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伊拉克、英、德記者 陳憲忠 黃培昭 紀雙城 青木 ● 陳一 汪析 柳玉鵬 “這是屬于伊拉克人的戰斗,顯然,我們沒考慮重返(伊拉克)。”美國國務卿克里5日在耶路撒冷明確表示美國不會派兵重回十年前就被“解放”過的伊拉克,阻止“基地”組織在那里建國。6日,集結在費盧杰城外的伊拉克政府軍正將炮口對準城內,等待“大戰役”的開火。克里則帶著他的新巴以和平計劃從沙特回國。“基地”組織“不合時宜地”宣布建國,一下子搶了克里的中東頭條。由于八年“伊戰”中死在費盧杰的美軍約占陣亡總數的1/3(超過1300人),美國輿論6日表現出“我們在那里流過血”的悲憤,奧巴馬被要求為“費盧杰陷落”負責,美國戰略重心撤出中東則被認定是中東大亂的導火索。其實全球評論家都看得出,當下中東頭號矛盾是遜尼派與什葉派的殊死拼殺,唯一有爭論的是,這是否是美國主動設計的結果。大戰役等待費盧杰 雖然上周日剛經歷過連環爆炸(至少15人死亡),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6日的局勢比較平靜,《晨報》等當地媒體照例在頭版刊登安巴爾省戰事的消息。人們已知道“基地”組織領導的“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武裝宣布建國,安巴爾省首府拉馬迪和第二大城市費盧杰也被其控制。但還流傳著一種說法:拉馬迪和費盧杰的戰事并不大,目前,政府軍與“基地”的戰場主要在安巴爾省的沙漠中。 但媒體的報道顯然與此不同。法新社6日稱,伊拉克政府軍尚未奪回費盧杰,而是在為即將開啟的“大規模進攻”做準備。文章援引不具名伊拉克官員的話稱,政府軍的特種部隊已在費盧杰城內行動,常規部隊則在城外集結,并允許費盧杰居民為躲避戰火逃出城。還有政府軍將領表示,兩三天便會奪回兩座城市的控制權。同日,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發表電視講話,號召費盧杰老百姓和當地遜尼派部落行動起來,驅逐“基地”武裝,并稱他們的家園并非政府軍打擊目標。半島電視臺6日消息則稱,正在伊政府軍準備向費盧杰發動“最大攻勢”時,“基地”武裝炮擊了伊軍第八旅位于拉馬迪的司令部。文章說,“基地”武裝裝備和實力均遜于政府軍,他們的主動出擊令人吃驚。 “這是屬于伊拉克人的戰斗,顯然,我們沒考慮重返(伊拉克),也沒有考慮派出地面部隊。這是他們的戰斗,但我們會盡力向他們提供幫助。”克里5日在趕往約旦和沙特前,在耶路撒冷對媒體這樣說。在被問及美國會提供何種幫助時,他以需要與安巴爾省當地英勇反抗“基地”勢力的部落領導人商討為由,拒絕透露詳情,只表示“會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同日,曾與伊拉克打過8年兩伊戰爭的伊朗明確表態,只要伊拉克政府提出要求,伊朗愿提供裝備和建議,“至于兵力,伊拉克不缺”,伊朗革命衛隊副司令希賈茲說。各種陰謀論纏繞中東 “在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伊拉克政府和‘基地都宣稱擁有對費盧杰的控制權,但這場‘基地武裝與政府軍的沖突也許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5日說,伊拉克內部流傳著這樣一種陰謀論,‘基地武裝也許并未真正控制過費盧杰大部分地區,什葉派的馬利基故意散布這種信息,以此為借口打壓當地遜尼派抗議者,并為自己的行動博取國際社會支持。最近,隨著敘利亞內戰、貝魯特爆炸、“基地”在伊拉克建國等消息不斷爭搶國際關注,各種陰謀論也迅速產生,如有分析人士懷疑在敘利亞與政府軍作戰的“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實際上受到巴沙爾扶植,后者將前者的存在作為維護自己統治合法性的說辭。 對不熟悉中東的人來說,要搞清這里紛繁復雜的地緣關系相當困難。