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


辭舊迎新之時,也是2014年索契冬奧會40天倒計時的時間,然而,接連發生的兩起爆炸事件打破了節日和盛會的喜慶。
2013年12月29日,伏爾加格勒火車站遭遇自殺式爆炸襲擊;次日,伏爾加格勒一輛無軌電車又發生爆炸。兩起襲擊導致至少32人死亡,70多人受傷。就在人們猜測恐怖襲擊的幕后真兇時,被稱為“俄羅斯頭號公敵”、“俄羅斯本·拉登”的烏馬羅夫的視頻再度流出,他揚言不惜使用一切手段破壞并阻止索契冬奧會順利舉行。很多人擔心,恐怖襲擊會直指索契冬奧會。
即便是有著種種擔心,我們還是被索契的美景吸引著,希望在冬奧會開幕之前能一睹索契的“素顏”。2013年12月31日,在俄羅斯朋友馬爾林的帶領下,我們壯著膽開始了索契之旅。
俄羅斯的“北戴河”
索契,這個聽起來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位于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是俄羅斯最狹長的城市。在冬奧會之前,絕大多數人對索契的印象只有四個字——度假勝地。沒錯,度假正是索契最為知名的城市標簽。上至總統總理,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歡到這里來休息度假。
來到索契我們發現,這座“黑海療養城市”果然名不虛傳。滿城都是療養院,城市亞熱帶林木的綠蔭掩映著眾多療養院、休養所。據我們的“導游”朋友馬爾林介紹,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蘇聯在這里興建了大批療養院,經濟發展后,數量持續增加,目前索契共有200多個療養院,很多航宇員、運動員也專門來這里療養,外國游客中慕名前來的人也很多。這個僅有30萬人的城市,每年接待的游客就有300萬之多。
索契一年有2/3的日子艷陽高照,很多療養院都設有日光浴室、冬季花園和被太陽曬得暖洋洋的冬季海水泳池。索契80%的面積是自然保護區,生長著3000多種植物。令人愜意的清新空氣,讓從霧霾之都來的我們心曠神怡。
馬爾林告訴我們,濃密的植被和溫暖的陽光固然美好,但真正讓索契在所有旅游城市中卓爾不群的是這里接近40℃的硫化氫溫泉。“什么?臭雞蛋味的硫化氫不是有毒氣體嗎?”被高中化學洗腦的我們非常詫異。原來,適當濃度的硫化氫溫泉浸浴,不但不會中毒,反而有雙向調節血壓的作用,能改善冠狀動脈功能不全,對治療輕型冠心病有一定的療效。馬爾林還給我們講了一個特別有趣的歷史故事:當年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因患嚴重的關節病幾乎無法行走,醫生建議他到索契水療,沒想到下水時還需要警衛攙扶,出來就可以自己走動了。
晚飯后,我們也迫不及待地想體驗一把溫泉療養。走進一家人氣很旺的療養院,兩個小時的綜合療養(80美元),讓人神清氣爽,全身通透。這家療養院的主人對我們說,很多人剛來的時候,一看價錢覺得有點貴,但兩個小時之后就覺得超值,一到周末這里的生意更火,許多莫斯科人會專門到這里來療養。
夏都加雪山,冰火兩重天
索契被譽為俄羅斯的夏都,背靠高加索群山,面朝浩瀚黑海。高加索群山擋住了北下的寒流,而黑海儲藏了夏天的熱量,在索契,冬天最冷也只有8℃~10℃。當漫步在索契這個陽光普照超過250天、海邊都是看不到雪的地方,普通游客肯定想不到這個滿是溫泉的城市和冬奧會有什么關系。
第二天一早,我們坐巴士直驅俄羅斯著名的卡拉斯拉雅波利亞納景區。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始終在山間道上行駛,有時穿越隧道,有時緊貼山腰絕壁行駛。一側是絕壁,另一側就是懸崖。懸崖下是清澈見底的溪流和郁郁蔥蔥的樹林,悅耳的流水聲入耳入心。巴士司機“駕輕就熟”,在“危機四伏”的山道上依然開得飛快。
車子終于在山間的一片空地上停了下來,一下車,我們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眼前是綠色的山坡,四周是被皚皚白雪覆蓋著的山峰,不時有各色各樣的降落傘從天而降、五彩繽紛,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開車繼續前行,不一會兒,我們到了卡拉斯拉雅波利亞納雪山,視線所及處全是皚皚白雪,2014年冬奧會的主要賽事將在這里進行。
進入山區恍如隔世,一幢幢歐式建筑傍山而坐,可容納來這里休閑運動的游客,頭頂索道四通八達,可帶游客到達山頂進行高山運動。如果高山滑雪還不夠刺激,那索性嘗試從山頂坐滑翔機飛下來。面朝大海騰空飛翔的感覺一定不會讓你失望。抬頭仰望,不時有滑雪高手從山頂速度極快地以“之”字形滑下,姿勢瀟灑飄逸,在茫茫雪山上留下一道道優美的弧線,不時贏得游客們的歡呼雀躍,攝影愛好者也高舉相機,試圖記錄每個精彩的瞬間。
索契獨特的地理位置,創造了這片天然海水浴場與高山雪地并存的神奇景色。同行的朋友感慨說,這種“冰火兩重天”般不可思議的反差,讓人在空間變化中有一種“錯亂和迷失”的美感。
美景之外的“是非”
溫泉和雪山同在,度假和運動并存,索契也因此成為歷屆俄羅斯領導人的度假最愛。
馬爾林告訴我們:從斯大林開始到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到現在的總統,俄羅斯最高領導人都喜歡到這里來度假。但是,因為度假,“事故”也沒少發生。當年,赫魯曉夫在這里度假后回到莫斯科,就被勃列日涅夫強制退休被迫下臺;戈爾巴喬夫在索契度假時被軟禁,葉利欽政變導致蘇聯解體,待他返回莫斯科時已是一介平民。所以從普京開始,去黑海度假必是總統總理一起去,免得后院起火。
對于馬爾林所說的“野史”,我們半信半疑,但是在我們從卡拉斯拉雅波利亞納回來的第三天,媒體鋪天蓋地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總理梅德韋杰夫一同抵達卡拉斯拉雅波利亞納度假。我突然覺得,這位馬爾林朋友的“野史”還有幾分“靠譜”,也暗自慶幸能與俄羅斯領導人幾乎同一時間在索契旅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