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芳, 耿魁魁, 李冬梅, 劉 圣*
(1. 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 合肥230038;2. 安徽省立醫院,安徽 合肥230001)
注射用紅花黃色素具有活血化瘀,通脈止痛之功效[1-2],臨床上用于冠心病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療效顯著[3-5]。一次用量100 mg 或150 mg 溶解于0.9%氯化鈉注射液(0.9%NS)250 mL 中靜脈滴注,但在一些醫院中該制劑配藥溶媒相符率僅為32.96%[6]。為了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提高成品輸液質量,采用L8(27)正交試驗設計,選擇注射用水或0.9%NS 作為注射用紅花黃色素的溶解溶媒、并考察溶媒量、振蕩時間及振蕩強弱等影響因素,以溶液中不溶微粒總數為指標,優選最佳調配方法,并考察注射用紅花黃色素與5%葡萄糖注射液(5% GS)、10% 葡萄糖注射液 (10% GS)、0.9%NS、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GNS)、乳酸鈉林格注射液(SLR)及復方氯化鈉注射液(復方NS)配伍的成品輸液的穩定性,檢測配伍液0 ~8 h內各項指標變化情況,為注射用紅花黃色素靜脈用藥調配技術提供數據支持,為調配后的成品輸液質量控制提供參考。
1.1 儀器 LC-2010A HT 島津高效液相色譜儀(紫外檢測器,四元低壓泵,自動進樣器,LabSolutions Version 5.51 色譜工作站);FA2004B 電子天平(上海精科天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PHS-3C型電子pH 計(上海雷磁儀器廠);GWF-5JS 微粒分析儀(天河醫療儀器有限公司);KJ-202 型振蕩器(江蘇康健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1.2 試藥 羥基紅花黃色素A 對照品 (批號PM0524SA13,規格20 mg,純度>98%,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射用紅花黃色素(批號21302037,規格150 mg,山西華輝凱德制藥有限公司);5%GS (批號12110397)、10%GS (批號12062096)、0.9%NS (批號12082694)、GNS (批號12042595)、復方NS (批號121014k1),均由安徽豐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SLR (批號3E78G4,中國大冢制藥有限公司);甲醇、乙腈為色譜純,磷酸為分析純,水為純化水。
2.1 正交試驗設計 選擇不同溶媒,溶媒體積,振蕩時間,振蕩強弱為考察因素[7],并考察溶媒與溶媒體積的交互作用,以溶液中不溶微粒總數為評價指標。采用L8(27)正交設計試驗,因素設計水平表見表1,正交設計及結果見表2,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和表4。

表1 因素水平Tab.1 Factors and levels

表2 L8(27)正交設計與結果Tab.2 Results of orthogonal design

表3 ≥10 μm 不溶性微粒總數的方差分析Tab.3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insoluble particles (≥10 μm)

表4 ≥25μm 不溶性微粒總數的方差分析Tab.4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insoluble particles(≥25 μm)
結果分析:對表2 數據進行直觀和方差分析可知,以≥10 μm 不溶微粒總數為評價指標,其最佳調配方法為A2B1C2D2,各因素的主次順序為B >D >A >A ×B >C。且溶解溶媒體積有顯著差異。以≥25 μm 不溶微粒總數為評價指標,其最佳調配方法為A2B1C2D1,各因素的主次順序為A >A ×B >C,B、D 影響很微弱,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溶解溶媒、溶媒和溶媒體積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振蕩時間有顯著差異。綜合兩種指標,確定最佳的調配方法為A2B1C2D2,即用2.5 mL 注射用水輕微振蕩2 min。
2.2 最佳調配方法驗證 按最佳調配方法,取注射用紅花黃色素1 支(150 mg),加2.5 mL 注射用水輕微振蕩2 min,靜置2 min,置于取樣器上,以手緩慢轉動,使溶液混勻,儀器適量抽取4 次,第一次數據不計,取后3 次測定值,根據取樣體積與容器內液體總體積,計算每個容器所含的微粒總數。以上操作平行進行3 次。結果見表5。
《中國藥典》2010 版規定標示裝量為100 mL以下的注射用濃溶液的每個供試品容器中含10 μm和10 μm 以上的微粒不得超過6 000 粒,含25 μm和25 μm 以上的微粒不得超過600 粒。驗證試驗結果表明10 μm 和10 μm 以上及25 μm 和25 μm 以上的濃溶液中的微粒總數均符合藥典標準。且微粒數較正交試驗值小,說明此最佳調配方法不溶微粒數低,且調配方法可行。

