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張嘉熙,李寧(1.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武漢430079;.山西省長治醫學院,山西長治046000)
醫生網絡信息檢索行為與醫學圖書館信息服務策略探究
——以山西省為例
●李菲1,2,張嘉熙2,李寧2
(1.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武漢430079;2.山西省長治醫學院,山西長治046000)
網絡信息;檢索;醫學圖書館;信息服務
從檢索策略、檢索語句構造、檢索具體實施和檢索結果的評價四個方面對山西省三級醫院醫生的網絡信息檢索行為進行了調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醫學圖書館改進信息服務的相關策略。
醫生作為一個特殊的信息用戶群體,其專業性強、知識需求量大,需要查檢的范圍廣。研究醫生信息行為不僅能為醫生的日常工作提供指導,而且也能為醫學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提供參考。一直以來關于醫生信息行為的研究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為主,尤其是美國,其相關文獻量已占到了成果總量的半數,而且研究主要集中在醫生的信息需求、信息查尋行為、信息利用行為以及對信息資源的使用等領域。近年來,隨著聯機數據庫、開放獲取資源的增多,關于醫生網絡信息檢索行為的研究也逐年增多,逐漸發展成為醫學信息研究的重要領域。相比之下,國內相關研究較少,特別是醫生網絡信息檢索行為的研究更少。因此,有必要加強國內醫生網絡信息檢索行為的研究,既可為數字化醫療服務,也可指導醫學圖書館的信息服務。
網絡用戶檢索行為指用戶為獲取所需信息,在與網絡互動過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身體活動和心理活動。Nahl將檢索周期分成4個階段:檢索策略、檢索語句構造、檢索具體實施和檢索結果的評價。筆者根據Nahl的檢索理論,先設計了問卷,后采用專家法對測量指標進行了界定,以獲取醫生網絡信息檢索的確切行為。問卷一共設置和編排了20個客觀題,首先對最初問卷實施了預調查,然后根據預調查結果進行調整并最終確定問卷條目,經測定問卷的內在信度為0.734。
本研究調查對象選擇了山西省的八所三級醫院,即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山西煤炭中心醫院、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長治市人民醫院、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長治市婦幼保健院、長治市中醫院的在職醫師。調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了醫生個體特征的均衡,但主要還是以隨機抽樣為主。調查共發放問卷350份,收回311份,回收率88.86%,其中有效問卷294份,問卷有效率94.53%。問卷回收后輸入計算機進行編碼處理,并利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17.0進行了統計分析。
2.1 調查對象基本信息分析
調查對象基本信息如表所示。在294名調查對象中,141人(48.0%)為男性,151人(51.0%)為女性,男女比例均衡。而且1/3(33.3%)的醫生醫齡不超過5年,正處于職業入門階段;138人(47%)從醫年限為6—20年,他們是醫生行業的中堅力量;47人(16%)從醫年限超過20年,他們是從業醫生中的經驗成熟者。

表調查對象分類統計
調查對象中198人(67.3%)來自三甲醫院,96人(32.7%)來自三級乙等醫院;其中只有86人(29.3%)擁有研究生(博士、碩士)學歷,本科學歷擁有者達到165人(56.1%)。而且調查對象中初級職稱者占47%、中級職稱者占30%,副高職稱者占15%,正高職稱者占8%,初級、中級、高級職稱的被試比為5.7:3.6:1.9:1,職稱分布遵循金字塔的原則。
