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順, 宋志華, 徐 萍, 魏躍鋼*
(1. 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210023;2. 廈門中醫院,福建 廈門361001)
斑禿是頭皮部突然發生圓形或橢圓形、非炎癥性非瘢痕性的脫發,無自覺癥狀,是皮膚科的多發病。目前認為斑禿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免疫抑制和免疫刺激治療斑禿可能有效[1]。我們采用養生丸聯合白芍總苷膠囊治療斑禿,觀察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體液免疫指標IgG、IgA、IgM、C3 與C4 水平的變化,結果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1]參照《中國臨床皮膚病學》中斑禿的診斷標準。其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生的局限性脫發;脫發區皮膚正常,未見萎縮及瘢痕;無自覺癥狀。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斑禿診斷標準,脫發面積<30%,年齡14 ~45 歲,病程不限。②就診前未系統使用過相關治療藥物;③能夠配合治療,且資料完整。
1.3 排除標準 ①脫發面積>30%、普禿或全禿患者;②先天性脫發;③脫發因藥物、外傷或麻風、梅毒、頭癬等皮膚病導致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合并有嚴重的糖尿病、高血壓等內科疾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患者;⑤精神病患者;⑥不合作或資料不全者。
1.4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均為2012 年1 月—2013年12 月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門診病人,其中男性患者44 例,女性患者36 例,年齡14 ~45 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40 例和對照組40 例。治療組40 例,平均 (28.95 ± 8.75)歲,病程最長者9 年,最短者15 d,平均(2.25 ±2.09)年。對照組40 例,平均 (29.50 ± 6.65)歲,病程最長者9.5 年,最短者12 d,平均(2.47 ±3.0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同時選取正常對照組45 例,均來自我院體檢中心的健康體檢者,其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齡分布與斑禿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2.1 治療組 口服養生丸(本院制劑室提供,主要藥物有羌活、木瓜、白芍、當歸、菟絲子、川芎、熟地黃、天麻)每次5g,每日2 次;聯合白芍總苷膠囊(寧波立制藥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5058)0.6 g/次,每日3 次;餐后30 min;早晚兩藥同時服用。
2.2 對照組 采用養生丸口服,每次5 g,每日2次,餐后30 min 服用。
2 組均以1 個月為1 個療程,3 個療程結束后判定療效。
3.1 觀察指標 觀察患處治療前后毛發的生長變化;治療前后均清晨空腹采血5 mL,檢測體液免疫IgG、IgA、IgM、C3 與C4 (采用美國Beckman Coulter,Inc 公司生產雙光徑免疫濁度儀檢測,型號為IMMAGE800,由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檢測)。
痊愈為毛發停止脫落,長出新發,密度、粗細及色澤基本正常,輕拉試驗陰性;顯效為70%面積的脫發區有毛發生長,密度、粗細及色澤接近正常,輕拉試驗陰性;有效為30%面積的脫發區有毛發生長,包括有毳毛及白發長出;無效為療程結束時毛發仍有大量脫落,新發生長不足30%或無新發生長。有效率以愈顯加有效計算。
采用SPSS 15.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進行正態性、方差齊性檢驗,滿足條件者采用兩因素方差分析,不滿足條件者采用秩和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6.1 治療前斑禿患者與正常人群體液免疫指標對比 見表1。兩組所測結果相比較,斑禿組較正常對照組C3,C4 水平的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表1 80 例斑禿患者與45 例正常對照組體液免疫指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the humoral immune indexes between the 80 alopecia areata patients and 45 normal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6.2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見表2。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0.0%和77.5%,兩組比較,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表2 2 組臨床療效比較[例(%)]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
6.3 兩組外周血體液免疫檢測結果 見表3。兩組患者體液免疫指標中IgG、IgA、IgM 水平在治療前后均在正常值以內,數值變化無統計學意義(P >0.05);C3、C4 水平治療后均有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尤以治療組C3 水平升高更為明顯(P <0.01)。

表3 2 組外周血體液免疫檢測結果Tab.3 Results of indexes of humoral immunity
對照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治療組服藥1 周首次出現不良反應,整個療程中有6 人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以消化道癥狀居多,表現為腹部陣痛、大便次數增加、大便呈水糊狀、胃痛、胃納減退等,個別患者出現頭暈。不良反應多屬輕度,大部分無須處理。少數病例,經采取減服、暫停服白芍總苷及其他對癥措施,均能繼續療程。
斑禿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諸多的研究結果認為是一種由細胞免疫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3],其與多種自身免疫病相關,如白癜風、甲狀腺疾病等[4]。有研究通過直接免疫熒光檢測,發現斑禿患者脫發區基底膜帶出現C3 沉積,但C3 的沉積與本病相關性仍未明確[5]。中醫認為斑禿的病因多與肝腎虧虛,陰血不足[6],血虛受風[7],濕熱蘊蒸[8]等相關。本課題研究了養生丸聯合白芍總苷膠囊治療斑禿的療效,并觀察治療前后斑禿患者體液免疫的變化。養生丸來源于古方神應養真丹,是治療斑禿的傳統經驗效方。方中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組成四物湯養血活血;菟絲子滋養肝腎,天麻、羌活祛風通絡,引藥上行巔頂;木瓜除濕和胃,使補而不滯。現代研究發現其對斑禿患者的細胞免疫異常有調節作用[9]。白芍總苷是由芍藥植物根中提取的一組糖苷類物質,芍藥苷是白芍總苷主要的藥物活性成分,其是一種劑量依賴性雙向作用的抗炎免疫調節藥,在多個環節影響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和炎癥過程[10]。白芍總苷在皮膚科臨床有廣泛的運用[11-13],有研究認為其治療輕型斑禿安全有效,推測是通過調節Thl/Th2 平衡以達到治療目的[14]。我們通過臨床觀察發現,斑禿患者存在補體的異常,養生丸聯合白芍總苷膠囊能夠提高臨床療效,并改善異常的補體水平,其療效肯定,且無嚴重不良反應,可推廣應用。
[1] 趙 辨.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186-1189.
[2]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學會. 5 種皮膚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2,12 (1):56.
[3] Cetin E D,Savk E,Uslu M,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in alopecia areata[J]. Am J Dermatopathol,2009,31 (1):53-60
[4] 郭紅衛,郝 飛,吳志華. 斑禿免疫學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23(3):179-181.
[5] Fairhurst D A,Mitra A,MacDonald-Hull S.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studies of patients with alopecia areata in affected and clinically normal areas of scalp[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9,23(3):347 -348.
[6] 趙燦南.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90.
[7] 顧伯華. 實用中醫外科學[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539-541.
[8] 婁衛海,陳維文. 411 例斑禿臨床及中醫辨證分析[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9):2183-2184.
[9] 楊瑞海,牟麗萍,王松芬. 神應養真丹對斑禿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 遼寧中醫雜志,2007,34 (4):392-393.
[10] 馬 麗,李作孝. 白芍總苷的免疫調節功能及其臨床應用[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17):244-247.
[11] 范文葛,陶曉瑜,王 玲,等. 白芍總苷膠囊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尋常性銀屑病[J]. 中華皮膚科雜志,2012,45(10):755-756.
[12] 軒俊麗,李穎慧,李媛媛. 白芍總苷膠囊治療口腔扁平苔蘚130 例臨床觀察[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8):861-862.
[13] 姜洪起,齊 欣,于 延. 白芍總苷膠囊聯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療掌跖膿皰病32 例臨床觀察[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9):968-969.
[14] 晁 青,趙 瑩. 白芍總苷治療斑禿療效觀察及作用機制探討[J].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3,29(7):44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