國際貿易的2/3產生于FDI。FDI對我國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①外商直接投資的注入增加了我國的資本存量。②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可以促進先進技術、勞動技能、組織管理技巧等在我國國內的擴散;跨國公司研究與開發機構的日趨分散化促進了我國的科研活動,進而有利于我國形成自己的研究與開發能力。③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可以促進我國新興工業的發展,進而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傳統工業的技術改造,進而有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④從就業數量上看,外商直接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的就業機會;外商直接投資通過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提供較國內企業更好的工資待遇、工作條件和社會保險福利等,為我國的就業質量提高作出了貢獻。
改革開放3 0年來,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多方面積極作用有目共睹。但是,在看到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積極作用的同時,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外資也給中國經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一是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產業結構的偏差;二是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壟斷阻礙我國新興產業的成長; 三是FDI在產業間和產業內部的不合理投向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四是中國企業并未通過引資獲得先進技術; 五是中國企業喪失了創新的動力; 六是市場競爭加劇,壟斷程度增強; 七是FD I投入的地域性差異也客觀上拉大我國地區經濟差異; 八是人才流失與失業增加,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 九是FD I的增加還會進一步威脅我國文化產業安全。
三、F D I形勢下我國產業安全的解決建議
(一)積極調整引進外資政策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的國民經濟情況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外資的政策卻長久沒有改變,仍讓延續20多年前的政策,這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
1、逐步取消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政策
國民待遇原則是WTO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國作為WTO成員國,必須在過渡期內逐步調整現行招商引資法律,最終既要消除對外商在形式上或事實上的各種歧視性做法,逐步取消外商投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使內外資企業在統一、規范、合理的稅收、銷售、購買、經營、信貸、運輸、分配等方面,依靠公開透明而健全的招商引資法律法規和完善的市場體系,處于完全同等地位,為我國的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外部市場環境。
2、加強外商投資的產業政策導向
對外資進入本國的某些產業加以限制是世界各國普遍采取的產業安全政策。我們應以正確的利用外資戰略策略,將引進外資納入到我國經濟總體發展規劃中,堅持“以我為主”的原則,把引進外資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
(二)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1、要科學理智地把握以市場換技術的方針,提高跨國公司的技術擴散程度
在投資合作中,我方應在較高的起點上開發新技術,從而改變傳統的低起點、低速度、低效率的技術開發與擴散機制。利用FDI要從單一粗放的數量型轉到質量效益型上來。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應當瞄準那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能帶動一個行業或一批企業的大項目,有選擇的引進,把投資的重點轉向基礎產業、高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產業,做到利用外資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
2、加大科研開發投入,組建旗艦型企業集團
必須加快從仿制為主、引進為主轉向走自主開發為主的進程。最終實現對世界先進技術的追蹤和趕超,打破發達國家對我國產業的技術控制。
目前我國的產業安全出現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由于我國的企業競爭力不強。因此,要從國家利益出發,推動國內企業的并購和重組,組建一批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旗艦型企業集團。這樣才能迅速集中技術、資金和管理重新掌握國內市場的控制權,同時可以走出去,搶占國際市場,增強產業競爭力,維護我國產業安全。
(三)完善相關法律體系,調整相應的政策法規
應制定一部統一的《外國投資法》,將外國投資的原則、外資的定義、審查批準程序、出資方式、持股比例、資本轉讓、資本及利潤的匯出、投資期限、關于國有化征用及其補償、投資爭議解決方式等內容納入《外國投資法》。關于企業的設立、組織機構、經營管理、公司財務會計、終止解散清算等則由我國《公司法》或《合伙企業法》來統一調整。這樣,既可以避免相關內容的重復和相互矛盾,更能落實國民待遇原則,做到國家法制的高度統一。為維護國內市場競爭的有效性,防止國外跨國公司對我國市場的壟斷,必須加緊制定《反壟斷法》,明確規定對壟斷行為的認定、處罰、執行程序和執法機構等。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禁止外商投資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建立健全《反補貼法》、《反傾銷法》等,加強對國內市場的保護,支持幼稚產業的發展。
(四)建立符合國情的產業安全管理體制,實現產業安全的有效防范
要有效地維護我國產業安全必須建立健全產業安全管理體制,最重要的是必須建立引進外資的國家風險管理與安全防范機制。這一體制包括:(1)應由商務部和計委牽頭成立專門的外資企業監管機構,專門負責對外資和產業安全的監管;(2)實現產業安全監測的電子化、自動化。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國家產業安全評估指標體系,及時提出預警,政府及相關產業調控部門迅速作出應對反應;(3)應盡快建立國家產業安全問題的資料庫和信息庫,發揮統計系統的信息優勢,借鑒和吸收國外經濟安全研究的經驗和成果,采用科學的方法,凡是危害國家產業安全的項目一律不再審批;(4)要大力提高有關人員的素質,提高監管水平。
綜上所述,FDI對一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安全的影響既有其積極的方面,也有其消極的影響。對此,我們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態度和辨證分析的方法,統籌兼顧,在利用外資的同時防范產業風險,使利用外資的效益達到最大化,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