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月6日文章,原題:一系列公開的算賬 在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里,可以清晰看到中日關系新的裂縫。 這是新年開始的一天:萬里無云,天氣溫暖。許多家庭帶著孩子來到這座裝飾著501個不同石獅雕像的橋上游玩。附近是小城宛平。市中心矗立著1987年建成的抗戰紀念館,展覽中心主題是“偉大的勝利”。展覽中的照片和文檔,都顯示了日本犯下的侵略罪行。當然,展覽對準的是當時的日本帝國主義和“法西斯”,而不是今天的日本人。展覽最后的一個大電子顯示屏上寫著:“中國人民和日本人民永遠是朋友”。在一張照片上,還可以看到鄧小平微笑著與日本天皇夫婦站在一起。展覽同時強調,中國在二戰中是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一部分。一張照片顯示,2005年,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與普京和布什在一起,參加當時在莫斯科舉行的二戰勝利紀念活動。今天,中日兩國在中國東海面臨高風險的軍事挑戰,兩國之間的外交接觸也大大降低。不過,與以前的展覽相比,公開的敵意似乎已有所軟化。展覽本身希望激勵民眾“民族復興”的責任。“民族復興”是未來的計劃,而斗爭還在繼續,仍然有一些歷史賬要清算。雖然中國對戰爭不感興趣,但為了洗刷19世紀的屈辱,在同日本等國的領土糾紛中比過去強硬。紀念館前大型停車場中心矗立著一座獅子雕像,它是一頭覺醒的獅子,代表著中華民族的覺醒。(作者馬克·斯蒙思,青木譯)▲
環球時報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