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靈敏
(寧波市象山中學, 浙江 寧波 315700)
地理問題的創意設計
黃靈敏
(寧波市象山中學, 浙江 寧波 315700)
學習過程中需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或疑難即問題。心理學家關于問題學習的研究是從創設問題情境開始的。問題情境是問題學習的前提,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往往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求動機,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獨立地解決問題,發展其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地理問題是指在地理學習過程中需要研究討論的地理現象、地理原理或地理過程,包括地理事件發展、演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地理問題復雜多樣,本文主要側重于地理課堂教學設計中的設問。
1.教學設計中的設問評析
(1)新課導入設問
情境1:播放40秒的朗誦視頻《玉門油田賦》,背景視頻展現的是玉門當年一片繁忙的采油景象。
情境2:玉門空城記(圖片)

圖1 玉門空城記
設問:
從視頻和圖片可以看出五十年前玉門與現在的玉門在景觀上有何差異,為什么?
設計意圖:從時間的角度對比玉門過去和現在的景觀,引發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導致玉門的衰落。學生從視頻和圖片中得到啟發,玉門的興衰與石油資源的開發密切相關。此設問將學生引入深度課堂,直擊本課的主題——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2)課堂重點設問
本節內容是以魯爾區煤炭資源的開發為背景,魯爾區是世界上礦產資源型城市開發的典范,是本節課知識的重點。
設問:
① 讀課文圖2-24,思考德國魯爾區興起的區位因素是什么?
② 讀課文第二段文字及活動,歸納魯爾區衰落的原因。
③ 讀課文第三段,列舉德國魯爾區新發展的措施。
設計意圖:本段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但由于難度系數比較低,學生結合知識儲備基本可以自學完成,分組討論得出答案,體現課堂的自主性,還能節省大量時間,為后面的拓展提供充足的時間。
(3)拓展遷移設問
拓展1:
材料:山西省大同市將緊緊圍繞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四個一批”工作思路,搶抓市場機遇,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努力構建新型多元穩固的工業產業體系。
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重點推進同煤集團與首鋼合作的300萬噸煉鋼項目,大力發展鎂合金系列產品,延伸產業鏈。促進新興產業快速壯大,裝備制造業方面將積極推進大齒集團在2~3年內形成中國重汽年產20~30萬臺變速箱的配套生產基地。新型材料業方面將重點發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廢渣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墻體材料。食品業方面將從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入手,培育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乳、肉、菜、飲料、優質雜糧等種植加工六大系列產品。
設問:
山西大同發展的工作思路,體現了魯爾區哪一類發展的新措施?結合山西的地形,你覺得山西的發展應該特別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給出的材料是對德國魯爾區新發展措施的鞏固,又結合到本國具體礦產城市發展的新問題,黃土高原地區本身土質疏松,自然環境惡劣,過度開礦會加劇水土流失和自然災害的發生。本設問既承接上面的知識點又為下一步的設問起到鋪墊作用,承上啟下。
材料:中國稀土占據著幾個世界第一: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第一;生產規模第一,2005年中國稀土產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國產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國際貿易的63%以上,而且中國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應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稀土產品的國家。
中國是在敞開了門不計成本地向世界供應稀土。著名的意大利稀土問題研究專家德古拉伯爵在其文章中稱:中國稀土在世界的比例,不久前說的是85%以上,但是目前中國的實際稀土量已經不足世界的30%,稀土儲量的三分之二已經流失。美、俄以及一些擁有稀土資源的歐洲國家都早已經封礦,均從中國進口稀土。日本已經囤積的中國稀土足夠其國內使用三十年,掌握稀土國際定價權。
設問:
面對中國目前稀土的開發狀況,你有何感想,如果你是國家資源部部長,你將如何應對?
設計意圖:中國是一個資源大國,有些資源比較豐富,有些資源比較緊缺,而還有一些資源卻有著特殊的意義。本段選用稀土資源為背景創設情境,引出學生的思考,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段的目的主旨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學生在追尋答案的過程中意識到中國的稀土資源正在大量流失,這些寶貴的資源將來有可能成為制造一些先進武器、高端設備的必備原料。倘若被一些不法分子或不友好國家利用,將會危害到本國的利益和人民的安全。因此,本設問使本節課的設問境界提升到最高點,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拓展3:
回到片頭,玉門的問題如何解決。
加載過程中對梁的撓度、裂縫寬度和鋼筋應變進行測量。板底共布置5個撓度測點,如圖2(c)所示。裂縫則采用精確度為0.01mm的百分表進行測量,將百分表和一塊表面光滑的木塊分別粘貼于裂縫兩側,百分表的觸頭頂在木塊上,通過百分表數據的變化來顯示裂縫寬度的變化。加載過程中對鋼筋的應變進行測量。加載前,在鋼筋應變測點鑿開露出主筋,使用精度為1με的鋼筋應變計記錄每個加載階段的鋼筋應變。本試驗中主要測定板底外側縱向鋼筋的應變,考慮到主筋開鑿位置過多造成破壞過大,對板的實際承載力產生一定影響,故在兩側各選一個位置布置測點。測點S1、S2分別距板中心線120cm和50cm,如圖3所示。
設問:玉門可以重生嗎?