表5 注射用紅花黃色素調配方法驗證試驗結果Tab.5 Result of verification test for the optimal dissolution method
2.3 成品輸液的穩定性考察
2.3.1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羥基紅花黃色素A 對照品15.2 mg,置于25 mL 的量瓶中,加25% 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制得貯備液600.8 μg/mL。
2.3.2 成品輸液調配 取注射用紅花黃色素6 支(150 mg),均加2.5 mL 注射用水輕微振蕩2 min,靜置2 min,分別用250 mL 5% GS、10%GS、0.9%NS、GNS、SLR 及復方NS 調配為成品輸液,于0、2、4、6、8 h 對藥液的外觀、pH、不溶性微粒數、羥基紅花黃色素A 的含量變化進行考察。
2.3.3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8-10]色譜條件 Inertsil ODS-SP 色譜柱 (4.6 × 150 mm,5 μm);流 動 相 為 甲 醇-乙 腈-0.7% 磷 酸 溶 液(26 ∶2 ∶ 72);檢測波長403 nm;體積流量1 mL/min;柱溫35 ℃;進樣量10 μL。
系統適用性試驗 在上述色譜條件下,注入羥基紅花黃色素A 對照品溶液,6 種不同的空白輸液以及6 種成品輸液,記錄色譜圖(圖1),羥基紅花黃色素A 對照品的出峰時間為7.1 min,理論板數按羥基紅花黃色素A 計不低于3 000,陰性對照處未見干擾。

圖1 高效液相色譜圖Fig.1 HPLC chromatograms
2.3.4 方法學考察 標準曲線制備 精密吸取貯備液0.5、1.5、2.5、3.5、4.5、5 mL 分別置5 mL量瓶中,加25%甲醇至刻度,搖勻,得系列質量濃度對照品溶液 (60.08、182.4、304、425.6、547.2、600.8 μg/mL)按“2.3.3”項下條件,測定峰面積,以峰面積為縱坐標,質量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y = 27 113x -89 752,r=0.999 5。結果表明,注射用紅花黃色素質量濃度在60.08 ~600.8 μg/mL 范圍內與峰面積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精密度試驗 取304、425.6、547.2 μg/mL 對照品溶液按“2.3.3”項色譜條件各進樣3 次,RSD 分別為0.18%、0.17%、0.07%。
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羥基紅花黃色素A 6份,適量,置于1 mL 的容量瓶中,分別用5%GS、10%GS、0.9%NS、GNS、SLR 及復方NS 溶解并定容,按“2.3.3”項下條件進樣10 μL,每種輸液平行操作6 次。計算6 種輸液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 101.92%、102.00%、102.32%、100.05%、100.37%、99.96% (n=6)。
2.3.5 羥基紅花黃色素A 在配伍液中的含量變化取6 種成品輸液分別按“2.3.3”項色譜條件于0、2、4、6、8 h 進樣,測定峰面積,計算相對含量,結果見表6。

表6 注射用紅花黃色素中羥基紅花黃色素A 的含量變化Tab.6 Content changes of hydroxysafflor yellow A in mixed solutions
注射用紅花黃色素與復方NS 配伍4 h 后,羥基紅花黃色素A 的含量下降超出10%,而在另5種輸液中含量較穩定。
2.3.6 6 種成品輸液的指紋圖譜 試驗中對6 種成品輸液均在0、2、4、6、8 h 取樣進行液相指紋圖譜檢測,每種成品輸液液相指紋圖譜沒有明顯變化,6 種成品輸液液相圖譜變化情況 (S1、S2、S3、S4、S5 分別表示配伍藥液在0、2、4、6、8 h的液相指紋圖譜)見圖2。采用“中藥色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04 A 版”軟件(國家藥典委員會)進行色譜峰匹配,液相指紋圖譜每個配伍試驗以0 h為參照,結果顯示每種成品輸液的液相指紋圖譜的相似度在8 h 內沒有顯著變化。見表7。

圖2 A-F 分別為注射用紅花黃色素用5%GS、10%GS、0.9%NS、GNS、SLR 及復方NS 調配后的成品輸液0 ~8 h 的指紋圖譜Fig.2 A to F :the HPLC fingerprints of safflower yellow for injections with 5%GS,10%GS,0.9%NS,GNS,SLR and compound NS within 8 hours

表7 6 種成品輸液0 ~8 h 指紋圖譜相似度值Tab.7 Fingerprint similarity values of 6 mixed solutions within 8 hours
2.3.7 pH、外觀、不溶性微粒檢測 在室溫(22 ℃)條件下,分別于0、2、4、6、8 h 測定6種成品輸液的pH、不溶性微粒數,并觀察其外觀變化情況,不溶性微粒檢測方法同藥典2010 年版一部附錄IX R 不溶性微粒檢查法,配伍液在8 h內外觀顏色和pH 無顯著變化,結果見表8。不溶性微粒檢測結果見表9。

表8 6 種成品輸液0 ~8 h pH 及外觀變化情況Tab.8 Changes of pH values and appearance of 6 mixed solutions within 8 hours

