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勇 林森 孫蓮 陳燕華 吳紅艷 林亞芬
奉化、象山沿海地區小菜蛾的發生與防治
梁文勇 林森 孫蓮 陳燕華 吳紅艷 林亞芬
導讀:通過對象山、奉化沿海地區的協作調查發現,十字花科蔬菜每年都會遭到小菜蛾的為害,特別是甘藍受害較重。由于小菜蛾對農藥的抗性較強,防治上重點加強在越冬前清潔田園。利用性誘劑防治小菜蛾有良好的效果。農藥防治上應輪換使用15%凱恩乳油、50%丁醚脲可濕性粉劑、5%丁蟲腈乳油等藥劑。

小菜蛾為害結球甘藍
1.1蔬菜種植面積與產量
近年奉化市種有大白菜67hm2以上,每667m2產量3300kg,白菜534hm2以上,每667m2產量約2000kg,結球甘藍67hm2,每667m2產量2000kg,白花菜34hm2,每667m2產量2000kg,綠花菜33.33hm2,每667m2產量1500kg,芥菜類43.33hm2,綠葉菜類133hm2以上,2014年還將進一步擴大種植。
1.2 小菜蛾的發生與為害簡況
小菜蛾在江蘇省也叫吊絲蟲,因為它能吐絲結網,取食心葉。小菜蛾1年可發生4~5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蓑狀絲囊越冬,成蟲發生期與白菜、蘿卜幼苗期吻合,卵產在心葉內最多。3~5齡幼蟲在幼苗心葉內吐絲結網取食,3齡后尚能向下蛀食莖稈髓部造成腐爛,前茬是十字花科蔬菜,且地勢高燥和灌溉較差的地塊,受害較重。
3.1 清潔田園
清理田間殘株枯葉,越冬前鏟除田間及田埂雜草,消滅越冬場所。如果越冬前沒有做好這一步工作的,越冬后小菜蛾未出來之前補做這項措施,也能減少越冬蟲口。殘枝枯葉雜草清理后不能亂丟,要及時燒毀,消滅越冬蟲口。
3.2 燈光引誘捕殺
安裝黑光螢光燈,高度約1.5m,燈下安裝毒瓶用來殺蟲,下部放水缸,開燈時間19:00~21:00,成蟲對黑光燈都很敏感,特別是菜蛾科成蟲,無論從哪個方向飛來的成蟲碰到黑光燈的玻璃就掉入水缸。每天早上水面上都有很多成蟲,多的時候達成千上萬只。
3.3 采用性誘劑誘殺
將小菜蛾活雌蛾或雌蛾粗提的性誘劑施放在菜地里引誘小菜蛾雄蛾,可有效減少田間蟲量,這個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且無公害、無農藥殘留。具體方法如下:誘捕器由紗籠、水缸、三角支架組成,將羽化后的雌蛾放入紗籠內,籠口用紗布封好,紗籠中間穿一根鐵絲,將其擱于瓦缽上,缽內放清水,加少量洗衣粉,籠距水面3cm高,將缽固定在竹或木棒做的三角架上,放在田間略高于蔬菜植株20~30cm,每籠放3頭活雌蛾,每667m2土地安放2~3個誘捕器。可達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據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農技推廣中心宋秀敏和郭金濤關于《性誘劑防治小菜蛾應用試驗》的報道,用性誘劑防治小菜蛾,在蛾峰期及田間始見卵時用藥劑防治,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該方法對天敵安全,不影響菜田生態平衡,較單一藥劑防治減少施藥次數,可以降低農藥殘留,具有保護生態環境的優點。用性誘劑防治時宜連片使用,適當縮減藥盆之間的距離,并與田間查卵相結合,掌握好藥劑防治時間。
3.4 藥劑防治
由于小菜蛾抗藥性較強,在購藥防治時,具體宜與當地植保站或農藥商店聯系。參照農藥說明來使用。建議輪換采用15%凱恩(茚蟲威)乳油12~18mL/667m2,50%丁醚脲可濕性粉劑、5%丁蟲腈乳油等藥劑噴霧防治。
西瓜苗嫁接西葫蘆
“將無籽西瓜與山東西葫蘆嫁接,培育出的瓜苗抗病力強,這使白云西瓜實現了連作。”近日,渝北區木耳鎮白云山村黨總支書記吳興明高興地說。
白云山村種植西瓜40余年,白云西瓜已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雖然種植西瓜多年,白云西瓜也賣得好,但村民們始終有塊心病———西瓜病多,抗病力低,不能重茬。一塊地種了西瓜后,至少要隔7~8年才能再種。由于村里一直沒有解決西瓜連作的難題,村民的收入始終提不起來。
2012年在重慶農科院的幫助下,白云山村利用山東西葫蘆這種抗病力強的植物作砧木,以無籽西瓜苗或枝條為接穗進行嫁接育苗。育苗期做好保濕、保溫、遮光、放風等工作,瓜苗成活后再移栽到瓜地。2013年該村開始大規模種植嫁接苗,村民們發現不僅實現了西瓜連作,而且在節省約30%肥料的前提下,產量還提高了30%。
吳興明稱,2014年白云山村的西瓜種植面積已從原有的66.7余hm2增加到200.1hm2,村里還成立了白云山村大萊埡西瓜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已有500多戶村民成為社員。嫁接西瓜平均667m2產量在4000kg左右,除去成本,農戶667m2純收入約6000元。
(來源:第一食品網)
農業部試點蔬菜產銷平臺力促蔬菜上網搶“鮮”機
據中國之聲 《全國新聞聯播》報道,針對菜農無法及時獲得市場供需信息、造成盲目種植、“賣難”等問題,農業部在成都試點蔬菜產銷平臺———菜易通,實現產銷對接。
成都彭州農民文建明種了幾十年菜,收成不好時鬧心,趕上哪種菜種多了、賣不出去,也鬧心。文建明說:“一般兩三年就要遇到一次,我記得2011年的時候,大白菜全部爛在地里頭。”老文的煩惱是我國菜農的共同煩惱。相比主糧,蔬菜價格受供需、季節影響波動更大,市民抱怨“買貴”、農民抱怨“賣難”、“賤賣”的情況時有發生。此外,由于獲知市場供求信息的渠道有限,農民往往跟風種植,風險很大。
為此,農業部門已在成都推出蔬菜產銷平臺菜易通,為全市種3335m2以上蔬菜的5000多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建立了資料庫,搜集他們的種菜信息、上市時間、預期價格等,還將匯集城市超市、菜場的收購信息和實時菜價。成都市副市長謝瑞武表示,這一系統將實現產銷對接、生產指導、市場預警、電子商務和蔬菜期貨交易五大功能,產、銷兩頭都能受益。對購買者,他能夠提前知道每種蔬菜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上市,對生產者來說,他能提前知道市場價格怎么樣、有哪些購買者。
從前期參與試點情況來看,蔬菜經銷商劉維平介紹,通過菜易通平臺采購的蔬菜,成本能夠降低三到六成。劉維平說:“訂單式采購,減少了中間環節,有可能減少30%~60%(成本),我可以切切實實地讓利于消費者。”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梁文勇,浙江奉化市農業技術服務總站,315500
林森,林亞芬,奉化市農業技術服務總站
孫蓮,陳燕華,吳紅艷,象山縣農林局
201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