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白孺子
越看越心酸的周星馳電影
文 _ 白孺子

《喜劇之王》電影劇照
有人問:“為何我年齡越大,看周星馳的電影越覺得心酸呢?”在周星馳的電影中,有一個基本的精神內核,電影的內容雖然在不斷變化,它卻從未改變過。
從《喜劇之王》開始,內核第一次出現的標志就是周星馳念出那句經典臺詞:“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在《食神》中,這個內核是“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食神”。
《食神》成功之后,周星馳又推出了兩部功夫題材的影片——《少林足球》與《功夫》。在《少林足球》中,這種精神內核成為電影劇情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有人曾說,周星馳的電影中有小人物的奮斗。但我覺得,周星馳的電影一直告訴我們這么一件事:人忘記什么都不要忘記最初的追求。周星馳用各種角色,共同演繹了“失而復得”這個主題。他常常以美好的結局來包裹著這個主題,再在銀幕上呈現給我們。你笑的時候,周星馳的電影是無厘頭的喜劇;你落淚的時候,那又是傷感的成人童話。
這就是為什么,周星馳的電影,等年紀大了后再看,會讓人越發地感慨。究其原因,說句很俗的話,我們都忘記了最初的追求,變成了自己當初討厭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