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步雄
(舟山市公安局,浙江舟山 316000)
關于完善舟山群島新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思考
□蔡步雄
(舟山市公安局,浙江舟山 316000)
通過比較舟山跨海大橋開通前后3年發案狀況的變化情況,在分析研究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舟山市社會治安態勢的基礎上,謀劃思考完善舟山群島新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對策,一要明確以人為本、專群結合,把握規律、科學實施,因島制宜、海陸統籌,先行先試、爭創品牌的基本原則;二要完善做強一個單元、織密兩張網絡、筑牢三道防線的總體框架;三要健全情報導防機制、指揮調度機制、以打促防機制、區域協作機制、警務保障機制等運行機制。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警務機制;對策;舟山群島新區
近年來,特別是2009年12月舟山跨海大橋建成通車以來,舟山市社會治安形勢日趨復雜。雖然刑事發案始終處于可控狀態,但接處警總量持續攀升、侵財型犯罪居高不下、部分時段案件多發等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如何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確保舟山群島新區治安大局持續平穩,是舟山公安機關面臨的重大理論課題和現實問題。
(一)舟山市接處警、打防控案件總量對比情況。從選取的舟山市本島接警總量及有效警情看,舟山跨海大橋開通后每年數量遞增明顯;從錄入打防控系統的案件(包括刑事、治安案件,下同)數量看,舟山跨海大橋開通后3年的總量比前3年上升了21.6%。(見表1)

表1 舟山市發案狀況總量對比表
(二)舟山市侵財案件占比情況。侵財案件占全部案件的70%~75%左右。舟山跨海大橋開通后3年,侵財案件在全部案件中的占比增加了4.1個百分點,且上升幅度大于案件總量上升的幅度。(見表2)

表2 舟山市打防控系統侵財案件占比表
(三)舟山市侵財案件分類情況。在侵財案件中,盜竊案件占絕大部分,盜竊案件的增加直接拉動侵財類案件總量上升;在盜竊案件中,入室盜竊及盜竊電動車是主要類型。詐騙案件增幅明顯,“兩搶”案件有所下降。(見表3)

表3 舟山市侵財案件分類對比表
(四)舟山市發案區域分布情況。舟山本島為重點發案區域,占總量的80%左右。舟山跨海大橋開通后,進出交通更加便利,原有天然屏障削弱,定海作為橋頭堡,社會治安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見表4)

表4 舟山市發案區域分布表
(五)舟山市發案處所分布情況。居民住宅為舟山市的主要發案部位,廣場街道發案上升幅度較大,這與入室盜竊、盜竊電動車為主要案件類型相對應。(見表5)

表5 舟山市主要發案處所分布表
(六)舟山市發案季節變化情況。季節比率是指當月發案數在當年月均發案數中的占比。從圖1、圖2可以看出,舟山跨海大橋開通后3年,舟山市月均發案數有所上升,但發案的季節性變化不大,社會治安的起伏律基本一致。(見圖1、圖2)

