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王 剛“打個電話現金就能從天而降。”《環球時報》記者在韓國電視上常聽到這樣推銷高利貸的廣告語,這一現象現在引起爭議,有官員認為類似廣告泛濫會對年輕人造成不良影響。 據韓國CBS廣播電臺9日報道,韓國金融爭議連帶事務局局長崔熙燕認為,韓國對高利貸廣告管制太松,類似廣告在電視、電影、地鐵甚至大街上隨處可見,這種“借錢度日很輕松”的錯誤觀念正持續滲透韓國青少年思想。有分析認為,高利貸金融機構之所以將目光瞄準年輕人,主要是考慮他們并不清楚,如果借高利貸自己的信用等級將會降低,會被正規銀行列入低信用等級的“黑名單”。目前韓國KBS、SBS、MBC 等主要上星電視實施自律政策,不播放高利貸廣告,于是一些企業將目光投向有線電視頻道。目前韓國每年的高利貸廣告投放量大約價值400億韓元(約2.28億元人民幣),占韓國有線電視廣告總收入的20%。 在韓國,年利率高達50%左右的高利貸在某種程度上被允許存在。目前韓國高利貸企業最高利率實施“行業自律制”,最高指導年利率為39%,并計劃到2015年年末降至34.9%。借高利貸的韓國民眾大多是信用等級偏低甚至破產的平民,他們基本上無法從正常渠道貸款,因此為了生活費或還債而借高利貸“拆東墻補西墻”。除電視廣告外,《環球時報》記者在韓國常收到傳真、短信和電話等不同形式的高利貸廣告。▲
環球時報20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