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雷(華中師范大學,武漢430070)
扇動中國經濟走向的“蝴蝶翅膀”
——讀《小趨勢:中國經濟的關鍵變數(shù)》
◎葉雷(華中師范大學,武漢430070)

“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蝴蝶效應”被用來描述混沌理論中動力系統(tǒng)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tǒng)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在經濟領域,美國次貸風波引發(fā)了一場影響全球的金融風暴,就是典型案例。壞的影響如此,好的影響也一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發(fā)展形式”理論創(chuàng)始人霍利斯·錢納里,就有一個著名論斷:“在不具備普遍認為經濟發(fā)展必要條件的情況下,找到關鍵性阻礙并改變它,就能加速發(fā)展?!备母镩_放以來的中國經濟奇跡,就是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這一“蝴蝶翅膀”,扇出的改革開放的“蝴蝶效應”。
全面深化改革意味著中國改革進入了2.0 時代,改革如何,直接關系著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在提出的多達300 個改革項目中,哪些可能成為“蝴蝶翅膀”?這些翅膀怎樣扇動、可能帶來怎么樣的效應?2014 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 有關改革的任何舉措都會牽動各方敏感的神經。因為大趨勢是個集合體,所以是一種稀釋型的理性;而小趨勢則是當下的存在與選擇,直接影響或改變著大趨勢。正因為如此,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國務院參事夏斌等領銜國內30 多位一流經濟學家共同打造的《小趨勢:中國經濟的關鍵變數(shù)》一書,不是如以往對“大趨勢”的關注,而是專注于2014 年中國經濟和改革的“小趨勢”,首先從中國經濟改革、發(fā)展、市場、風險這4 大焦點變數(shù)說起。
關于改革,專家們一致認為2014 年將是穩(wěn)中求進,靜待改革落實。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最重要的兩句話,一句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明確了改革的方向;另一句是“建設統(tǒng)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給出了改革的具體路徑。資深財經媒體人、政經學人譚翊飛認為2014 年的總體特征將是“政治上平穩(wěn),經濟上平緩,社會領域和往年相當”;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將是財稅體制改革、司法和反腐體制改革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體制;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是包括資金價格、土地價格等的要素市場改革和包括產權制度、市場競爭制度、對外開放、宏觀調控等在內的基本市場體制改革;改革的方法論是“要盡快形成新的既得利益集團”,否則就很難推進。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的預測,一些已經實現(xiàn),如繼續(xù)下放審批權限、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批準成立民營銀行、匯率的日間交易區(qū)間從1% 擴大至2% 等,他預計未來幾個月將取得進展的改革領域還有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擴大非銀行融資、使用新規(guī)則的IPO 、簡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財政責任、擴大增值稅改革在服務業(yè)的試點、推出資源稅、擴大房產稅試點、繼續(xù)放開對資源價格的管控等。
關于發(fā)展,專家們一致認為2014 年充滿著“減速發(fā)展的不確定性”。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平認為,金融通過放松管制拉高了杠桿,增加了總需求,穩(wěn)定了經濟增長,但金融擴張難以對沖“結構性”減速,因此需要在債務調整、定義風險、統(tǒng)一監(jiān)管、增加一次性資本補充和拉長債務期限的基礎上進行結構調整和機制轉變,以提高資本產出效率。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認為“李克強經濟學”不刺激、去杠桿、搞改革已使經濟再平衡取得初步成效,經濟增長“新常態(tài)”能否形成關鍵要看結構改革的成效,當下的核心是金融體系市場化、地方政府去企業(yè)化、國有企業(yè)平等化。國家發(fā)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室副主任杜飛輪認為,2014 年我國經濟增長動力總體偏弱,環(huán)境約束進一步加強,風險隱患依然較多,但經濟發(fā)展的空間和潛力依然較大,全年經濟增長將維持在7.8% 左右。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則認為2014年我國出口增長仍將停留在較低水平,消費增長基本平穩(wěn),投資增長存在下行壓力,經濟運行雖然會繼續(xù)穩(wěn)定在7% ~ 8% 區(qū)間,但中位點可能略有下移。
關于市場,專家們一致認為改革會讓市場在2014年釋放新的活力。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認為中國與發(fā)達國家修復經濟的市場調整不同,2014 年仍將是政府主導、政策引導的結構調整,因此各級政府的執(zhí)行力是否到位是關鍵;在中國已經全面進入改革2.0時代,不應再對國際形勢過度反應,停留在危機思維和使用危機刺激政策,恢復增長與結構調整應該同步進行。上海重陽投資公司總裁王慶通過數(shù)據(jù)比較,認為中國發(fā)展落后日本40 年,落后韓國20 年,現(xiàn)在經濟增速明顯下降、通脹率明顯上升,正在復制日本、韓國的經歷,經濟的生產結構、支出結構、收入結構都在發(fā)生變化,因此在投資市場,特別是A 股市場2014 年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都將是系統(tǒng)性收斂,結構性發(fā)散,系統(tǒng)性機會不大,持續(xù)時間不長,結構性機會不多,結構性風險不少,但結構性機會持續(xù)時間較長。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預測2014 年中國GDP 增速將降至7% 的同時,認為體制和政策仍舊是中國經濟轉型的艱難挑戰(zhàn),特別應該從知識、保護、保險和應對四個方面建設強有力的風險管理戰(zhàn)略。
關于風險,專家們憂慮的是“風險之巔能否跨越?”國務院參事、南開大學國家經濟研究院院長夏斌認為當前中國已存在事實上的經濟危機現(xiàn)象,現(xiàn)在危機之所以還未引爆,靠的是多發(fā)貨幣來掩蓋;地方平臺償債缺口、房地產泡沫、過剩的產能,三個系統(tǒng)性風險是相互聯(lián)系、互為傳導的,要防范市場預期的突然轉向,政府必須在穩(wěn)住經濟局勢的同時,挖掘中國仍存在的相對較高的潛在增長因素,逐步消除泡沫。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甚至希望人們傾聽“冰山”碎裂的聲音,內部金融體系流動性繼續(xù)偏緊和外部的美聯(lián)儲QE 退出將加劇“冰山”之險??▋然鶉H和平基金會亞洲項目高級研究員黃育川認為中國在增長階段轉換期面臨的風險不僅僅是經濟領域的,特別需要防范社會風險,應盡快允許人口更容易更自由地流動;經濟刺激政策產生的產能過剩,極有可能導致在2014 年中期發(fā)生減少生產,帶來就業(yè)危機,解決方案除了組織服務之外,更應消除不同教育程度勞動者之間的收入差距,至于防控債務風險,辦法是改革預算體系,改革稅制,尤其是不同種類的所得稅。
在分析改革、發(fā)展、市場、風險這4 大焦點變數(shù)的同時,《小趨勢:中國經濟的關鍵變數(shù)》還圍繞投資、房產、股市、民生等14 個熱點話題,對消費能否扭轉增速放緩、進出口能否保八、積極財政政策的新內涵、貨幣政策收緊還是放松、城鎮(zhèn)化的第一步、地方債何去何從、A 股能否迎來牛市起步、人民幣會否進入“5”時代、房地產市場是否會停止瘋狂、“錢荒”會否常態(tài)化等一一進行了分析與預測。也許,就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說的一樣:“2014年將是近20年來政治、社會、經濟最為復雜的一年”,新的失衡和新的挑戰(zhàn)帶來了新的動因和新的機會,“蝴蝶翅膀”如何扇動將直接決定著“龍卷風”的風級,如何創(chuàng)新將直接決定著我們的新出路。
(作者為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