根據舟山跨海大橋開通前后3年治安狀況的變化情況,結合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發展對社會治安可能帶來的影響,對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舟山市社會治安發展變化的總體態勢作一分析預判。
(一)動態開放的社會環境下,社會治安將日趨復雜。實踐表明,社會環境一旦由靜態轉為動態,由相對封閉轉為開放,社會治安就會明顯趨于復雜,違法犯罪案件數量就會急劇增加。從舟山跨海大橋開通后舟山市社會治安狀況的變化來看,也證明了這一點。隨著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的加快推進,整個社會的開放程度將進一步擴大,社會環境紛繁復雜,社會管理方面的空隙和漏洞大大增多,導致誘發、滋生違法犯罪的消極因素不斷增長。
(二)侵財犯罪仍為發案主要類型,新型、特殊違法犯罪不斷涌現。侵財案件在舟山市發案總量中占主導地位,并呈現日益增長趨勢。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全面推進,必然帶動舟山市經濟快速發展,侵財案件也仍將是發案主要類型。此外,電信(網絡)詐騙、侵犯知識產權、金融犯罪、經濟犯罪、黑惡犯罪等,也將不斷增多。
(三)新區開發格局調整,導致發案區域隨之變化。社會治安問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規律之一就是選擇性避開社會管理和治安防范嚴密的地區。根據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舟山全市要構建“一體一圈五島群”(即本島主體區域、港航物流核心圈、五大功能島群)總體開發格局。本島中心城區以及新建成區由于其顯著的人財物集聚效應,仍是發案的重點區域。一些集中開發的本島鄉鎮、資源小島,由于原有社會管理和治安防范相對薄弱,可能導致大量社會治安問題涌現,全市發案區域也將隨之擴大。
(四)人口加速流動,對社會治安帶來一定影響。從舟山跨海大橋開通前后人員流動的分析情況來看,舟山全市外來人口登記數量逐年上升,并呈現1、2月份數量較少,3、4月份數量激增,其他月份相對平穩的季節性規律特點。這與發案總體趨勢較為吻合,加之外來人口違法犯罪占比逐年上升,說明人員流動與發案變化關聯密切。隨著舟山群島新區各項建設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用工需求擴大,大量農村人口流入中心城區,外來人口涌入舟山市,當資源供給和需求滿足之間不相匹配時,各類社會治安問題就會應運而生。
面對舟山群島新區時代社會治安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各級公安機關要以平安舟山建設為契機,按照“全面設防、一體運作、精確制導、有效管控”的工作要求,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基本框架及運行機制,進一步嚴密“鐵桶固防”工程,為舟山群島新區大開發、大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
(一)明確舟山群島新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專群結合。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積極適應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新期待,確立“發案少是硬道理、秩序好是硬任務、群眾滿意是硬追求”的工作理念,明晰以群眾滿意為首要標準的防控績效考核導向。要發揮人民群眾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提高群眾參與社會治安防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人人關心、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把握規律,科學實施。要結合近年來舟山全市社會治安形勢分析研究,發現社會治安運行規律,把握其產生、發展、變化的系統性、趨利性、起伏性,從而采取整體性、針對性防控措施。要把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納入舟山群島新區發展總體規劃,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社會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等緊密結合,做到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整體推進。
——因島制宜,海陸統籌。要充分考慮舟山獨特的地理環境,根據舟山群島新區“一體一圈五島群”的總體開發格局,在保持整體目標和要求不變的基礎上,結合各中心島嶼、功能島群和產業帶的治安實際,實行逐島定位、特色創建,城鄉結合、全面覆蓋,互為策應、整體聯動。要突出舟山海洋元素,堅持海上與陸域同步推進,實現陸海治安資源統籌配置、基礎設施統籌建設、防控體系統籌發展。
按如圖2(a)所示的從中心到邊緣1-9的位置,采用棱鏡耦合儀Metricon Prism Coupler 2010進行逐點測試,可直接測量薄膜在1 539 nm波長下的折射率與厚度;采用應力測試儀Dektak 150測定晶圓在鍍膜前后的形變量,圖2(b)和(c)為晶圓彎曲半徑測量和晶圓整體應力分布圖.
——先行先試,爭創品牌。要發揮舟山群島新區先行先試優勢,沖破“孤島意識”等舊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束縛,大膽創新、豐富創意,不斷完善工作模式和運行機制,積極探索社會治安防控工作的法治化、社會化、合成化、科技化等新路子和新途徑。要秉承平安舟山建設的良好基礎,實施平安品牌戰略,努力打造具有新區特征、海島特色的社會治安防控工作品牌。
(二)完善舟山群島新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總體框架。要立足舟山群島新區動態變化的社會治安實際,堅持高標定位、頂層設計,構建點線面結合、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結合、打防管控結合、網上網下結合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框架。