表9 6 種成品輸液0 ~8 h 不溶微粒變化情況(mL)Tab.9 Changes of insoluble particles in 6 mixed solutions within 8 hours (mL)
3.1 溶解注射用紅花黃色素用2.5 mL 的注射用水輕微振蕩2 min,≥10 μm 和≥25μm 的濃溶液中的微粒總數均符合《中國藥典》2010 版一部規定。
3.2 靜脈輸液中微粒過多會造成局部血管堵塞,供血不足,產生靜脈炎和水腫、肉芽腫、過敏反應、熱源樣反應等[11-12]。標示裝量為100 mL 或100 mL 以上的靜脈用注射液除另有規定外,每1 mL中含10 μm 和10 μm 以上的微粒不得超過25粒,含25 μm 和25 μm 以上的微粒不得超過3粒[13]。注射用紅花黃色素與上述6 種輸液調配的成品輸液每1 mL 中含25 μm 和25 μm 以上的微粒數均符合規定;用0.9%NS 調配的成品輸液室溫存放6 h,其含10 μm 及10 μm 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數符合規定;用5%GS、10%GS、GNS、SLR 及復方NS 調配的成品輸液含10 μm 及10 μm 以上的微粒數超出規定范圍。這可能是由于成品輸液在靜置過程中發生了物理或化學反應產生了不溶性微粒,也可能是中藥注射劑本身的帶入,或者是外界環境的影響。
3.3 參考相關文獻[14],王錦芳等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注射用紅花黃色素與常用輸液配伍穩定性,本試驗在其基礎上補充考察了注射用紅花黃色素與SLR 的配伍穩定性,并測定了每種成品輸液在0 ~8 h 內的不溶微粒數,且本試驗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主成分羥基紅花黃色素A 的含量,具有更高的準確度。同時還還考察了6 種成品輸液在8 h 內液相指紋圖譜的相似度變化情況,數據表明各成品輸液在8 h 內沒有新的物質產生。王錦芳認為注射用紅花黃色素與5%GS、10%GS、0.9%NS、GNS、復方NS 均可配伍,而本試驗的結論為注射用紅花黃色素只宜與0.9%NS 調配,與該藥品說明書用法一致。
3.4 根據《藥品注射劑使用指南》2005 年版有關規定,在靜脈注射液中大于10%的有效成分被分解,則認為該藥品與輸液不宜配伍。羥基紅花黃色素A 在5%GS、10%GS、0.9%NS、GNS、SLR 配伍液中8 h 含量變化較小,而在與復方NS 的配伍液中,含量下降超出10%。說明羥基紅花黃色素A 在復方NS 中不穩定,這可能是由于中藥注射劑成分復雜所導致。建議最好不用含鈣離子的輸液調配。
3.5 注射用紅花黃色素宜采用0.9%NS 為稀釋溶媒,但建議臨床調配后6 h 內使用。
[1] 龔海南. 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新藥—注射用紅花黃色素[J].中南藥學,2010,8(5):389-391.
[2] 李中原,涂秀華. 紅花黃色素的藥理研究進展[J]. 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5,16(2):153-156.
[3] 朱曉峰,張榮華,王廷春,等. 注射用紅花黃色素凍干粉針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心血瘀阻證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 中成藥,2012,34(4):596-601.
[4] 苗 陽,李立志,徐風琴,等. 紅花黃色素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血瘀阻證)的III 期臨床研究[J]. 中國新藥雜志,2010,19(7):584-589.
[5] 沈 琳,何 燕,許軼君. 注射用紅花黃色素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J]. 中成藥,2006,28(8):1154-1156.
[6] 管 燕,王 珊,劉紅梅. 我院住院患者注射用紅花黃色素的使用情況[J]. 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3,11(3):21-23.
[7] 呂長淮,吳 瑋,胡 丹. 光阻法檢查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10,7(26):14-15.
[8] 陳常蓮,胡斯樂. HPLC 測定蒙藥德都紅花七味丸中羥基紅花黃色素A 的含量[J]. 中國中藥雜志,2012,37(23):3673-3675.
[9] 王 戈,李中娥. HPLC 法測定跌打活血散中羥基紅花黃色素 A 的 含 量[J]. 中 國 藥 師,2012,15 (12):1737-1738.
[10] 王亞洲. HPLC 法同時測定蝎龍酒中芍藥苷、羥基紅花黃色素 A 和 阿 魏 酸[J]. 中 成 藥,2012,34 (10):1925-1928.
[11] 奚念朱. 藥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
[12] 姜 姍,倪 健. 中藥注射液不溶性徽粒的研究現狀與再認識[J]. 中國藥師,2009,12(10):1465-1468.
[13]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 年版一部[S].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附錄58.
[14] 王錦芳,陳國慶. 注射用紅花黃色素與幾種輸液的配伍穩定性[J]. 海峽藥學,2009,21(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