“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武裝當前主要在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活動,是因為該組織阿拉伯語名稱直譯為“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沙姆地區指地中海以東廣大區域,包括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和巴勒斯坦。6日,敘反對派宣稱在北部城鎮拉賈包圍一伙“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華盛頓郵報》還稱,雖然“基地”武裝在與巴沙爾政府軍的戰斗中占領了阿勒頗部分地區以及一些城鎮,但近來隨著敘反對派也加入打擊該組織的戰斗,“基地領土”迅速縮小。 英國《獨立報》5日試圖梳理中東地區的敵我劃分,于是有了這樣的結果:目前,中東似乎展示出我們從未見過的“阿拉伯團結”,埃及塞西將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伊拉克總理馬利基、伊朗總統魯哈尼、黎巴嫩總統蘇萊曼,人人都說自己在和恐怖分子戰斗。從敘利亞的局勢看,美國支持世俗反對派打擊巴沙爾,世俗反對派在和“基地”武裝惡斗,“基地”武裝也想推翻巴沙爾,并得到遜尼派大國沙特支持,而沙特同時支持埃及塞西將軍鎮壓本國境內的“基地”勢力。文章對這些角色關系的形容是,“困惑”。“美國在中東另一個困難年”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6日對《環球時報》說,當前中東局勢一個突出特點是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伊斯蘭兄弟廝殺”超過巴以沖突,成為中東當下頭號矛盾。西方媒體則更傾向于將此描述成美國實力漸漸從中東撤出留下權力真空,遜尼派和什葉派都想填補,而當下一切亂局背后都能看到沙特、伊朗作為兩派最大國展開的殊死爭奪。美國中東問題觀察家杰弗里稱,從貝魯特到巴格達實際上是同一場戰爭:遜尼派和什葉派間的全球戰爭。 為何“基地”能在費盧杰和拉馬迪趁虛而入?西方媒體一個較為普遍的解釋是,馬利基的什葉派政府在美軍2011年撤出伊拉克后,對以遜尼派為主的安巴爾省實施嚴厲統治,當地居民不甘做二等公民,因此當同為遜尼派的“基地”勢力滲入,當地部落表現出寬容,甚至支持。此外,馬利基曾不點名指責某些海灣國家支持“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分析人士相信他說的是卡塔爾和沙特。 “白宮壓力越來越大”,英國《每日電訊報》說,因為美軍曾在費盧杰付出整個伊戰中最慘重代價,共和黨人要求白宮為“費盧杰陷落”這一重大戰略災難負責。文章說,雖然奧巴馬將從伊拉克撤軍視為外交功績之一,但當“基地”的黑色旗幟飄揚在費盧杰,他所謂的成功必然被打折。美國《圖森哨兵》報說,隨著阿拉伯世界內斗日益激烈,美國今年在中東會迎來另一個困難年。 “誰丟了費盧杰?”美國《時代》周刊以此為題說,美國人用了8年戰爭才將伊拉克交給馬利基政府,后者只用一個周末就丟掉費盧杰,那些曾在費盧杰死去的美軍士兵不就白白犧牲了嗎?美國參議員麥凱恩和格拉漢姆發表聯合聲明,指責奧巴馬下令美軍撤出伊拉克,導致權力真空被美國的敵人填補。 不僅是伊拉克,在英國《金融時報》看來,從“阿拉伯之春”開始,奧巴馬政府一系列舉動都顯示美國想從整個中東撤出。它放任老盟友穆巴拉克被趕下臺,讓英法牽頭空襲利比亞,如今又因擔心敘利亞反對派中的“基地”成分拒絕沙特等海灣國家出兵推翻巴沙爾的要求。文章說,美國政府當年因在中東亂開槍被罵,如今想淡出,又被罵“拋棄中東”。奧巴馬似乎想將與伊朗緩和關系當做獎賞,結果被沙特看做“出賣朋友”。阿爾及利亞《東方報》說,目前的伊拉克亂局實則是美國自己制造的,如果沒有當年的伊拉克戰爭,也沒有“基地”今天的猖獗。美國現在想從中東抽身,經營旨在對付中國的亞太戰略,卻被中東亂相搞得頭痛不已。 6日,克里在迅速訪問約旦和沙特后回國。他在此行中表示新巴以和平計劃得到沙特的支持,并表示不反對伊朗參與敘利亞和平談判。金燦榮說,美國將戰略重心從中東轉向亞太是肯定的,從維護其中東利益來看,當下遜尼派與什葉派死磕對美國、以色列都有利,但這個局很懸,玩不好就會失控。▲
環球時報201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