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嵩

商會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紐帶和橋梁,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肩負著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重任。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化,商會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而商會在引導非公經濟人士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因此,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商會工作,尤其是要注意集中足夠的精力和智慧,在非公經濟與黨委政府之間搭建好一條暢通無阻的橋梁,是新形勢下商會組織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積極引導
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我縣民間商會組織自組建以來,先后組建行業協會3個。全縣16個鄉鎮已全部成立了相應的鄉鎮商會并落實了專門的辦公場所,基本形成了與我縣“打造民營經濟強縣”奮斗目標相適應的基層商會組織網絡體系。
近年來,全縣各鄉鎮商會緊緊圍繞“打造民營經濟強縣、構建現代化商貿名城、建設宜居宜業中等城市”的發展定位,充分發揮橋梁紐帶和助手作用,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為適應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切實加強行業商會等社會團體建設和管理,今年10月縣人民政府專門下發文件,明確縣工商聯為全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為主的社會團體以及與工商業聯合會工作相關的社會團體的業務主管單位,理順了我縣行業商會業務管理歸屬關系,為我縣民間商會開展活動提供了法律保證,進一步調動了商會組織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商會的主體是非公企業,非公企業的發展造就了商會,商會的發展促進了非公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目前,我縣非公經濟在全縣經濟中的影響力、貢獻力越來越大,日益成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非公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為政府創造了稅收,而且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成為城鄉居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來源。2011年非公經濟新增就業崗位3.5萬個,吸納就業人員1.7萬人。同時,非公企業的發展聚集了一大批企業,推動了縣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對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推動新農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商會組織充分發揮商會的人脈、資金等社會資源優勢,以鄉情、親情、友情為紐帶,“請進來、走出去”,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投資洽談活動,在激活民資、招商引資、促進項目生成等方面發揮了應有作用,逐步成為吸引民間投資、搞活民間招商的重要力量。商會組織凝聚了一大批有實力的企業,在激活民資、開拓市場中具有先天的優勢。通過集聚商會資金、人才、管理等資源,聯手聯合投資項目建設,推進商會做強做大。利用商會平臺,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空間,加強與外地商會團體的友好往來,促進我縣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
商會的發展為和諧社會建設創造了物質條件,商會組織則為民營企業回報社會提供了平臺。兩年來,我縣各鄉鎮商會組織鼓勵、引導和支持廣大民營企業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扶貧濟困、賑災捐贈、捐資助學等活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積極營造商會組織健康發展
進一步解放思想,大力營造發展商會的良好氛圍。有經濟學家認為,商會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第三推動力(第一是“政府力”,第二是“企業力” )。民間商會的作用發揮如何,是一個地區市場經濟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目前,不少人對商會工作仍存在偏見和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商會可有可無,無關緊要,這成為我縣商會發展的一大障礙。因此,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促進商會發展的重要前提。
優化發展環境,積極營造商會組織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要緊密結合目前我縣商會發展相對薄弱的實際,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一是積極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認真落實國務院出臺的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進一步扶持、鼓勵商會的建立和發展,協調有關部門解決鄉鎮商會、行業商會的注冊問題,引導規范發展。二是積極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要通過報刊雜志、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廣泛深入地宣傳商會的性質、作用、發展歷程,宣傳商會在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發揮的獨特作用,宣傳商會活動情況、商會和會員企業創業典型,介紹發達地區商會及商會經濟發展動態,引導全社會認識、了解商會,關心關注商會和商會經濟發展,促進商會更好地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進一步支持商會加強自身建設,不斷發揮商會作用。作為商會組織,要積極引導非公經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做多做大做強。一要強化政策支持。要緊緊圍繞支持非公經濟發展開展專題調研,提出好的意見建議。協助有關部門落實好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為非公經濟跨越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政策、政務和輿論環境,讓廣大非公企業放心、放膽、放手發展。二要搭建招商平臺。要發揮工商聯對外聯系廣泛的優勢,抓住用好各種重大招商引資活動,組織企業參與招商引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經貿合作。重點做好以商招商、商會招商、產業鏈招商,增強招商實效。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走出去”,吸收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占領資源和市場,實現跨越發展。三要引導科學發展。鼓勵非公企業強強聯合、行業整合,積極入園聚集發展,加快形成一批規模大、品牌響的大產業、大企業、大集團,做大總量、提升質量。特別要引導非公企業主動淘汰落后產能,加強自主創新,培育自主品牌,實現轉型升級。四要提供優質服務。積極探索服務非公經濟的有效機制和辦法,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議全縣設立“非公企業服務中心”,為非公企業提供信息、法律、融資、技術、人才等服務,提供對內對外的經貿交流服務,提供公共關系協調服務,幫助非公企業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資金、技術、設備等可以通過引進、購買等多種方式直接或間接獲得,但大批的高素質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必須依靠自己培養解決。只有培養出大批高素質、懂經營、會管理的企業家,才有可能造就出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