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順濤 柳治國
對部隊患病官兵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鄧順濤 柳治國
我部從組建初始就駐扎在三類艱苦地區,常年處于國防科研一線,曾被習主席稱贊為“英雄的部隊”。如此高的贊譽,是部隊一代代官兵用青春、鮮血乃至生命奏出的壯麗凱歌。近些年來,在創造輝煌成績的同時,患病官兵人數也有所增加,不但影響了戰斗力提升,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隊安全穩定。針對這種情況,前段時間我們組織力量,采取翻閱資料、走訪座談等方式,對10年來患病官兵的情況進行了調研,進行了一些分析思考。
通過對調查數據進行歸納梳理分析后,我們發現患病官兵集中體現出三個方面特點:
(一)從患病群體上看,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在調查的患病官兵中,軍官占50.5%,士官占42.9%,義務兵占6.5%;35歲以下患病官兵共占總數的68.9%,其中患病軍官占軍官總數的49%,患病士官占士官總數的87.7%。
(二)從患病種類上看,慢性疾病易發多發。調查數據顯示,官兵患強直性脊柱炎、腎炎、腰椎間盤突出、哮喘、高血壓等治療見效慢、易復發的慢性疾病占總數的66.1%;間歇性精神分裂、白血病、腎功能異常、腫瘤、肝硬化、視網膜病變等治療終結難的大病占總數的14.7%;四肢、頭部意外受損等突發性傷病占總數的19.2%。
(三)從患病原因上看,防范意識弱占多數。通過研究分析,把官兵患病的原因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把關不嚴,帶病入伍”占總數的22.9%。當前征兵體檢只涉及常規檢查,有的屬于家族遺傳,具有一定潛伏期,比如強直性脊柱炎,在應征入伍體檢時很難被發現;有的屬于術后引發,具有一定隱蔽性,比如視力矯正手術恢復期短,容易在體檢時蒙混過關。第二類:“壓力較大,身心受損”占總數的24.5%。有的由于婚姻生活不順,壓力過大,致使精神失常;有的因為自然條件艱苦,理想與現實差距大,郁郁寡歡,導致病痛纏身。第三類:“粗疏大意,意外受傷”占總數的52.6%。有的盲目操作機械設備,上肢被截;有的登高作業不慎墜落,臟器受損。
身心患病的官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隊安全穩定,甚至制約單位建設發展,主要存在“四難”:
(一)身心承受壓力大,教育轉化難。有的患病官兵特別是致殘后,一定時間內難以接受,不能正確面對現實,思想心理包袱過重,對今后生活失去信心,自暴自棄,不愿參加任何工作和活動;有的患病官兵家長、親屬難以承受醫療帶來的經濟壓力,經常到部隊找領導講條件、要待遇,提出一些政策規定范圍外的要求;有的官兵因心理不平衡,組織已給予照顧但還不時給部隊添亂子、給領導找麻煩。
(二)情緒自控能力弱,安全管控難。有的年輕患病官兵怕被別人瞧不起,自我防范意識強,思想波動較大,情緒起伏不定,容易被外界因素激惹;有的官兵擔心自己的病情不易恢復,產生暴躁急躁心理,與周圍戰友經常發生摩擦;有的官兵患心理疾病,病癥表象隱蔽性強,不易被及時發現妥善穩控。
(三)病痛折磨時間長,治療終結難。由于現行醫療體系不夠暢通,醫療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官兵的疾病沒有得到及時診治,小病變成了大病,短時間內難以治愈;有的苦于找不到配型臟器,無法進行移植手術,只能長時間靠藥物控制病情;有的盡管已經進行了手術治療,但怕病退脫離部隊失去組織保障,個人不愿申請啟動醫學治療鑒定程序。
(四)未知風險因素多,妥善化解難。有的官兵長期在外治病、休養和陪護,脫離組織管控,思想動態難掌握,管理教育跟不上,失管失控失教容易引發問題;有的官兵因患精神病在家接受治療,由于病情治愈難、易反復,一旦監管不力,極易發生傷害他人或自殘等問題。
