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立法院”將于8日初審“行政院”提交的“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修正草案,其中的“防堵假農民”條款成為爭議焦點。據調查,臺灣一年有近百萬“假農民”冒領數百億新臺幣補貼。據臺灣《聯合報》6日報道,據報道,臺“監察委員”沈美真、楊美鈴等去年8月曾公布調查結果發現,臺“主計處”統計的農業人口為54.4萬人,但享受“農委會”農保的人數卻高達140多萬,相差91萬人,近百萬“假老農”一年要花掉臺當局270億元(新臺幣,下同)津貼。對此,沈美真等人直呼“不可思議”,痛批“假農民正在掠奪弱勢族群的資源”,并要求通過老農津貼制度改革,揪出依附在老農津貼制度上“吸血”的“假農民”。臺灣自1995年起推行老農津貼制度,規定凡年滿65歲、曾加入過農保滿6個月以上的農民,就可請領每月3000元的老農津貼。此后每逢選舉,為了爭取農民選票,藍綠陣營都會提案要求為老農津貼加碼,令老農津貼一路水漲船高,到2012年漲到7000元。據統計,老農津貼發放十幾年以來,累積超過5000億元。由于規定寬松、津貼誘人,導致“假農民”泛濫,甚至有人94歲才加入新農保。一些人不想耕田卻想領老農津貼,于是帶火了“代客耕地”的生意。臺灣《聯合報》6日稱,此次“行政院”提出修正草案,要求規定未來農保須交滿15年才能申請領老農津貼。但這一草案遭到民進黨的反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稱,對農民身份的認定應由主管機關負起查核責任,而不是本末倒置,用加入年限、便宜行事的方式來處理。▲ (李俊峰)
環球時報201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