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人們的搜索方式會發生很大改變,使用語音和圖片搜索來表達需求的比例會超過文字搜索。”
——李彥宏
語音是比文字更早、更自然的表達方式,在PC互聯網時代語音方式不能表達需求,但現在百度10%進入搜索的請求是以語音方式表達的。語音不僅僅是搜索,未來通過語音搜索還可以計算數學題,如“7年后,兩姐妹的年齡和是48歲,今年姐姐是多少歲”,通過語音后可以很快得到答案。李彥宏判斷說,未來5年使用語音和圖片搜索來表達需求的比例會超過文字搜索的50%,隨著技術進步,語音精度越來越高,對圖片的識別精度越來越高,人們可以以更低的門檻方式滿足需求。
“我們的觸覺體驗在傳到大腦做進一步處理前,可能已經由皮膚上的神經元處理過了。”
——安德魯普魯辛斯基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人體的神經系統就像一個帶有各種傳感器的數據搜集網絡,把各種信息發回到大腦后,再進行統一處理。但瑞典研究員安德魯普魯辛斯基和他的同事卻發現,延伸到我們指尖的神經元,具備與大腦皮層的神經元相同的運算方式。他們在皮膚神經元中發現了兩種一級觸覺神經元,它不僅可以提供指尖敏感皮膚觸摸物體的時間和強度信息,還能提供被觸物體的形狀信息。而這套系統的敏感性,取決于一個神經元的高靈敏區在皮膚上的分布。這項研究有望改變當前對神經損傷的修復方式。
“如果木衛二擁有一個全球性的板塊構造系統,那它或許就要比我們所想象的更像地球一點。”
——西蒙·凱滕霍恩
木衛二是木星的第6顆已知衛星,由于是伽利略發現的衛星中距離木星第二近的,因此被稱為木衛二。科學家最近發現,木衛二存在著與地球類似的板塊構造運動。他們觀察到,這顆冰質衛星表面的許多區域都出現了擴張的跡象。隨著表面撕裂開,寬達幾千米的裂隙在撕裂位置形成,新鮮的冰物質從冰殼以下涌上來填入新形成的裂口之中,而這個過程與地球上海洋底部地殼的擴張十分相似。美國行星地質學家西蒙·凱滕霍恩教授表示,這一發現說明在木衛二的內部和表面之間存在雙向交流,也就是說,有一條途徑能夠讓木衛二地表的物質移入冰下的海洋世界,而這個過程暗示著,木衛二有可能是一個適宜生命生存的世界。
“當代中國人都有一個很近的非洲祖先,而不是像人們認為的那樣,是由元謀猿人和北京周口店猿人演變而來。”
——張亞平
從生命構成來說,每個生命都是由無數個細胞構成的,而每一個細胞內都含有膠囊狀的線粒體,而線粒體擁有自身的遺傳物質和遺傳體系。對動物而言,受精卵中的線粒體DNA主要來自母親。因此,通過研究人體內的線粒體DNA,就可以追溯這些人是否共有一個“遠祖母”了。張亞平院士一直致力于亞洲人群進化的研究,他和團隊通過對超過6000個樣本的驗證,發現這些樣本中的線粒體DNA都追溯到了非洲。而我國境內的古人類很有可能因為冰期的惡劣氣候條件而全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