此外,在294名調查對象中,151人(51.3%)屬于外科系統(包括普外、兒外科、神經外科、骨科、胸外科、耳鼻喉科、麻醉科、眼科、婦產科、皮膚科、泌尿外科、口腔科、ⅠCU);64人(21.8%)屬于內科系統(包括普內、兒內科、神經內科、心臟內科、呼吸內科、腎內科、血液科、內分泌科、精神科);43人(14.6%)屬于醫技系統(包括影像中心、放射科、超聲科、檢驗科、物理康復科、病理科、預防保健科);7人(2.4%)屬于中醫系統(中醫老年科、中醫風濕病科、中醫腫瘤科);3名門診醫生,26位缺失值。從隨機抽取的樣本來看,基本涵蓋了各個科室。
2.2 信息檢索以專業學習、知識更新為主要目的
信息需求是用戶信息行為背后的推動力,信息檢索行為目的是用戶信息需求的表征。在調查中發現,34.8%的醫生網絡信息檢索的目的是“專業學習”,明顯高于其它目標選擇;其次是“知識更新”(18.3%);隨后依次為“科研”、“瀏覽信息”和“教學”等。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醫生的信息檢索行為目的選擇說明醫生行業是一個專業學習壓力大的群體。這種壓力來自于內外兩方面,一方面醫療界不斷強調高質量醫療和病人參與決策,另一方面要求專業領域的與時俱進,需要循證醫學和醫務人員在專業上的持續發展。調查選擇的八所醫院中有七所醫院是醫學院校的教學醫院,但“教學”目的的選擇比不高,這說明相比臨床帶教而言,醫生更為重視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
2.3 檢索策略過于簡單,工具選擇受多方因素影響
檢索策略,是在分析檢索提問的基礎上,確定檢索數據庫、檢索用詞,并明確檢索詞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查找步驟的科學安排。調查“您在使用數據庫或搜索引擎查詢信息時,會預先制定檢索策略嗎?”時,有53人(18.0%)選擇“有詳細的檢索策略”,152人(51.7%)選擇“有簡單檢索策略”,64人(21.8%)選擇“沒有制定檢索策略”。醫生在獲取信息時,將臨床問題轉化為易于搜索的策略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能。然而調查結果表明,較好掌握這種技能的醫生不到二成,半數醫生檢索前提問式構造簡單,21.8%的醫生尚未意識到檢索前策略對檢索結果的意義。此外,網絡檢索工具的選擇是信息檢索中用戶與網絡直接接觸的第一步。對于“您在選擇網絡檢索工具時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的調查,有54.0%的醫生選擇主要受“檢索結果全面”影響,有52.3%的醫生選擇受“使用習慣”的影響較大(如圖所示)。可見系統因素和個人因素是影響網絡檢索工具選擇的重要因素。

圖被調查對象選擇網絡檢索工具的影響因素
2.4 關鍵詞為主流,檢索方式稍欠靈活
搜索引擎確定之后,就是檢索語句的構造。對“經常采用的信息檢索方式”的調查,202人(68.7%)“直接輸入關鍵詞”,127人(43.2%)“利用導航”,81人(27.6%)使用“高級檢索”,14人(4.8%)使用“截詞檢索”,8人(2.7%)使用“布爾檢索”,9個缺失值。關鍵詞的使用是主題法的重要表征,調查結果表明,采用主題檢索的醫生(68.7%)較多,這與醫學文獻信息組織多依賴主題詞表有關系,說明醫生在信息檢索過程中會用到比較多的專業術語知識。然而“布爾檢索”和“截詞檢索”是頗具靈活性的檢索方式,但醫生選用很少,這說明醫生在構造檢索語句時的靈活性有待增強。
2.5 限定檢索使用較少,工具使用錨定性強
選擇恰當的檢索詞是檢索質量的保證。對“在使用數據庫或搜索引擎查詢信息時,使用檢索詞數量”的調查,選擇使用“1個檢索詞”的醫生有35人(11.9%),“2個”的有100人(34.0%),“3個”的有84人(28.6%),“3個以上”的有57人(19.4%)。在詞語概念明晰的前提下,檢索詞數量與檢索結果的查全率正相關,與查準率負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被試醫生較少使用限制性檢索,容易造成檢索結果龐大,同時說明有一部分詞匯是醫生用戶使用的高頻詞。
