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愉 葛沛麟 李婷
【摘 要】現階段,和諧的勞工關系是社會和諧的有力支撐,和諧的勞工關系需要政府和工會攜手構建。然而,由于勞工制度的不完善,工會形同虛設,導致勞資政三方矛盾重重,勞動爭議頻頻出現。為解決不和諧的勞工關系,政府和工會應該各自發揮其自身的作用,落實具體解決方案,從實質上解決勞工關系的不和諧。
【關鍵詞】勞工關系;政府;工會
引言
和諧的勞工關系需要政府和工會的相互配合去營造,工會代表廣大勞動者的利益,政府作為中間者既要維護用人單位的合法利益,也要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和諧的勞工關系是由于多種原因構成的,企業多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對勞動者的不合理要求時有存在,并且在中國,工會往往代表企業一方,沒有實質的保護勞動者這一階層的利益。此時勞動者會用較為不科學的手段去表示自己的不滿,造成勞動爭議現象。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認為,和諧勞工關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構建和諧的勞工關系就是化解矛盾、避免糾紛、保持合作,并認為西方發達國家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會使問題表面化。解決勞動關系中的不和諧問題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前者是針對勞動關系中已經出現的不和諧現象,提出具體對策和方案;后者則是從社會制度層面研究如何通過制度構建和完善,避免和減少不和諧問題的出現。【1】許家明(2012)認為,在新形勢下,企業工會參與構建和諧勞工關系的工作中,推動落實“依靠”方針,強化民主管理是建設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前提;切實提高職工素質;建設幫扶機制。【2】和諧的勞工關系應該從政府和工會兩個角度去考慮,使工會和政府維護正當一方的權益,保護弱勢群體,保證社會運行的公平。文章基于工會和政府兩個角度提出建議與對策以解決勞工關系的不和諧。
一、中國勞工關系的現狀
維護勞動者權益,發展和諧的勞工關系。對于勞工關系的定義,勞工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實現勞動過程中建立的社會經濟關系。勞工關系是社會關系中最重要最普遍的關系,是關系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勞工關系是否和諧不僅關系到企業的改革發展,更影響到地區和社會的穩定。和諧勞工關系應當是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系。從最一般的要求看,和諧勞動關系就是要做到讓勞動者更有尊嚴,生產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證,在組織中形成一種和諧的社會工作環境。
然而,中國勞工關系的現狀是: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出現勞動爭議時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勞動合同短期化,勞動關系不穩定;用人單位利用自己在勞動關系中的強勢地位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勞動者維權意識淡薄;工會組織缺失或軟弱無力;勞動爭議案件和因勞動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呈不斷上升的趨勢。【3】這些都直接表現為勞工關系的不和諧。
二、中國勞工關系不和諧的原因
(一)政府投入的精力不夠
(1)政府的責任不明確
多數勞工關系的不和諧,多是由于勞資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的不合理以及勞資雙方簽訂不平等的條約。政府對企業勞動合同的監察制度不明確,要求不明確,又因為企業以營利為目的,導致出現強者吞噬弱者的局面,剝奪員工的相關利益。
(2)政府的幫扶意識欠缺
出現勞工關系的不和諧,多是由于勞動者自身的權利被侵犯,為爭取自身權利出現罷工,自由結社的局面。政府對勞動者的培訓機會少之又少,對其安全、守法意識強化不到位,導致勞動者的維權意識淡薄。政府多數是在事后發出解救措施,而不是在事前做好預防。
(3)政府對企業的強化力度不夠
在思想觀念方面,企業和勞動者缺乏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理想目標。無論是企業還是勞動者,都缺乏和諧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思想。企業只片面關注自身的經濟利益,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忽視員工的重要性。這就算是和諧理念的缺乏,勞資雙方缺乏統一的行動標準,雙方各取所需,不注重溝通與交流;企業經營者只對企業負責,不重視員工的權益,導致員工的敵對與負面的情緒逐漸增強。這歸根結底源于政府對企業的強化力度不夠,對企業缺乏兼職,沒有引領勞資雙方共同構建和諧的理念,為社會的和諧而努力工作的理念。
