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恩澤
警惕有增長無成長的隱患
◎ 蔡恩澤
眼下,企業發展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就是有增長無成長。增長即業績增長,成長即內核成長,增長是外延,成長是內涵,增長是表面富貴,成長才是實質功力。

調查顯示,蘋果手機盡管股價年年有增長,但其核心競爭力卻逐漸衰退。較之幾年前的“旋風”,蘋果手機的風頭已大不如從前,被三星甩到身后。
從2001年的iPod到2007年的iPhone,從2008年的MacBook Air到2010年的iPad。在喬布斯時代,蘋果的每一項重大創新都能夠顛覆某個行業。喬布斯去世后,雖然蘋果iPhone和iPad仍是最暢銷的數碼產品之一,但這種暢銷越來越依賴營銷和慣性,而不是產品本身。蘋果正漸漸失去“顛覆式創新”的能力、勇氣以及改變世界的欲望,而是沉迷于“增量式創新”。業界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蘋果式落后”。
再看微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年屆四十的微軟卻遭遇成長困惑,其PC業績雖說還在上升階段,但在移動操作系統方面,已經輸給谷歌等后來者,被逐出全球IT企業三強之外。
所謂有增長無成長,就是業績仍在增長中,但增長幅度已明顯下降,企業的發展后勁在日漸式微,量的上升掩蓋著質的衰退。
企業之所以出現有增長無成長的隱患,大體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太平盛世扼殺了危機感。有增長無成長的企業大多是產業領頭羊,某項技術遙遙領先,市場業績輝煌。在太平盛世的草原上,牧歌悠揚,白云繚繞,領頭羊悠閑地啃著鮮嫩肥美的青草,步子明顯慢了下來。而身后浩浩蕩蕩的羊群奔騰而來,搶奪草地,后來居上。
2003年9月,115年來主要靠賣膠片賺鈔票的全球第一大影像巨頭伊士曼·柯達公司宣布實施一項重大的戰略性轉變:放棄傳統的膠卷業務,重心向新興的數碼產品轉移。曾記得,柯達在傳統膠片市場一枝獨秀,但其對手們卻在數碼浪潮席卷到來之前做足功夫,備戰數碼。柯達卻渾然不覺。待到驚醒過來,群羊已然擦肩而過并領先一大截,柯達只得無奈轉型,奮起直追。
其次,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當下,互聯網技術更新之快,超出人們的預料。一項技術能保持幾年競爭優勢幾無可能。企業稍有怠慢,便被別人超越。
這幾年人們明顯地感受到,當年的IT巨無霸微軟正漸漸失去英雄氣概,倒是讓蘋果、谷歌、臉譜和亞馬遜這些后來者叱咤風云。時運不濟,微軟這幾年有點“背”,先是裹挾了全球IT產業近30年的Wintel聯盟恩斷情了,微軟和英特爾因各自的“婚外戀”分手,繼而在全球大部分市場放棄已經運行13年的MSN(一種網絡通訊軟件),緊接著又讓一張辛苦購得的王牌Hotmail(一種電子郵箱)最終變成可有可無的雞肋。1998年,當微軟用上億美元買下Hotmail時,它擁有3.5億活躍用戶,其與MSN的融合使后者一躍成為全球排名前三的門戶網站,如今MSN和Hotmail這對難兄難弟將一同退出歷史舞臺。在移動互聯網大潮到來之時,微軟發力較晚,又腳腳踩空,好不容易弄出一款平板電腦Surface,又因美國脫口秀女皇奧普拉·溫弗里用蘋果的iPad在推特上宣傳微軟的Surface,自擺烏龍而鬧出笑話。
再次,傲慢而作繭自縛。傲慢會扼殺企業的靈性。蘋果就有這方面的教訓。想當初,2011年可謂是蘋果年,蘋果公司睥睨天下,以其獨門iPhonei4和iPad2攻城略地,紅遍全球。與此同時,蘋果在市場上的凌厲攻勢也樹敵過多,累積了越來越多的怨恨,麻煩纏身,讓蘋果不得安生。蘋果打專利戰,是想以知識產權為武器,壓制同行的發展,想獨家攫取市場利潤。而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靠打專利戰,結果是四面樹敵,讓自己在業內越來越孤立。
企業要克服有增長無成長的隱患,必須持續不斷、與時俱進地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要求企業領導人站得高看得遠,要有前瞻眼光和超前思維,把握新技術潮流的發展動向,及時調整企業戰略,組織技術創新戰役,不能吃老本,看老皇歷。與稱雄智能手機市場一樣,三星電子在2013年一直主導著Android平板電腦市場的發展。全球著名的信息技術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的報告指出,三星電子以336%的增幅成為2013年全球增長最為顯著的平板廠商。其GALAXY系列平板產品的擴張與充實,創新功能和設計的不斷注入,都為強化領先優勢,進而改變平板市場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當其他廠商還在駐足于研究平板電腦產品”消費價值”層面時,三星電子以其Android領導廠商的“前瞻思維”,將設計方向提升到了平板產品如何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高度。而體現這一趨勢的2014開年之作甫一亮相,就讓業界為之驚嘆。
企業要在增長中成長,還必須掌控知識產權話語權,以獨門暗器般的專利為企業鋪墊基石,才能堅固不摧,茁壯成長。沒有專利、缺少知識產權就矮人一等,任人宰割是中興通訊在市場競爭中總結出的慘痛教訓。而專利戰略給中興通訊帶來了豐碩的成果。中興通訊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011年、2012年居第一,2010年、2013年居第二,是唯一一家蟬聯PCT第一的中國企業。目前,中興通訊已經成功構筑了一條專利護城河,自身的知識產權實力增強了,在國際競爭中也更加從容。雄厚的知識產權支撐著中興通訊的國際話語權,成為中興通訊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砝碼。中興通訊在歐洲最高端市場的德國贏得了超過10億美元的服務合同。在美國與所有的運營商展開合作,終端市場份額進入美國前四名。成功進入新興核心跨國運營商MTN最核心的本土市場南非,占據了20%的重點份額。同時,在西班牙電信等高端客戶上繼續取得規模突破。
此外,企業無論做多大做多強,都不要被浮躁的世界所迷惑,要瞄準行業頂尖技術,不斷開拓進取,一步一個腳印,不要搞什么虛頭巴腦概念炒作。時下互聯網思維很時尚,許多企業挖空心思將互聯網元素往企業產品上塞,結果成了忽悠消費者的噱頭,既壞了企業的名聲,又延宕了企業的成長。碎片化認知的習慣往往誘導我們淺嘗輒止,很多人并沒有深刻理解互聯網思維的真諦,就四處搬用,陷入思維誤區,不免有點悲哀。其實互聯網思維只是一種營銷策略,不是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把互聯網思維片面理解為免費、口碑、用戶至上等,無異于閹割傳統行業在現代經濟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如今,那些曾經靠所謂互聯網思維喧囂一時的商業店鋪,已經開始“黃”了。因此,華為公司老總任正非告誡他的員工,“我們公司不要去炒作互聯網精神,應踏踏實實地去夯實基礎平臺,讓端到端的過程透明化。”把心思和功夫用到企業內功的修煉上,才能保持企業的成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