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純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全面發展,石油及其制品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消耗量逐年增長。石油產品的生產儲存性質決定了石油庫區火災爆炸事故的突發性、破壞性和次生災害性。近年來,全國石油庫區火災爆炸事故頻發,人員傷亡大、經濟損失大的后果已成為當今消防部門及整個社會安全防范的重要對象之一。目前,由于許多港口都建有大型的中轉油庫,因此,分析油庫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把好規劃、建設源頭關,加強和規范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油罐的單罐容量及總儲量越來越大,國內各大港口罐區總儲量均在百萬立方米以上。近年來,隨著長江經濟的發展,長江沿線的危化碼頭及液化石油庫區也在不斷發展壯大。
石油庫區一般從公眾安全和裝卸便利的角度出發,大多建立在城鎮邊緣,鄰近港口、岸邊,距離市區遠,規劃面積廣,生產條件簡陋,消防基礎條件差,尤其是小型的新設企業和私營企業,消防管理更是薄弱。雖然石油庫區都配有專職消防隊或建有不同類型的消防站,但僅能應付初起的小范圍火災,無法應對大型罐區火災。
油庫作為石油產品中轉、儲存的倉庫,由于石油產品本身的理化性質,使其具備了火災危險性。油品的易燃易爆性、較大的蒸氣壓、易集聚靜電、易擴散流淌、易受熱膨脹等特點,使其在火災中伴隨爆炸、復燃復爆,立體、大面積、多火點等形式的燃燒,不但會導致生產停頓、設備損壞,也會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難以挽回的影響。
石油產品的原料、中間體、副產品及其中的雜質和生產中的“三廢”排放物均屬工業毒物,具有毒性、腐蝕性。一旦泄漏到大氣或排放到江河中,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大氣、水資源污染,影響持久,治理難度大。
石化安全事故一般現場復雜,常伴隨燃燒爆炸,火勢蔓延猛烈。如出現有毒氣體時,會嚴重威脅到滅火救援人員的安全;出現的腐蝕性物質,會灼傷救援人員的皮膚和影響滅火救援器材的使用;會發生建筑物倒塌,造成救援人員傷亡等嚴重后果。這些都會給滅火救援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從工藝設計上看,易發生跑、冒、滴、漏的設施(設備)設計不合理,質量不符合要求,或處于上風(上方)位置,且離電源、火源、高溫源距離不足;從防范設施看,防爆炸、防火災(包括固定或半固定滅火、冷卻裝置)、防雷區等設施不齊全、不合理,維護管理不落實等,這些都會增大石化火災發生的幾率。
石油庫區防火重點部位為油罐區、卸油泵房及發油區。這些地方作業頻繁、管線較多,儲存有大量易燃油品,這些油品呈液態或氣態形式存在,極易發生泄漏,一些工藝設備及電器線路如果未選用防爆型或未經防爆處理,泄漏的可燃液體或氣體遇機械磨擦或電氣火花,極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加上近年來一些化工企業經濟效益不景氣,企業在明知一些設備有問題的情況下,卻無力抽出資金進行更換,讓設備帶病運行,更易引起火災。
一些私營企業為降低成本,謀取利益最大化,私自修改設計圖紙,或后期加工改造,簡化裝卸流程,不按化工工藝流程的需要和國家有關規范要求來設計廠房的結構和布局,間距不足,還存在有混裝、混運、混存等現象。庫區內的建筑物之間無明顯的防火分隔,庫區防火間距不能滿足石油庫設計防火規范要求,因而在通風、防泄漏、防爆泄壓、消防設施等方面存在先天性火災隱患。
有的石化企業領導忽視消防規章制度的執行和落實,對重點工種和重點崗位人員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培訓,致使許多從業人員不懂化學物質的特性,不熟悉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極易發生違章操作造成事故,且事故發生后不會使用消防設施,不知道如何滅火、如何逃生,人為地造成許多火災隱患。
初步設計階段要根據總圖設計,針對設備及材料的危險性,提出具體意見和措施,以及相應的對重點區域進行監測監控的自動報警手段及方法。施工圖設計階段要注意檢查最終設計中的設備電氣儀表的防火防爆及防止事故故障的具體措施是否符合相關規范要求。
生產設備的管理包括設備施工安裝、運行維護、停車檢修及系統的安全評價等幾個方面。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受高溫、高壓、腐蝕影響,設備材料的性能就會下降、焊接老化,可能引發壓力容器及管道爆炸,引發事故。此外還要做好生產裝置系統的安全評價,提前掌握設備事故多發期的時間,及時彌補系統缺陷。
石油庫的選址與設計應按國家有關規范要求和生產工藝進行,充分考慮防火分隔、通風、防泄漏、防爆泄壓、消防設施等因素。同時設備的設計、選型、選材、布置及安裝均應符合國家規范和標準。根據不同工藝流程的特點,選用相應的防爆、耐高溫或低溫、耐腐蝕、滿足壓力要求的材質,采用先進技術進行制造和安裝,從而消除先天性火災隱患。
在易燃易爆的化工裝置區域進行焊接與切割作業,往往要使用噴燈、電鉆、砂輪等可能產生火焰、火花和熾熱表面,所以必須嚴格動火程序。動火程序主要包括:拆卸拿離、隔離遮蓋、清理現場、清洗置換、檢查審批、安全測爆、規范作業、熄火清場等。
石油庫區從業人員要確保相對穩定,企業要嚴格職工的操作紀律,制定并嚴格執行工藝操作規程,要進行全員消防安全知識培訓、特殊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培訓并持證上崗、處置事故培訓等,要制定事故處置應急預案并進行演練,不斷提高職工業務素質水平和生產操作技能,提高職工在事故狀態下的應變能力。
綜上所述,要充分發揮現代化工生產的優勢,將事故的事后處理變為事前預防,防患于未然。從源頭抓起,從生產的設計、原材料等方面綜合考慮所有可能發生事故的隱患及應對措施;加強事故預防研究,依靠科技手段,減少隱患,提高對事故發生的預見性;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把握石油庫區火災危險性的脈搏,有的放矢、認真細致地做好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幾率,確保企業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