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崢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所有具有經濟行為能力的個人或組織都應該為自身的經濟決策承受資金面風險,而不能企望中央銀行大量注水為自身的錯誤決策買單,延緩經濟結構調整時機,加劇實體經濟的虛擬化,進一步增加宏觀經濟金融的運行風險。成為市場經濟的一個合格主體,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我國市場主體自主風險決策機制還不健全,風險外溢效應較為明顯,個體、個別經濟組織經營決策的風險,迫使金融體系違背經濟規律提供流動性支持。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后,部分地方政府以穩增長為借口,不顧地方實際財政收支發展前景過度負債,形成對中央政府和金融體系的倒逼機制,使得我國宏觀經濟去杠桿、去泡沫的進程步履蹣跚。
據國家審計署審計,截至2013年6月末,我國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10.89萬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67萬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4.34萬億元。2014年到期的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規模約占77.1%,將成為我國宏觀經濟金融治理的重大難題。
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貨幣市場流動性趨向緊張,呼吁中央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的呼聲也開始變得強烈。應該看到,在我國外匯儲備及社會融資總量穩定增長的同時,我國金融市場流動性總體寬松適度。之所以貨幣市場出現階段性的利率跳升,不是因為中央銀行提供流動性不足,而是金融機構在調整資產負債結構進展上非常緩慢。如果金融機構,包括各類型經濟組織、地方政府不改變自身的經濟決策機制,不充分考慮市場經濟運行的風險,而是將中央銀行流動性支持作為救命稻草,只會將局部的風險演化為全局危機,最終損害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穩定運行。
可見,加快培養具備風險自決及自擔的合格市場主體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來說,就是要將市場化規則全部引入到市場主體的經濟風險決策模型之中,完全拋棄行政干擾,強化最終的風險承擔與分散機制。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地方政府,只能以市場化融資方式獲取資金。即使金融機構基于所有權偏好提供了資金支持,一旦出現融資風險,相關損失也由金融機構獨立承擔。金融機構也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地方政府抵押擔保的財產,而地方政府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撓債務履約。只有這樣進一步強化風險自擔的約束機制,才有可能真正促使我國現有的市場主體成長為真正合格的市場經濟主體。
當然,若個別經濟組織經濟決策失敗引發的風險外溢過于顯著,以至于影響到地方社會穩定或地方經濟的穩健運行,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提供救助,若出現這種情況,應以地方政策財政為首要選擇,中央銀行再貸款為支撐,且屬于個案處理。
無論怎樣,中央銀行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按照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調節流動性狀況,而不能為錯誤買單,從而促使市場主體能夠真正進行理性的風險選擇與決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