習主席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要奔著現實問題和活思想去,做實際工作情商很重要。這些重要指示都為做好患病官兵工作指明了方向。做好患病官兵的工作事關部隊建設發展、事關部隊安全穩定、事關強軍目標實現,既需要有力領導,也需要政策給力,更需要真情解難,著力在“三不”上下功夫見成效。
(一)把住關口不松勁。官兵患病成因多樣復雜,必須緊緊把住關鍵環節,嚴格抓好落實,做到嚴把“三關”:一是嚴把入伍體檢關,及時修改完善入伍體檢標準,加強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摸底調查。二是嚴把新兵復檢關,復檢不合格以及3個月內有嚴重問題不適宜服役的,要堅決予以退兵,防止小病釀成大病,甚至成為傷病殘人員。三是嚴把選取體檢關,選取士官要逐人建立體檢檔案,由司令部、后勤部門主管領導簽字把關。每次體檢都要將腫瘤、精神病、心理疾病等列入專項檢查,并充分運用核磁共振、CT、彩超、心理測試軟件等設施,加大技術篩查力度,最大限度消除隱患。在此基礎上,加強安全常識教育,引導官兵自覺做到“時時想安全、處處講安全、事事抓安全”,避免貪圖省事、盲目蠻干引發問題。
(二)關愛暖心不放棄。各級領導和機關要過細做好“知官兵、知思想、知基層”工作,定期梳理分析患病官兵情況,完善幫教措施,指定責任人,做到“三真”:一是真心教,采取黨員骨干經常談、單位主官隨機談、上級領導適時談等方式,掌握患病官兵的思想脈搏、病情底數、困難訴求,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政策、正確對待病情、正確對待得失。二是真心愛,端正對待患病官兵的根本態度,建立“一幫一”“二幫一”對子,適當給機會、交任務、壓擔子,做到感情上常交流、生活上常關心、工作上常幫助,使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生活的陽光。三是真心幫,積極探索建立患大病官兵“基層——總院”就醫“直通車”機制,減少申請、轉診等手續程序;開辟患病官兵外出就醫“綠色通道”,必要時專車接送、專人陪護、專款補助,做到就醫快、診斷快、治療快,最大限度減輕官兵思想壓力、就醫壓力、經濟壓力。
(三)依法辦事不逾矩。患病官兵應該給予必要的照顧和關心,但不能一味遷就照顧,否則,就容易因思想狀況難掌握、規章制度難落實、管理工作難到位等引發矛盾。因此,在患病官兵的管理上必須區分層次,做到“三個從嚴”:一是管理教育從嚴,對病情較輕和康復情況良好且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官兵,要與其他人員一視同仁,按時參加學習教育、集體活動,從事一些相對輕松的工作,消除這部分人員心理上的特殊觀念,使他們自覺遵守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對長期在外醫治的官兵,要安排專人陪護,定期派人探望,并與所在醫院建立共育共管機制,加強溝通聯系,及時準確掌握情況,防止失管失控失教。二是落實責任從嚴,對患有精神病、腫瘤、白血病等重癥且長期在家人陪護下休養的官兵,及時與其親屬溝通,協商簽訂管理教育措施辦法,明確相關責任,切實把責任落實,確保不掛空擋、不做虛功。三是處理問題從嚴,身體患病官兵對涉及個人切身利益問題較為敏感,如若處理不好極易引發內部矛盾,進而影響部隊風氣建設。因此,在評功評獎、提職晉級、入黨提干、費用報銷、評殘鑒定等事項上,要嚴格依據組織紀律、原則要求、辦事程序和標準規定,真心實意幫助患病官兵解決問題,客觀公正地做好工作,充分尊重和維護官兵個人權益。
【作者系空軍某試驗基地政治部主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