對“在檢索結果中會瀏覽其中的頁面數”的調查,46.3%的醫生瀏覽3~5頁。以每個檢索頁面結果有10個命中記錄計算,最少也有30條的瀏覽量。這說明醫生比較重視網頁瀏覽,是比較有耐心的檢索群體。對“當檢索結果過于龐大,您會采取什么樣對策和措施”的回答,149人(50.7%)選擇“添加檢索詞,進行二次檢索”,82人(27.9%)選擇“更換相近的檢索詞”,20人(6.8%)選擇“翻看前幾頁,沒有就算了”,36人(12.2%)選擇“慢慢翻看,直至找到有用的信息”,29人(9.9%)選擇“換一個檢索工具”,2人(0.7%)選擇“直接放棄”,14(4.8%)個缺失值。結果顯示,在檢索結果不理想時,多數(78.6%)醫生會重構檢索提問式;較少(9.9%)醫生會更換檢索工具,說明醫生的網絡檢索行為具有較強的錨定性,這對醫生的信息教育有所啟示,對信息系統服務商的營銷也有一定意義。
2.6 檢索結果自評較好,融入診療科研中
對檢索結果的評價可以通過醫生的信息利用自評來考察。對“您有否將自己獲取的信息融進實際診療過程”和“您有否將自己獲取的信息融入科研”的調查,74.5%的醫生有將檢索信息“融入診療”,82.6%的醫生將檢索信息“融入科研”。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醫生認為自己的網絡信息檢索行為能對診療和科研工作有所助益。
2.7 外文資料查找能力偏弱
生物醫學文獻數量大,增長速度快,權威和前沿文獻以外文居多,主要醫學數據庫和循證醫學專題數據庫也多為外文。因此,外語運用能力對醫生臨床信息檢索有重要意義。對“您查找外文資料時感覺”的調查,醫生認為“難”與“很難”者共計157人(53.3%),認為“一般”者95人(32.4%),“容易”者僅20人(6.8%),“很容易”者無。調查結果表明醫生對外文資料的檢索能力普遍偏弱,而且醫生查找外文資料時普遍感覺不佳,一方面可能是自身外文掌握能力較差,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對外文數據庫訪問較少,缺乏實踐所造成的。
2.8 服務機構認同度低
對“網絡信息檢索遇到困難時,您會如何尋求幫助”的回答,181人(61.6%)選擇“同事或朋友”,96人(32.7%)選擇“互聯網中提供的幫助文件”,68人(23.1%)選擇“信息服務機構(如圖書館)”,7個缺失值。由于求助者對求助對象在心理上有著較高的認可度,所以“同事或朋友”作為多數(61.6%)醫生網絡信息檢索困難時的選擇,這說明醫生是注重非正式交流的群體,社會人際網絡是重要的信息源之一。32.7%的醫生將“互聯網中提供的幫助文件”作為困難時的求助對象,從檢索目的建立到行為實施以及檢索遇難時的求助,說明這部分醫生是“網絡”媒介的擁躉。“信息服務機構”的選擇(23.1%)則位列最后,相比較而言認同度偏低。
了解用戶行為特點是圖書館開展有效信息服務的基點。由以上調查結果可知,醫生注重專業知識獲取,但對國外先進信息醫學資源利用不足;青睞網絡信息獲取,但檢索能力總體不強;信息行為效能總評良好,網絡信息檢索依舊熱衷。因此,醫學圖書館可以以此為據,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進信息服務。
3.1 加強網絡資源建設,注重外文生物醫學資源的宣傳
醫學網絡資源的建設與發展對醫生網絡檢索行為目標(醫生專業發展和病患診療)的實現有著積極意義。Paula Younger的研究表明,缺乏時間和訪問不便利是醫生獲取網絡資源的兩大障礙。[1]醫學圖書館在電子資源建設中應根據信息的內容、出現頻率、結構形式、使用安全條件、載體形式、存取方式等屬性的不同而進行不同的組織和集成,力求使信息以其最為有效獲取的形式呈現。[2]同時要大力推進我國生物醫學科技期刊網絡化的發展,在方便資源獲取的同時注重高質量紙質資源向網絡形式的轉化。系統研發中應借鑒同行交流的優點,提高系統智能化水平,縮短響應時間。而且用戶教育中要注重對權威生物醫學數據庫,如PubMed、Biomed Central、Cochrane圖書館、Ovid循證醫學數據庫等的宣傳,使醫生認識到外文生物醫學信息資源的優勢,努力提高自身外文水平以便利用這些優秀的信息資源。
