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 曹新安
切實擔起重要責任努力營造良好氛圍浙江省創新提升科技特派員工作實效
——摘編自第十二批省科技特派員培訓班上的講話
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 曹新安
習近平總書記10年前在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制定了全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的規劃和方案,實踐證明當時決策是正確的,不但深受基層群眾的歡迎,深受基層組織的歡迎,也符合浙江省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需求。歷任省領導都很重視,時任省委書記趙洪祝、現任省委書記夏寶龍都專門召開座談會,指導推進特派員工作。夏書記在去年全省科技特派員座談會上提出的兩大任務,給科技特派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指明了方向。
科技特派員工作責任重大。兩大任務是夏寶龍書記去年在全省科技特派員大會上特別強調的,夏書記指出要以完成農業現代化和促進農民增收為己任。圍繞兩大任務,我們必須做好六項工作。第一是宣傳黨的農村政策,第二是謀劃產業發展,第三是提供技術支撐,第四是提升基層科技素養,第五是提高人文素養,第六是探索農業服務和發展的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機制就是推進科技發展的服務體系,推進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探索長效機制。
很多特派員是高素質人才,又經過多崗歷練,派駐之后如魚得水,也有一些特派員派駐之后不適應,水土不服,原因是長期在實驗室里,長期在一個領域里研究創新,知識不寬泛,尤其是社會知識不寬泛,工作就不能順利推進。所以要完成兩大任務和六項工作,必須切實擔起重要責任。
切實擔起重要責任在具體工作中就是努力做到六個方面的“一定要”。一定要了解情況——了解民情,了解鄉情,了解風情,這是我們的前提,了解產業、了解素質、了解需求,這是我們的基本要求。一定要了解政策——不能瞎干,不符合三農政策的,你就出師無名,落點不準,方向不清。一定要理清路子——掌握情況、了解政策、理清路子。要和前任特派員、派出單位和智囊共同溝通,這樣工作起來才得心應手。一定要注重融入——如何融入?首先是心入,科技特派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農民通過農村產業發展實現增收致富,幫助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只有心貼心同呼吸,心連心共命運,才能促發展,才能心入。第二是身入,要和他們促膝交談,表達一種關愛,和他們溝通協調,產生一種共鳴,共同推動發展。同時要情入,科技特派員和農民感情很深,農民舍不得你走,還建議特派員成為榮譽村民,這是一個至高的榮譽,說明科技特派員對農民的情的融入程度,這是三個“入”。一定要掌握方法——第一凝聚力量。科技特派員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謀劃,把任務完成。一是農民的力量,你服務于他們;二是基層組織的力量;三是團隊的力量。第二注重技巧。接好地氣,注意表達,充分轉化。第三把握態度。一定要提升魅力——很多科技特派員很有魅力,當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挽留,農民挽留、基層挽留,是因為產生了巨大的魅力,這也是檢驗我們綜合素質的一個體現。
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還有三個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第一要端正工作指導,克服不正確的政績觀;第二要提升綜合素質,克服不懂裝懂瞎指導;第三提高責任意識,防止名不副實。
真正讓科技特派員發揮好作用,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不能讓他們單打獨斗。作為科技特派員工作的職能部門,要全力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首先,要做好服務。不能當甩手掌柜,要全程服務、重點服務、跟進服務。有什么困難,就解決什么困難。科技部門就要做好協調。農林大學和青田縣科技局介紹的服務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引領性。
第二,要抓好管理。派出單位和接收單位要有自己的責任制,要有領導機構,要為科技特派員提供制度保障。派出單位要有考核管理辦法。
第三,要搞好激勵。過程激勵、目標激勵、總結激勵,包括典型激勵、經費激勵。
第四,要共同創業。要打造一個共同創業的環境。要把它當成己任。在推進產業升級的時候,聽取特派員的建議,共同進行論證,集思廣益。但也有一些縣,看似很好,制定了管理政策,卻沒有約束機制,任其發展,說是提供發展,卻沒有支撐,說是提供幫助,卻沒有具體人員,說是落實責任制,實則大鍋飯。這樣就不利于營造科技特派員工作的良好氛圍。

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到浙江省來指導科技特派員工作,給予了稱贊。他指出,科技特派員的作用不是過去一般性的、基礎性的,不僅僅是輔導員、技術員、宣傳員,它推進了產業發展,從而更多地推進了農民的增收致富,推進了富民強縣。推進產業發展是農村科技特派員最重要的目標,這就要發揮他們見多識廣的水平和能力,要服務推進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特別是法人特派員,著力點就是推進一個地區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的發展。還要推進支撐特派員發展的體制機制的創新。農林大學的“1+2+3”發展模式,它實際上就是利用一種集體的力量,多重結合,上下聯動,就是利用集體的智慧推動科技特派員發揮作用最好的一個示例。這一個好經驗,希望其他單位借鑒。這種模式就是化單一為集體,盡管他自己是一個人,但背后是強大的技術體系和力量體系,一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通過這樣一種強大的組織的力量,它發揮的作用就是巨大的。像這樣的機制,都要很好地探索和運用。各個特派員、各個單位都要創新提升工作實效,為推動浙江省“三農”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鏈接:
浙江省科技特派員類型和服務模式
(一)個人科技特派員。省市縣三級每年安排個人科技特派員1279名,其中省派科技特派員從2014年起在原來218名基礎上增派117名,共335名。新一輪省科技特派員的選派,在12個特別扶持重點欠發達縣實現所有鄉鎮全覆蓋,其余17縣實現重點鄉鎮全覆蓋。新一輪省科技特派員任期兩年,每年11月輪換。
(二)事業法人科技特派員。2008年浙江省試行事業法人科技特派員制度,浙江大學等19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龍泉市等19個縣(市、區)結對。法人科技特派員是指高校科研院所的事業法人服務地方、服務產業發展,與地方共同開展政產學研科技合作的一項制度。
(三)團隊科技特派員。
2013年浙江省整合組建了浙江大學等68家高校、科研院所的928人為125個團隊科技特派員,結對服務于杭州江干區等75個縣(市、區)的特色產業。團隊科技特派員由首席專家牽頭組織團隊成員共同做好結對縣(市、區)特色產業技術服務工作,服務期限為2013年至2015年,要求各團隊通過5年努力,要在促進特色產業發展提升、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上取得明顯成效。
(四)企業法人科技特派員。2013年,浙江省在事業法人和團隊科技特派員基礎上,試行企業法人科技特派員制度。認定浙江國稻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等100家企業為企業法人科技特派員。企業法人科技特派員是指企業集成利用技術、人才、資本等生產要素,以科技進步為先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帶動農戶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促進農產品流通銷售,拓展農業產業鏈條,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進農業產業化的一項制度。
(五)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鏈、創業基地和創業培訓基地。2013年,浙江省累計創建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5個,分別由浙江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浙江農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浙江萬里學院承辦。創建科技特派員創業鏈7個,分別是浙江農林大學牽頭的竹產業、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牽頭的茶產業等。入選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的有5個,分別是金華市農科院申報的金華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蕭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申報的杭州(蕭山)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