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創新助推制藥產業轉型升級—浙江省新藥創制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浙江省新藥創制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是2004年10月啟動的首批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試點之一,由浙江工業大學牽頭,聯合浙江省醫學科學院、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大學和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共同建設。啟動建設以來,平臺緊緊圍繞“整合、共享、服務、創新”基本要求和“政府搭建平臺、平臺服務企業、企業自主創新”基本思路,集藥學、藥效學、毒理學、天然藥物研究和藥品質量控制研究為一體,有效整合了浙江工業大學等5家核心建設單位的科技資源。平臺建立了資源共享機制,為企業新藥篩選、工藝改進、質量控制、藥效研究和安全評價等各類新藥臨床前研究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大縮短了新藥研制周期,為提升浙江省制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構建新藥創制科技創新體系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撐。
平臺在實踐中不斷開展體制機制創新,在項目合作、成果轉化、技術和信息咨詢、人才培養等協同創新方面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成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新型科技創新載體。
平臺現有符合GLP要求的實驗場地2萬余平方米,各類儀器設備總值2億元,可以確保各項實驗和專業服務有效實施。平臺現有30余家理事單位和300余家會員單位,近年來,隨著平臺影響力和吸引力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醫藥企業和研究機構積極要求加盟,使得平臺充滿了創新活力。目前,平臺已成為浙江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助推器,也是入選國家首批“2011計劃”的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的重要基礎。
平臺建立了網絡式、窗口式、對接式、會員制、一站式等服務運行模式,成立了平臺地方工作站,開辦制藥工程碩士班,組織國內外制藥領域知名專家舉辦專題講座,聘任企業技術人員到平臺擔任訪問學者等。在核心建設單位和企業中實施企業難題遠程視頻診斷系統,實現多方可在通達企業車間和生產一線的視頻中遠程協同會診服務,提高平臺服務制藥企業的效率和能力。
近年來,平臺先后研發反應方式與路徑的綠色設計、現代緩控釋制劑技術等一批綠色制藥關鍵共性技術;開發阿托伐他汀、普瑞巴林等治療重大疾病的專利即將到期仿制藥;對沙坦類等10類治療重大疾病的大品種進行綠色化改造。這些科技成果和技術服務有效提升了制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區域乃至全國制藥產業轉型升級作出突出貢獻。

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大樓
1.創新能力
平臺建設10年來,先后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178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98項,其中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5項、國家藥典委員會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項目17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78項、制定、修訂國家藥典標準962項,獲科研經費2.6億元,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國際領先水平的藥物制造關鍵和共性技術,建立了15個全球最大、最強的大宗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有1項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7項。其中,浙江工業大學與合作企業——浙江車頭制藥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萘普生綠色合成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獲2013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浙江省新藥創制科技服務平臺在上虞舉行對接會

新藥平臺藥品質量檢測中心
2.科技對接服務
平臺充分發揮自身在人才、技術和設備等方面的綜合優勢,以產學研合作的方式,在產品開發、工藝改造、質量控制、標準制定、藥效學、安全性評價等方面積極為廣大制藥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解決了諸多難題,為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和實現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平臺承擔企業委托開發項目2600余項。服務對象遍布浙江、北京、上海、江西、江蘇、湖北、四川、廣東、吉林、云南、福建、山東等省、市,解決各類技術難題5000余個,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實現科技服務收入1.8億元。
充分發揮先進儀器設備作用,實現資源共享,平臺成員間實行免費制,積極為廣大企業提供優質的分析檢測服務。平臺為近300家(次)制藥企業、研究單位提供藥物安全性評價檢測服務,藥品質量檢測服務、藥品雜質分離、結構確證等檢測服務,藥效學評價檢測服務,醫療器械質量檢測服務及各類生物學檢測服務上百萬次(項),獲檢測服務收入7100余萬元。
為有效推進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平臺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走訪活動。平臺針對企業生產和發展需求,深入企業進行調研,走訪仙琚制藥、華海藥業、永太科技、海翔藥業等50余家制藥企業,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為進一步加強與制藥企業的合作,平臺現共建有26家研發中心,做到點對點的服務,提升服務質量。
平臺注重企業人才培訓工作,通過校企聯誼會、學術講座、學術報告、專業培訓等形式為企業提供人才培訓服務,共為制藥企業培訓各類人員上萬余人次。
3.典型案例
萘普生原有生產工藝存在能耗高、三廢產生量大、收率低、成本高等問題,制約了產品進一步市場化、國際化的進程。平臺與浙江車頭制藥有限公司以產學研聯合攻關的形式,通過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非甾體抗炎藥萘普生的綠色合成技術集成與示范”的共同實施,對萘普生傳統生產工藝進行綠色化改造,平臺與服務單位精誠合作,優勢互補,開發了多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并申請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3項已獲授權,制定萘普生(鈉)國家標準1項。突破了關鍵技術瓶頸的制約,節能、減排、降耗效果明顯。車頭制藥現已建成符合國家GMP、歐洲COS、美國FDA規范要求的800噸/年萘普生生產線。近三年,累計實現新增銷售收入45201萬元,新增利潤3144萬元,新增稅收3025萬元,創匯約4869萬美元。
平臺將繼續深入企業第一線,積極探索科技協同創新新模式,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加快推動我省廣大制藥企業轉型升級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