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件免費是未來互聯網的趨勢
就個頭而言,360在我國互聯網企業中,絕對不算太大,但說起來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一方面跟360的幾款應用,基本快成PC電腦與智能手機裝機標配有關,另一方面也同互聯網行業幾場著名的大戰有莫大關系。
周鴻祎帶領下的360,是從殺毒領域起家的,當年憑借“免費”法寶,硬是在紅海中實現急速成長,上演了一出“屌絲逆襲”的大戲。時間定格在2009年10月,這個月,360安全中心高調宣布“360殺毒永久免費”,他們宣稱這是全球范圍內首款真正永久、徹底免費的殺毒軟件,對免費不做任何限制,并拋棄了“激活碼”機制,同時在性能指標上全面超越了國內外收費殺毒軟件。在“秒殺”殺毒領域的幾大霸主后,周鴻祎聲名漸隆,被IT和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視為“紅衣教主”。
奇虎360創立于2005年,當時馬化騰、李彥宏這些“大佬”們,根本就沒有將其放在眼里,可也就僅僅幾年,令他們沒想到的是,本來井水不犯河水的周鴻祎,突然間變成了“紅衣大炮”,蛻變為令大家寢食難安的“恐怖分子”。這些年來,隨著業務模塊的不斷擴張,奇虎360已經與太多行業大佬們發生過沖突,其中最為經典的幾次,就發生在他和騰訊、百度、小米之間。
2010年11月,360和騰訊之間爆發“3Q大戰”,而幾乎同時,金山、百度、搜狗、傲游、可牛5家聯合宣布,旗下客戶端軟件將不兼容360系列軟件;2012年5月,360和小米在智能手機領域爆發“小3大戰”;2012年8月,360和百度在搜索市場爆發“3B大戰”(亦作“3百大戰”)。軟件應用領域早已被周鴻祎這個“戰爭之王”攪得雞犬不寧。然而最近幾個月,“紅衣教主”又在四處兜售“硬件免費”,將炮口對準了無線智能路由器、兒童手環和智能特供手機,準備在這些領域以極其鐵血的“免費模式”攻城略地。
事實上,“硬件免費”并不是什么新鮮概念。早在2004年,比爾·蓋茨就曾指出,十年后以現實硬件成本的觀點而言,某些硬件甚至可以看成是免費的。2005年,微軟推出了Xbox 360,其豪華版的材料成本為525美元,遠高于399美元的零售價。在這種硬件賠錢的情況下,微軟對會員、下載等增值服務采取了付費模式。自那時起,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也逐漸開始進入傳統硬件領域,并沿用了“硬件賠錢,軟件賺錢”的策略。
2013年,樂視、愛奇藝、小米、阿里巴巴都發布了智能電視產品,但價格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周鴻祎的“硬件免費”,跟上述幾家的概念還不完全一樣。按照周教主的理解,“免費”真正代表了互聯網精神,現在互聯網軟件產品大多都是免費的,“硬件免費”是未來趨勢,第一步是硬件零利潤,收費和免費之間存在一個“零利潤”過程。硬件價格降低,向零利潤方向發展,至少在美國這樣的互聯網發達國家,已經成為趨勢。移動終端的利潤可以做到零,通過內置各種增值服務,同樣能夠建立互聯網化的商業模式。硬件免費之后,就如同免費的軟件,不再是價值鏈里的唯一環節,而是變成了第一環,變成了廠商和用戶交互的窗口及橋梁。
對于“軟硬都吃”的互聯網企業而言,“硬件免費”確實可以通過價值鏈中的其他增值模塊或者大數據挖潛來實現自己的商業模式,這就如同“移動定制機”一般,然而對于那些“吃硬不吃軟”的專業硬件生產商和零售商來說,恐怕就如同噩夢了。在他們眼中,“紅衣教主”一定不是喬布斯,而是周芷若,甚至還可能是滅絕師太。Latin智能秤CEO張悅對此就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老周這次又是在攪局,在戰術上耍流氓!軟硬結合的硬件產品首先從整體形態上一定是個藝術品,其次從整個硬、軟件產品體驗上也要是個藝術品。”
“硬件的免費是個趨勢,而其前提是你服務的一定是特殊人群,因為未來軟硬結合拼的是云端的內容和服務,但是不適合目前的生態,目前國內的軟件付費需要時間培養,就像當時電商的興起以及網民線上付費習慣的培養一樣,需要多方面條件都很成熟才可以。”
“從目前來講,硬件的免費以及低價是建立在希望犧牲產品品質,用戶體驗的基礎之上,這不符合互聯網以人為本的精神,也是在透支行業的健康發展”。
張悅這種看法在“吃硬不吃軟”的硬件制造商那里具有很強代表性,但實際上卻是違背互聯網精神,更大程度上也是一廂情愿。第一、從長遠發展趨勢來看,幾乎所有企業都將是互聯網企業,未來軟件商和硬件商不再是涇渭分明,而是有機融為一體,否則其生存空間會非常逼仄。第二、從單一產品的硬件制造商角度來看,他所說的自然有所道理,可如果是互聯網巨頭向這個領域切入的話,一切游戲規則都將改寫。此類事情在全球范圍內也并非沒有成功先例,互聯網內生一種整合思維,巨頭們完全可以通過產品線和業務模式組合,在某些模塊上提供超高質量的免費服務,在一個更為廣闊的格局下,某些環節的免費和高品質是完全可以兼容的。第三、軟件免費和付費相結合的方式,在互聯網領域早已是成熟的模式,QQ、360、百度、谷歌、微信、網易郵箱,莫不是如此,這些軟件都沒有因為免費而犧牲掉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相當比例的免費硬件肯定也是這樣。在可預計的未來,無論是軟件免費還是硬件免費,整體上都不會犧牲“以人為本”的精神。
說到此處,借用禪宗“參話頭”的法門,還可延伸出互聯網領域極為重要的一個課題,那就是互聯網的精神和本質。
互聯網最本質的東西,是“互聯”,在這個基礎上內生出來的便是“開放”、“共享”、“互動”、“多元化”、“去中心化”以及“去權威化”。在互聯網精神視野下,任何散點、孤立、割裂、封閉、結構單一的東西都是要不得的。
互聯網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其終極歸宿就是注定的,“萬物互聯,一個地球,一個網絡”。與工業化大生產時代不同,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智能化時代,“定位理論”逐漸失去了效力,而“人機互動思維”將大行其道,其他一切個人、企業、組織和團體,都只是一個節點,必須主動與外界建立鏈接關系,鏈接在這張碩大無比“巨網”、“天網”之上,否則等待你的只能是“被邊緣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