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華 張加華 郭寶清 胡藝芬
【摘 要】隨著先進技術的日益普及,新時期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改變。信息技術的引進,使高職院校物理教學迎來了革新。如何實現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促使高職院校物理課程教學水平的提升,是所有高職院校物理教師均應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本文針對高職院校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進行研究,提出有效建議以供業內同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物理課程;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各行各業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傳統的課程觀念顯然無法滿足新時期的教學需求,信息時代的悄然而至,使當代教育形式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著改變。高職院校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逐漸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現已成為高職院校物理課程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文圍繞高職院校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研究作一綜述,為實現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略盡綿力。
一、高職院校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意義
信息技術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教育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于一身,自問世以來,憑借信息密度高、信息傳遞速度快、信息交互性強等優勢,迅速贏得市場青睞,從而得以廣泛應用。物理課程的教學側重于對學生科學素養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受到教學條件的制約,物理課程的教學多集中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上,有關實踐操作的內容相對較少。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其本質是在物理教學中引進信息技術,使物理教學獲得更多豐富、多元化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物理課程的學習創造有利條件。高職院校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助于優化學習環境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物理教師對教學的駕馭能力將得到明顯提升。在網絡盤環境中,學科信息資源豐富多樣化,教師能夠通過信息資源的采集與整合,使物理課程變得更加充實。另外,利用信息技術,教師能夠實現對資源的隨時提取,有效突破了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考慮到物理概念與理論大多比較抽象,僅通過口述的方式進行教學,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使各類物理知識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如此一來,教學方式更加豐富多樣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得以提升。
(二)有利于充分發揮探究功能
新課程改革倡導各學科的教學活動應增強與生活的關聯,另外,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相較于被動地接受知識、記憶知識,他們往往更樂于主動探索,通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影響。而信息技術的出現,顯然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學生在物理課程教學活動中,可利用技術工具,更好地開展自主探究活動。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學生能夠自己動手,完成物理實驗操作,這些都是在傳統課堂上無法實現的。這種互動性強的教學活動,顯然比傳統課堂的教學更具趣味性,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實踐能力也能得到鍛煉,學習效率自然得到提升。
(三)能夠改善學生學習模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逐步落實,新時期教學模式迎來了變革。不過,在高職院校物理課程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主動性低,動手實踐能力弱等現象十分普遍。信息技術的問世,為學生創建了自由探索的平臺,并為學生提供了先進、便捷、功能強大的學習工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材能容,引導學生自己利用各種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如此一來,學生學習主動性將得到提升,學習動機更加明確,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增強。這些對于學生日后的成長與發展,無疑是有所裨益的。
二、高職院校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注意事項
(一)避免濫用信息技術
在整合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過程中,應始終明確教師在整個教學指導工作中的主導地位,任何形式的信息技術或多媒體教學軟件的使用,都無法取代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教師始終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要調控者與設計者,也是確保學生始終遵循正確方向開展思考與學習的指導者。故在教學實踐中,決計不能本末倒置,錯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避免出現嚴重后果。物理教師需糾正觀念,將多媒體課件等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工具的一種,在將其應用于教學時,也需注重自身參與,在課堂上積極與學生展開互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心理變化產生積極影響,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二)預防教學節奏失控
大量教學實驗證實,將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能夠較為明顯地促進課堂教學所涵蓋的知識量。這一變化雖說可縮短教學時間,但若使用不當則會增大學習壓力,導致學生無法與教學節奏保持一致,處于被動應付的學習狀態,而需要在課后花費更多時間進行知識消化,可能會對學習積極性產生不利影響。教師需對這一問題引起足夠重視,可根據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為每堂課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在課下及時與學生交流,聽取反饋,并據此對后續的教學計劃予以修改,使物理課堂的知識量更好地與學生的學習進度、接受能力保持一致,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習效率。
(三)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
與網絡類似,信息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學生在借助信息技術獲取相關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同時承擔著受到偽科學信息污染的風險。此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明辨是非、識別真偽的能力,使學生在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時能夠作出正確判斷,去粗取精,真正發揮出信息技術在物理課程教學中的作用,將不良影響控制在最低水平。與此同時,教師也應通過法律知識的普及與社會道德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網絡道德素質,堅決不充當網絡黑客或網絡病毒傳播者,為健康、良好網絡學習環境的形成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對提高物理課程教學水平大有裨益,并對學生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思想觀念的培養有著深遠影響。今后有關該課題的研究還應繼續深入,為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物理課程教學水平,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宋燕,路林林,胡凡剛.近十年我國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研究的實證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2,23(03):58-65.
[2]于瑞金.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9(01):157-158.
[3]阮瓊娥.高職高專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實踐[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8(1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