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旭
編輯是媒體的“頭腦”,是各個關口的“守門人”,編輯不但要精心做好宣傳工作,還要創新宣傳方式,講述好故事,傳播好聲音。電視新聞編輯有其獨特的工作方式,具有鮮明的政治性、高度的準確性和強烈的時效性,地方臺電視新聞編輯不僅從事新聞編輯、編排,還要經常以新聞主持人身份參與前期采訪并主持報道。
一、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較強的綜合素養
電視新聞編輯的職責有:制定報道計劃、確立報道構思、畫面編輯、文字編輯和錄制播出。電視新聞已經由過去的預制式向現在的直播式邁進,在新聞節目播出中直接插播由現場同步發回的信號已成為各臺吸引觀眾的重要手段,記者每時每刻都可能從現場發回消息,這時,編輯就需要具備敏銳的思維、果斷的決策、精確的計算、純熟的技術,以便及時、準確地將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適當的位置切入播出。
電視新聞欄目已進入品牌化經營,一種獨特的風格模式已成為吸引觀眾的重要手段。而這些就更需要電視新聞編輯的參與。電視新聞編輯也開始由過去簡單的排列組合型進入復雜的“創作”型時代。傳統的地方臺電視新聞采制大都由記者“主導”,從選題、采訪到寫作,再到編輯基本上都由記者完成,編輯只是負責把記者的作品串連成節目。這種運作方式,一是容易使新聞質量管理處于失控狀態,二是難以使新聞節目形成鮮明品牌特色,記者各自選題,采制方式各異,編輯東拼西湊,節目不容易形成整體風格。從客觀來說,“經營電視”就要求編輯對電視新聞采制起“主導”作用,加強策劃意識。形成明顯的品牌模式,讓受眾更容易理解和把握。
二、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較新的編輯藝術和非編技術
要想編排好電視新聞,還必須懂得宣傳心理學、宣傳藝術學,電視新聞編排中對受眾“心理”的關注和對傳播效果的追求,都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接收“最新的有用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電視編排值得重視的問題是對節奏的把握。新聞與新聞的連結,同樣是三條長消息,連在一起發,就會使人覺得疲倦,換一種排法,在三條長新聞中間插入兩條短消息,就會張弛得當。節目段落的起伏體現出一定的節奏。同時,并列式以及對比式的編排方式,則可以形成相應的聲勢。電視新聞編輯是一項既有藝術又有技術的工作,在進行新聞節目編輯時,編輯要在懂得技術的基礎上,對畫面語言和有聲語言進行藝術化的處理,使客觀公正的新聞報道更電視化地傳達給觀眾。電視特技手法增多給電視新聞編輯提供了更多的創造的機會。一般情況下,電視新聞節目對復雜的電視特技手段是排斥的,因為特技會使紀實性的新聞畫面失去其真實樸素的面目。但是,如果在不影響電視節目的紀實性的前題下,適當地使用一些特技,還會給節目增添光彩,讓受眾耳目一新。
三、電視新聞編輯應注重聲音功能
聲音在電視節目中所起的作用已越來越突出。作為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編輯,對于新聞節目中聲音的把握也應該具備較高的造詣。有聲語言包含了大量的聽覺信息,是新聞現場重要的素材。在動態感強烈的新聞事實中,聲音的作用更是十分明顯。在電視新聞節目里,聲音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新聞現場音響,一類是對當事人的采訪,它們都是新聞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編輯新聞作品時,新聞編輯對這兩類聲音都要盡量采用。現場音響的效果是任何文字描述所達不到的,給現場音響留出一段時間會使新聞效果增色不少。好的現場效果音響可以直接采用,也可以與解說詞混用。
四、電視新聞編輯應注重畫面精彩
電視新聞畫面形象的美與丑,關鍵在于鏡頭的選擇與蒙太奇的剪輯上。編輯在剪輯過程中,應該選擇合適、精彩的鏡頭運用到新聞節目中,通過形象畫面的切換和剪接,配合解說,把采訪現場氛圍突出、集中、典型地呈現在觀眾的面前,努力使形象畫面起到“一圖九鼎”的作用。受眾通過畫面可以輕易記住若干個電視新聞報道中最生動、最精彩的形象畫面,卻難以記住剛剛聽過或看過的報紙新聞和廣播新聞的具體詞句。況且,大多數觀眾是看電視新聞的,以接受電視新聞為主。所以,我們必須注重電視新聞的現場感和親切感等特色,把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好、傳播好。
(作者單位:阜新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