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怡
(浙江傳媒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自媒體的出現是社會更加公開、全民的重要產物,相較傳統傳媒機構化、組織化特征,自媒體更加重視傳播者的主動性及傳播內容的自主性與個性化。網絡作為自媒體的重要載體,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網民在自媒體平臺可主動創造及拉取信息,從而轉變“產消合一者”為傳播主體者,自媒體的傳播對于推進媒體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然而自媒體亦對新聞專業主義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對自媒體新聞專業主義進行反思有著重要意義。
新聞專業主義理論框架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點:1.新聞自由是新聞專業主義的重點,新聞專業主義推崇新聞自由,主要源于自由至上主義。新聞專業主義在強調新聞自由與表達自由的同時,亦注重對公民基本隱私權的保護。2.中立性與客觀性是新聞專業主義的主要特征,記者在報道時,必須公正客觀的進行陳述,而不能過分強調自身偏向與觀點,這是新聞專業主義的基本主張。3.社會責任是新聞專業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為避免新聞媒體及記者在新聞報道中失實,踐踏他人正當權益及自由,在自由主義的基礎上社會責任論逐漸誕生,媒體作為面向社會公眾的信息產物,必須擔任起一定的社會責任。
隨著社會技術及網絡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公民傳播信息的重要平臺,網絡具有門檻低、受眾群體多等優勢,目前網絡自媒體形式較多,微博、網絡論壇、博客、視頻播客等使的新聞傳播呈現出新的特點:
相較傳統大眾媒體,受眾改變了傳統有目標的被引導且被動的設想,受眾掌握著主動權,能夠將自身需要滿足點與媒介選擇聯系起來,從而恢復了信息傳播者與受眾者之間平等關系。自媒體網民,由對信息的主動解讀到新聞信息的主動創造使受眾地位徹底顛覆。大眾媒體與受眾者之間的關系變為雙重交流演變,人們在信息的接受中主動將信息釋放出來,同時主動參與進信息的創造中,受眾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產消合一,成為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混合。
信息的傳播經歷了由黨派報紙、商業化報紙、廣播、電視等發展,至現在大規模大眾傳媒集團,二次售賣理論已經成為傳媒集團的經濟圓圈。隨著網絡技術與移動通訊的推廣使用,受眾者組間成為信息傳播的參與者。互聯網為全球對話提供了廣泛的全球對話,人們分享與發現新知識的平臺更加廣泛,而現代媒介囊括了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傳播方式,民眾均可對全世界看法及意見表達自己看法,因此自媒體信息傳播方式逐漸由“教堂傳播”轉向“集市傳播”。
大眾傳播媒介信息發布主要依賴于兩個基礎:信息發布需要經濟成本與傳播媒介資源的稀缺,而隨著網絡等現代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成本降低,而信息資源更加開放與廣泛,個人即可實現信息發布。自媒體信息主要由普通民眾產生,更加注重協作、對話及平等。
新聞專業主義需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與受眾的需要,自媒體的發展使新聞專業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尋找新的出路成為新聞專業需要注意的問題:1.新聞報道要務是什么?相較傳統媒體時代的“爭先恐后”“搶先發稿”,自媒體時代新聞可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遍世界,因此媒體傳播時間對受眾無明顯意義,人們更加重視新聞的深入性及準確性問題,因此在新聞報道中,媒介需要堅持正確價值觀,深入挖掘新聞事實與深層涵義。2.自媒體使得受眾者可單獨傳播信息,對記者的存在造成一定的威脅,然而從理論上說,網絡平臺只是為民眾提供了信息發布渠道與技術平臺,而民眾并非均可勝任記者職業,復合型、全能型及思想型記者仍有著重要性。3.自媒體對新聞客觀性與公正性造成一定的沖擊,相較傳統新聞,自媒體信息發布者更多的摻雜個人情緒,對民眾的認知產生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使新聞的客觀性及公正性受到一定的影響,而個別人別有用心的使用自媒體這個渠道對他人合法利益造成一定損害。因此在新聞傳播中,媒介要堅持客觀性與中立性,同時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建立管理部門進行規范。而如何防治新聞被濫用也成為新聞專業主義需要思考的問題。
自媒體是網絡及新聞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對傳統媒介造成一定的沖擊,然而,新聞專業主義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新聞工作者要用于面對挑戰,秉承職業道德的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自己,從而促進新聞專業主義的發展。
[1]胡泳.眾聲喧嘩[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沃納·賽佛爾.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3]戶松芳,張文剛.全媒體時代歷史文化型城市形象的建構與傳播[J].新聞與知識,2012,(12):36-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