3.2 建立醫生行為數據庫,提供基于醫生專業需求的信息推送服務
圖書館要發揮自己對用戶的信息支持作用,應確定“以用戶為中心”的館藏策略和服務策略。可以采用問卷、訪談、觀察等形式了解醫生的信息需求,整理并匯總專家小組意見確定采購清單;同時可以和當地其他圖書館結成聯盟,資源共享。面對網絡資源內容豐富、易獲取、不受時空限制等優點對圖書館傳統被動服務提出的挑戰,要提高醫生對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認可,信息推送則是備受推崇的信息服務模式之一。[3]首先,應建立目標醫院的醫生信息庫,包括醫生的工作科室、科研興趣和在研課題等;其次,根據館藏情況,向醫生介紹合乎需求的館藏資源、具體館藏位置和獲取方法;最后,可以圍繞醫生信息需求,為其推送最新研究進展簡報、圖書館相關新購圖書期刊信息以及電子網絡資源等。
3.3 發揮臨床圖書館員作用,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信息檢索指導
解決醫生信息檢索能力偏弱的問題,信息檢索培訓是最常用的方式。調查的幾所醫院都開展過信息技能培訓活動,有所效果,但對于醫生的持續發展支持力度不足,如訪談中有醫生言“就像軍訓,當時感覺像那么回事,培訓結束又是老樣子”。醫生的信息檢索是用戶的認知(領域知識、認知能力)與檢索情境(檢索任務)高度互動的行為過程,培訓應圍繞實踐中的“問題”,以“問題”調動醫生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以問題通過檢索的有效解決激勵醫生對信息檢索技巧的嘗試與運用。然而信息檢索技巧的養成是一個逐漸遞進的過程,這需要培訓人員和醫生們有一個長時間的合作;同時需要培訓人員與醫生在其領域知識上能夠交流,具備這兩個要件的培訓人員以臨床圖書館員為最佳。臨床圖書館員可以指導醫生的實時檢索,而檢索時段內的認知干預與檢索行為的成功率有明顯關系,有臨床圖書館員干預的檢索要比醫生的更有效率。研究表明,很多醫生在臨床圖書館員的指導干預后搜索能力有所改善。醫生成為了更自信的搜索者,則更愿意尋找信息,更樂意向圖書管理員委托任務。此外,“以問題為中心”的信息服務理念,不僅使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能有效針對特定的醫生用戶,能對病人護理產生積極影響,而且還能通過改善醫生網絡檢索行為從而實現社會效益。
[1]Preddie MⅠ.Time,Cost,Ⅰnformation Seeking Skills and Format of Resource Barriers toⅠnformation Seeking by Primary Care Practitioners ina Research Environment[J].Evidence Based Library&Ⅰnformation Practice,2007(2):105-107.
[2]黃文.信息構建體系及其在專業資源網站建設中的應用[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5,28(5): 530-532.
[3]蘇曉英,徐亞維.影響醫務人員利用圖書館的因素與圖書館管理[J].醫院管理論壇,2010,27(10):63-64.
G254.97;G252.0
A
1005-8214(2014)04-0040-03
李菲(1983-),女,博士,研究方向:信息服務,已發表論文8篇;張嘉熙(1983-),女,助教,研究方向:管理學基礎理論;李寧(1984-),男,助教,研究方向:系統設計。
2013-07-22[責任編輯]閻秋娟
*本文系2012年度山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22201)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