設計意圖:將班級分成兩組進行辯論,正方和反方各自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并就對方的觀點展開辯論。本問既能做到首位呼應,照應導入的問題,又為衰落的玉門謀求出路,并進一步增強愛國的情感。因此,本設問是收官之問,也是點睛之筆。
2.問題設計中的思維創意
(1)創意之一:首尾設問,遙相呼應
首問用《玉門油田賦》和《玉門空城記》作為背景材料,引入玉門前世今生的差異。引入采用了視頻和圖片,激情的朗誦和頹廢的畫面給學生強烈的沖擊,比較設問的引入又將學生帶回了現實。引入新穎、切題并能引發學生深深的思考。課堂最后的辯論“玉門可以重生嗎”,再次將鏡頭對準了懸而未決的問題。礦產資源型城市是否能夠像魯爾區一樣崛起,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定論,或許只有以后的歷史才會知道。最后一問可謂匠心獨具,并將學生的愛國情感發揮出來,將課堂推入最高潮。雖然教師在設計課時都知道要首尾呼應,但真正做到自然切題、不生拼硬湊的呼應還是很有難度的,本節課做到了這一點。
(2)創意之二:層層深入,由表及里
本節課的前段是魯爾區“興——衰——新”的過程,本過程課本上有明顯的提示,于是設計了“興起的區位——衰落的原因——發展的新舉措”三個問題。接下來做了一個橫向的案例對比,以山西礦區開發的新舉措與魯爾區比較有何相似之處,加深對振興措施的理解。在從煤炭資源到稀土資源又做了一個縱向的拓展,將礦產類型豐富化、立體化。最后結合如何振興玉門的例子展開思考,讓學生去辯論、去回答。問題從單個到橫向,再到縱向;問題從現象到本質,再又回到現實解決問題,層層遞進。
(3)創意之三:關注學生,突出情感
玉門是一個因油而生又因油而竭的城市,朗誦歌賦的人用他渾厚而富有磁性的聲音讓學生感受到昔日的繁華,而一張斷壁殘垣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從繁華到悲涼只有一步之遙。礦產的類型有很多,為什么偏偏選擇稀土,不僅是因為它緊缺,更是因為它是一種未來高科技、先進軍備的必備原料,如果有一天他國用從我國進口的稀土制造了先進的武器來對付我們,那么我們現在的稀土出口就等于在殘害子孫,所以是該到了我們醒醒的時候了。本節課自始至終都在關注學生的情感,并通過一個個案例引起學生的共鳴,是一節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地理課。
1.重現地理事件的過程,提升問題學習的興趣
地理教學設問中,地理事件的演化在空間上表現出不同的特征,經常會被師生捕捉到,并成為教學的切入點。有時從時間的尺度去看待地理事件,或許能更好地解答某些地理問題。
筆者在“澳大利亞”一節的新課中做了一些嘗試,在分析澳大利亞課堂思考題之前,講述了一段澳大利亞地質演化和文明的發展史,這些情境一般只會出現在歷史的課堂上。

圖2 澳大利亞地理簡史
雖然是一段澳大利亞的歷史,但故事的情節中有很多地理知識點,為解決地理問題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在聽取澳大利亞發展歷史的情節中,悟出了澳大利亞特有物種的根源、牧羊業迅速向西部發展的理由、人口集中在東南部的原因。如果沒有這段歷史過程的鋪墊,學生的思維很難打開,分析問題也很難深入。因此,頓悟是需要一段經歷、一個過程的,我們教師需要做的就是通過問題給學生創造頓悟的機會。
2.挖掘新情景中的設問,激發學生的課堂思維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條是由于過度放牧導致的,治理措施是合理限制載畜量或人工種植牧草。從小學到大學,從生物學到環境學,幾乎世界的所有的專家都認為過度放牧會破壞草場,但非洲的一個生物學家艾倫-薩佛瑞用一生的研究顛覆了此種觀念。
播放視頻艾倫-薩佛瑞在美國TED的演講《如何扭轉沙漠并抑制全球變暖》(部分)。
“只有一種方案, 我再重復一遍,唯一的一種方法擺在氣候學家和科學家的面前,這個方案非常的不可思議,就是使用牲畜,成群結隊地遷移,把它們看作從前的游牧動物和捕食動物,模擬大自然的行為。這種方法是人類唯一的選擇了。那就做吧。我們將在這塊小草地上實驗這種方式。這只是一開始的樣子。我們將會在上面用大量的家畜來模擬大自然的行為,現在來看下模擬之后草地的樣子。現在土壤已經被野草完全的覆蓋,上面還有家畜的糞便、尿液、以及其它的覆蓋物,在座的觀眾如果做過園藝就會明白這樣的土壤已經可以吸收并保存雨水,可以保留住碳元素,并能夠分解甲烷。我們做到了這一點,在沒有用火去破壞土壤的前提下,植被也可以自由生長。”
艾倫-薩佛瑞治理荒漠化的方法:“成群放牧,不斷遷移,把牲畜看成從前的遷徙動物和捕食動物,模擬大自然的行為”——游牧法,他就是用了內蒙古草原上的最傳統的游牧法來改變不計其數的荒漠化的土地。根據這段視頻可以提出這樣的思考題“解析艾倫-薩佛瑞用“游牧法”治理荒漠化的原理。(參考答案:糞便增加土壤的肥力;遷移保證草場的恢復;畜牧業解決了食物、增加收入、減少墾地;牛羊啃食草地,減少草類自然腐爛,從而減少CO2、CH4的排放,抑制全球變暖)
從視頻中創設問題,學生對艾倫-薩佛瑞的演講聽得很認真,對他的這種治理荒漠化的方法和效果充滿了好奇,真的可以通過游牧達到治理荒漠化的效果嗎,無數的疑惑催促他們不斷地去了解、去發現、去思索、去探究,甚至課后他們會去找這個視頻再學習一遍,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這樣的設問和探索才是真正的學習,或許他們當中會有第二個“艾倫-薩佛瑞”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