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
(九江市九江第一中學, 江西 九江 332000)
掌握對稱規律 玩轉地球運動
黃曉明
(九江市九江第一中學, 江西 九江 332000)
在中學階段大多數情況下,為簡化起見,我們把地球假設為一個正球體,自轉角速度為勻速,由此產生了自轉意義中的對稱性。
1.同一日中日出、日落時刻關于正午時刻對稱
時間標準要統一,三者同為地方時或區時,即上、下午時間等長,或者正午經線平分晝半球,子夜經線平分夜半球。
【例1】①北京(116°E)某日日出地方時為5∶50,日落地方時為_____ ;②北京某日日出北京時間為5∶50,日落北京地方時為______ 。
【析1】時間有地方時和區時兩個標準,北京正午時刻為地方時12∶00時,區時(北京時間)為12∶16,①條件與所求均為地方時,對稱時刻取地方時12∶00即可;②已知時間為區時,所以對稱正午時刻取區時12∶16,得出日落區時為18∶42,再將其轉化為地方時得18∶26。
【答案】①18∶10 ②18∶26
2.同一日中的日出、日落方位關于經線(南北向)對稱
推而廣之,關于正午對稱的兩個時刻太陽高度相等(日影等長),且太陽方位(日影)關于經線(南北向)對稱。
【例2】(2012年安徽卷)圖1為我省平原地區某中學的操場和行道樹示意圖(晴天8∶00前后,東操場大部分被行道樹的樹蔭覆蓋)。為充分利用樹蔭遮陽,6月某日16∶00~16∶45該校某班同學上體育課的最佳場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圖2

圖1
【析2】安徽某地6月的太陽視運動圖(圖2),由東操場樹蔭覆蓋推知太陽位于正東左右,即太陽位于E′,使得E′在地平面的射影落在OE即正東方?,F在我們作出E′在太陽視運動軌跡中關于正午B點對稱的W′,當太陽位于W′點(正西方向)時,此時時刻即為8∶00關于正午的對稱時刻。我國生活中用時標準為北京時間,所以8∶00為北京時間即區時,為統一標準,正午也應以北京時間計。安徽由東至西經度跨119°37′E~114°54′E,所以其正午時刻(由東至西)約為12∶00~12∶20(北京時間)不等,然后作8∶00關于12∶00~12∶20的對稱時刻,可得16∶00~16∶40(北京時間),此即為安徽省各地太陽正西時刻。若取小值16∶00,則16∶00~16∶45這段時間太陽過了W′,位于西北,則②處庇蔭條件最好;若取大值16∶40,則16∶00~16∶40太陽位于西南,16∶40~16∶45太陽為西北,所以①、②均非完美庇蔭地,但總體①處庇蔭條件好。綜上①、②均可能成為最佳庇蔭地。另外,本題用語模糊(如左右、大部分等詞及時間標準不明確),對經度識記嚴苛給考生帶來不便。本題與2013年高考四川卷所問6月8日中緯度地區15∶00太陽方位頗為相似,較多地體現了生活立意,而非能力。
【答案】A、B
3.同一日中,同緯度、不同南北半球的兩地晝(夜)長關于赤道的晝(夜)長12小時對稱
即北半球某地的晝長等于南半球同緯地區的夜長。例如,6月22日時,40°N的晝長14h51min,則40°S的晝長約為9h9min。
【小結】:一日中時刻計算多涉及正午(子夜)的對稱,方位判斷則多關于經線東西對稱,或關于赤道南北對稱。
在運用對稱原則時應注意赤道半徑>極半徑、赤道周長>經線圈、赤道周長<60°N(S)晝長×2等,當然在模糊計算中我們可取等號。
【例3】(2013年山東卷)氣溫的日變化一般表現為最高值出現在14時左右,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后。圖3示意某區域某日某時刻的等溫線分布,該日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下列時刻中,最有可能出現該等溫線分布狀況的是

圖3
A.6時 B.9時 C.12時 D.14時
【析3】由題意知,該地處于北半球,一日中14時和日出時該區海陸溫差最大,海陸間等溫線傾斜最厲害且彎曲方向相反,日出時海陸間等溫線大體呈“/”狀,14時呈“”狀,由此我們可推測等溫線呈圖中所示的“—”狀為日出時刻與14時的中間時刻,也即對稱時刻。又由于太陽直射丙地(約20°N),該地晝長約為13h,日出時刻為5∶30,(5∶30+14∶00)/2即為理想答案。
【答案】B
公轉中的對稱性的假設條件除自轉的假設條件外,還假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回歸運動是勻速的,為4天/1緯度。