在管理方面,政府對企業的約束機制不健全。現階段企業的權利大于勞動者自身的權利,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化或缺乏,市場經濟是逐步形成工人階級集體工會代表和集體勞動關系調整的方式,而我國企業勞動關系基本上是分散的、個別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企業在發展歷程中,就勞動關系的雙方力量對比來說,是典型的“強資本,弱勞動”狀態。【4】出現的勞工問題多是由于工資不合理,適當的休息休假權利被剝奪等,受政府以及法律的相應約束機制,部分企業遵循國家規定,但也尋在一些企業不作為,不遵守相應的規范。
(二)工會發揮的作用不強
企業工會組織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發揮相應的動員作用、凝聚作用、疏通作用和協調作用。現在在中國的工會多是代替企業去處理相關的勞工關系的復雜事件。究其本質,工會應該是勞動者的集體聯盟,維護自身的權益的集合體,向強勢的企業維護自身的權利。但現存的工會執行力度差,不積極引導勞動者識大體,顧大局,理解支持企業發展的方針政策;缺乏組織勞動者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導致勞動者工作力差。
在協調勞資矛盾過程中,工會不以身作則,往往維護企業的利益,忽視勞動者的權益;缺乏對勞動者的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致使勞動者缺乏向心力,缺乏凝聚力,對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不了解;工會是企業和勞動者之間的橋梁,矛盾的調節的主導者,但現實中工會會有一定的傾斜,會有個人的偏好,導致薄弱的勞動者利益不受保護,從而引發一系列勞工關系不和諧的現象。
三、解決中國勞工關系不和諧的對策
(一)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1)明確政府職責
建設公開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加強對企業勞工合同的監管,加強對企業的約束力,提高行政能力。政府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以人為本的理念是政府建設的核心,政府應把這一核心理念普惠到各個企業中,保證企業以人為本,關注勞動者的切身利益。政府社會和諧的主導者,只有政府加強對企業非法亂紀的行為的治理,勞工關系才會越來越和諧,從而整個社會越來越和諧。
(2)政府強化幫扶意識
關注勞動者的切身權益,保障其工作時間的合理,工作環境的安全,工資待遇的合理,薪酬福利的落實。加強教育培訓機制,勞動者進行法制化教育,提高勞動者法律理念,強化勞動者自我保護的能力,使勞動者真正的自強,降低依賴感。
(3)政府增加對企業的強化力度
政府引導企業和勞動者共同樹立統一的價值觀,積極宣傳企業的的核心理念,使勞動者對企業文化形成認可感,對企業有深深的歸屬感,從而保證勞工關系在思想方面的和諧一致。企業和勞動者有統一的目標,雙方共同為了同一目標而努力奮斗。因此政府加強引導作用,向企業強化勞動者權益重要的意識。
在管理方面,政府健全企業的約束機制。對企業的日常經營進行約束與管制。政府站在勞動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保護勞動者的權益。規范企業競爭機制,監督企業內部有效的運行。力圖使企業遵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公正合理的與勞動者建立平等的勞工關系,建造和諧的勞工關系。
(二)發揮工會的作用
工會切實服務于職工群眾的利益,克服行政化,脫離勞動者的傾向。工會要深入到勞動群體中,及時解決勞工關系問題,在調查中發現解決措施,更好的解決勞工關系的不和諧。提高自身的引導機制,促使企業和勞動者有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為企業發展。全心全意為職工群眾謀利益,贏得勞動群體的尊重,及時傾聽勞動者的心聲,協助有關部門制定企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并積極將方針政策貫徹到勞動群體中。在處理勞動爭議時,保持公正合理的心態,保護弱勢群體,建立企業勞工關系的協調機制,真正維護勞工的合法權益。
四、結論
為解決中國勞工關系的不和諧問題,政府和工會應該加大精力的投入。政府是社會的主導者,工會是企業和勞動者的協調者,政府應該和工會聯合,共同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保證社會公平有序的運行,保證勞工關系的和諧,促使經濟體制的協調運行。
參考文獻:
[1]劉鳳義.社會主義制度內生和諧勞動關系[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7)
[2]徐家明.論工會與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建設[J].工會論壇,2012(18)
[3][4]馬明杰. 對我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思考[J].中國經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