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對內有助于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對外有助于轉化為廣大民眾對企業的理解和支持。
隨著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新媒體的廣泛傳播,國企面臨的輿論環境因各方利益主體的參與和博弈而更加復雜,國企日益處于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如何做好國企宣傳工作、改善輿論環境,對于促進企業和諧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立與時俱進的、能與社會大眾共鳴的核心價值觀并加以貫徹落實。中國石化高揚“人民利益至上”的旗幟,堅持“正當經營、綠色經營、科學經營”的思想,以人民需求作為發展方向,創新對內、對外的宣傳方式,使之對內轉化為企業員工的群體意識和自覺行動,對外轉化為廣大民眾的理解和支持。進一步完善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S),加強標準化管理,促進企業頒布的各種形象標識規范使用。
把握輿論熱點,提高宣傳工作的吸引力和關注度。當前,需要注重宣傳企業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思路、新舉措。中國石化近期策劃推出了《揭開PX的神秘面紗》等節目,邀請社會各界朋友參加“走進新國企——碧水藍天行動”采訪活動、“走進中國石化(綠色能源行)”等活動,讓社會客觀真實地了解中國石化發展的新變化。

□ 中國石化圍繞“三夏”農業用油的保障供應,精心定制服務套餐,努力為各地“三夏”豐收加好油、服好務。陳文濤 攝
大力宣傳國企社會責任及社會公益活動,打破過去“只干不說、干了再說、多干少說”的境況。多年來,中國石化積極支援“三農”,全力保障“三夏”“三秋”油品供應;實施扶貧、助學項目;積極贊助“健康快車”,免費救治2.9萬余名貧困白內障患者,這些活動有效樹立了中國石化的良好形象,為公司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加強典型選樹和宣傳推廣,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效應。2012年開展向鎮海煉化、李安喜同志學習活動,2013年舉辦第一屆“感動石化”人物評選活動,用生動的事實、情節和細節說話,用平實的手法傳遞真情實感,促進典型真正走進職工群眾的內心世界。
重視輿情信息的收集與研判,強化事前預警。安排專門人員負責監測網絡輿情動向,第一時間發現信息來源,掌握傳播路徑。及時形成輿情信息快報,上報企業領導和有關部門,以便采取針對性措施,杜絕輿情事件擴大蔓延。
建立健全輿情控制與引導機制,強化事中干預。一是從整個企業層面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建立監控和應對隊伍,主動對話交流,及時發出企業正面聲音,使“被動挨打”成為“主動出擊”。二是建立公開透明、以“疏”為主的輿情疏導機制,牢牢把握輿情話語的主動權。三是構建信息聯動機制。責任單位、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力量等組成聯動機制,第一時間公布事態真相,爭取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及時化解輿情擴散的危險。
加強輿情事件管理,強化事后處置。在突發事件和敏感問題上不缺席、不失語,對起哄、有意愿或傾向參與輿情事件的民眾曉之以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陳之以利害關系,使其明辨是非、約束自己的言行;對已產生的影響社會穩定的負面事件,從行政方式、技術手段等方面加以控制;對不聽勸阻,組織鬧事和參與危害社會的人員,協助執法機關,果斷依法處置。
加強微博應用與管理,增進與公眾的良性互動。2013年5月8日,中國石化開通官方微博“@石化實說”,通過“小石頭”與網民溝通,發布新聞,評論時事,科普石化。截至2014年6月,共發布微博1000余條,粉絲量已達到180多萬,被網民轉發評論近30萬條,閱讀量近1億人次。
建立第三方專家隊伍,精心培養意見領袖。面對微博精英化、易受操縱等傳播特征,國企應當改變以往在不良輿論面前單兵作戰的局面,發展和培養一批支持國企改革發展的專家學者和意見領袖,通過他們發布積極、正面、權威的言論,從而進一步影響大眾網民。
與傳統媒體相結合,開展多渠道組合宣傳。充分發揮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宣傳和引導作用,形成輿論合力,提高信息報道準確性,減少流言滋生,引導社會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