圖4
1. 同一年中,除赤道外,某地日出、日落時間相同的A、B兩日,關于冬(或夏)至日對稱,太陽直射同一緯線。也即除赤道和寒帶地區外,一地晝長相等的兩日期關于冬(或夏)至日對稱。
2. 同一年中,某地日出、日落方向相同的A、B兩日關于冬(或夏)至日對稱,兩日太陽直射同一緯線。
3. 相異兩地同時日出(或日落)的,A、B兩日(也就是晨昏線重合的兩日)關于夏至(或冬至)對稱。
4. 同一年中,(除赤道和寒帶外)某地A、B兩日,若A日晝(夜)長等于B日夜(晝)長,那么A、B兩日關于春分(或秋分)對稱。或者說A、B兩日太陽直射的緯線關于赤道對稱。
5. 寒帶地區某地極晝(或極夜)開始日期A日和結束日期B日關于冬(或夏)至對稱。
寒帶地區極晝開始日期A日與極夜結束日期B日關于春(或秋)分對稱;寒帶地區極晝結束日期A日與極夜開始日期B日關于春(或秋)分對稱。
【例4】(2013年江蘇卷)一艘海輪從上海出發駛向美國舊金山。當海輪途經圖5中P點時正值日出,圖中EF線表示晨昏線。讀圖回答1~2題。

圖5
1. 此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最接近
A. 15°N,135°E B. 15°S,135°W
C. 23°26′N,0° D. 23°26′S,180°
2.下列現象發生時間與海輪途經P點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區正播種冬小麥
B.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值梅雨季節
C.北京一年中晝長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析4】由圖5可大致判斷晨線與赤道相交于與135°E,75°S為出現極晝的最小緯度,較易做出第1題。結合圖4,太陽直射15°S的兩個日期關于北半球的冬至日對稱,15°S與南回歸線相隔8°26′,根據回歸運動中4天/1緯度,得出該日大致是12月22日前、后34天的兩日,即11月19日或1月25日左右。A為秋季(9~11月),江淮地區且多為深秋或初冬;B為6月上旬到7月上旬,主要集中在6月;C為北半球的冬至日當天,12月22日前后一天內;D為夏季,主要是8月。當光照圖表示11月19日時,A項可選。
【答案】1.B 2.A
【例5】在廣東肇慶美麗的七星巖仙女湖畔,有一座長達1000多米酷似臥佛的天然石山。臥佛頭北腳南,頭部的五官和螺髻極易分辨。每年都有幾天,可見一輪紅日從臥佛口中徐徐落下,形成“臥佛含丹”的地理奇觀。該地主管部門據此將每年的10月3日定為“臥佛含丹”節。讀圖6,回答1~2題。

圖6
1.游客若想看“臥佛含丹”景觀,最佳方位是該山的
A.西南 B.東南 C.西北 D.東北
2.下列哪一中國節,最有可能觀賞到“臥佛含丹”景觀
A.植樹節 B.勞動節 C.教師節 D.元旦節
【析5】10月3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除有極晝、極夜現象地區外,全球日落西南,所以游客最佳方位是該山主體的東北;根據前述對稱規律日落同一方位的兩日應關于夏至(或冬至)對稱,10月3日關于6月22日(或12月22日)對稱的時間大約是3月12日,所以選植樹節。
【答案】1.D 2.A
【小結】在涉及公轉意義(如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和日落方向、日期)的題目,多需利用關于冬至(或夏至)對稱的兩日期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相同的規律來解答。
利用對稱關系的實質,是利用物體在兩個極值之間變化是漸變或勻速的。由此我們還可推論比較北半球海洋A、B兩日哪個氣溫高,就看哪個月份更接近8月,其它類推;比較地球在公轉中A、B兩日哪個公轉速度快,就看哪個更接近1月初。南北半球的節氣、季節相隔半年,如12月22日約為北半球的冬至節氣,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夏至。利用這點我們可以巧解題6。當然,在公轉的意義中運用對稱規律,要注意北半球的夏半年略長于冬半年,北極點極晝天數略長于極夜天數這些特殊點。
【例6】(2012年天津卷)讀亞洲部分地區四個季度平均氣溫分布圖,回答下題。

圖7
據圖7氣溫分布狀況判斷,四幅圖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確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析6】首先季度不同于季節,第一季度為1~3月,依次類推。由于溫帶內陸地區大陸性強,氣溫年變化明顯,7月溫度最高,1月溫度最低,從而得出7月所屬第三季度溫度最高(對應②),1月所屬第一季度溫度最低(對應③),這樣只剩下①、④與第二季度、第四季度對應關系待定。圖中①氣溫低于④,第二季度與第四季度氣溫的比較,時間跨度較大,我們取中間月代表季度來比較,即只需比較5月與11月的冷熱關系。由于陸地最高氣溫為7月,以7月的對稱點,易知5月氣溫高于11月,即第二季度氣溫高于第四季度。 第二季度對應④,第四季度對應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