——做強一個單元。即社區防控單元。作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基本單元,社區防控的特征是要以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為目標,突出事前防范。在防控力量上,要變公安單打為多元參與。既要嚴格按照標準配齊配強社區專職民警隊伍,采取機關民警結對聯勤等方式,充實社區警力;又要整合治安聯防隊、治安志愿者等社區內部力量,以及物業管理企業等外部力量,形成“小警察、大治安”的工作局面。在防控方式上,要變被動反應為主動先發。要針對居民住宅為發案重點部位的實際,靈活采取錯時彈性巡控、技防物防結合等方式,大力開展小區控案活動,全面擠壓社區發案空間。要加強以流動人口為主的實有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嚴格實有人口和實有房屋核查登記,嚴密掌控高危人員流入、流出。要引入社區治安商討機制,及時發現、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在防控取向上,要變單純執法為綜合服務。要避免“就管理而管理”,通過提供上門服務,爭取群眾支持,夯實社會治安基礎。推動“大走訪”、“警民懇談”等活動向常態化、制度化方向發展,充分運用社區QQ群、網上警務室等平臺,宣傳防范知識,加強心理預防。優化社區警務室站點布局,逐步在開發外島、工業園區增設警務站,提供“零距離、一站式”服務。
——織密兩張網絡。要立足地面、空中,布建地網、天網。一是織密街面巡控網。要堅持情報導巡,大力推行街面巡防“三三”制,加大對“兩搶一盜”等街面多發性違法犯罪的打擊防控力度。所謂“三三”制,即“三支隊伍”:做強派出所巡控中隊、刑偵街面中隊(便衣隊)和巡特警巡邏隊伍,圍繞實戰需要實施疊加布警、規模用警。“三級響應”:根據警情變化及特定時期對社會面掌控的要求,劃分三個巡防等級,部署對應巡邏警力,確保警力投放的峰谷起伏與防控需求“同頻共振”。“三種戰術”:綜合運用攻守戰術,對不同部位、路段和區域,在巡防布局上區別對待,各有側重地運用積極防御、重點控制和主動進攻等戰術。二是織密視頻監控網。要大力實施視頻監控“天網”工程,確保全天候技防“不眨眼”。堅持多元化共建,積極爭取把監控系統納入“智慧舟山”建設整體規劃,發動社會單位、群眾個人參與監控系統建設,豐富治安監控、道路監控、社會單位監控、移動視頻等不同類型。注重實戰化應用,建立集視頻圖像監控、自動報警、定向跟蹤、遠程控制為一體,縱向貫通、橫向集成的視頻信息體系。加大人像自動識別、圖像搜索比對等新技術的應用力度,加強不同類別監控的交替、綜合利用,實現“人過留影、車過留牌、人車軌跡、空中接力”的目標。
——筑牢三道防線。一是筑牢卡口堵控防線。要根據海島特有的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堅持“守牢邊界點、抓好起始點、防住要害點”的目標,按照固點、封邊要求,以大橋進出口、島際客運碼頭、長途汽車站、出城必經地等部位為重點,強化常設卡點和應急卡點建設,形成嚴密的堵控網絡,最大限度發揮卡口抓獲現行、堵截圍捕、震懾犯罪的效能。二是筑牢場所陣控防線。要針對行業場所人財物流動性強、易滋生治安隱患的實際,加強信息化手段應用,全面掌握相關人員、物品等信息,及時發現可疑人、可疑物。建立與工商、文化、衛生、房管等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開展經常性聯合檢查。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促進行業場所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相互監督。三是筑牢沿海查控防線。要結合舟山海域面積廣、海岸線長的特點,把防控觸角由陸上向海上延伸,確保海上治安平穩。加大對沿海港岙口、錨地、海區等信息的采集錄入力度,健全海上治安查控基礎信息。落實出海船舶分級分類管理,完善海上治安網格化管理模式,強化對重點海域和沿線的巡查,嚴密海上查控查驗工作,嚴打各類海上違法犯罪。
(三)健全舟山群島新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運行機制。社會治安防控工作模式和工作措施要落實到位,需要配套建設一系列科學、規范、高效的工作機制,保障社會治安防控工作的正常運作。當前,舟山群島新區重點要建立健全以下機制。
——指揮調度機制。要不斷完善“網絡發達、信息準確、反應及時”的接處警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實現對案(事)件的迅速、高效處理。立足“本島一體化”目標,加快實現市局指揮中心對本島區域的“一級接警、一級處警”,實行扁平指揮。針對重大、緊急警情,不同警種、不同區域的處警力量按照“就近處警、先期處置”的原則,快速響應,相互策應,爭取第一時間處置。加快推進以110指揮中心為核心的社會應急聯動中心建設,逐步擴大聯動部門和單位,全天候受理群眾各種緊急報警和求助。
——以打促防機制。要堅持打擊整治這一手不放松,實現“打防結合、以打促防”。要注重常態嚴打,按照“露頭就打、打即所發”的要求,運用合成作戰手段,強化“兩搶”、盜竊、詐騙等多發性犯罪的打擊力度,盡力做到“命案必破、重案快破、財案多破、黑惡必打”。特別是對季節性變化明顯的突出違法犯罪,要及時調整打擊策略,堅決予以打壓。要堅持強力治亂,對一些“城中村”、外來人口聚居區,聯合相關部門開展集中整治。對“黃賭毒”等治安熱點問題,采取滾動排查、常態嚴管、定向清除等手段,做到“有亂必治、未亂先治”。
——區域協作機制。要針對違法犯罪流竄性特征日益明顯、島際之間警務資源分散的實際,大力加強區域協作,建立以情報、偵查、堵控等為主要內容的警務協作機制。一方面,要結合舟山群島新區發展布局,深化完善“本島一體化、大島集約化、小島聯勤化”的警務模式,強化區與區之間、島與島之間、塊與塊之間的警務協作,減少管控盲點。另一方面,要密切與浙東地區、長三角地區以及在舟外來人口較多的省市公安機關的警務協作,開展查緝堵截、人員調控、外來人口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協作。
——警務保障機制。要按照“精簡機關、充實基層”的要求,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服務資源向基層集聚。市、縣(區)公安(分)局機關要實行“重心下移、權限下放、警力下沉”,做到“機關圍著基層轉”。基層所隊要實行綜合用警、模糊用警,推動基層工作從分散式向集約化轉變,形成“1+1>2”的整體效應。同時,要采取跟班作業、情景模擬、實戰練兵等方式,強化對民警業務技能特別是打擊防控技能的培訓,注重防控專業人才的培育、使用、激勵,更好地調動人才積極性、發揮人才創造性。
[1]李曉明,張躍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2]陳石春.縣域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研究[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1(6).
[3]黃寶坤.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實踐與思考——以溫州為樣本的研究[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3(5).
(責任編輯:蔣國長)
D631
A
1674-3040(2014)01-0010-04
2013-11-18
蔡步雄,中共浙江省舟山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長,本刊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