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賈立軍,魯承
(延邊大學農學院動物醫學系,吉林延吉133002)
新孢子蟲病(Neosporiasis)是由犬新孢子蟲引起的多種家畜的一種原蟲病,該病可引起孕畜的流產、死胎,以及新生胎兒的運動障礙和神經系統疾病[1]。1988年Dubey等從癱瘓后肢的犬體分離了蟲體,將其命名為犬新孢子蟲[2]。犬新孢子蟲為專性細胞內寄生原蟲,隸屬于復頂亞門原生動物門新孢子蟲亞綱孢子蟲綱新孢子蟲屬。新孢子蟲病分布于世界各地,瑞士、挪威、芬蘭、哥斯達黎加、愛爾蘭、菲律賓、越南、泰國、以色列、俄羅斯、古巴等國都有因為新孢子蟲病引發母牛流產的事件[3]。該病給畜牧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危害了養殖業的健康發展[4-5]。IMP1是2011年在巨型艾美耳球蟲內發現的一類具有免疫保護性的蛋白,但該蛋白的來源和功能尚不明確。Cui等對犬新孢子蟲IMP1基因蛋白進行了鑒定和定位的初步研究[6]。為了解牛源犬新孢子蟲IMP1基因的生物學特性,筆者對IMP1基因進行克隆與序列分析,旨在為IMP1基因的表達及后續研究奠定基礎。
1.1 材料
1.1.1 菌株與蟲株。Ecoli.DH5α 菌株、犬新孢子蟲吉林株和感受態,均來自延邊大學預防獸醫學實驗室。
1.1.2 主要試劑。DNA Marker2000、pMD18-T Simple Vector、XhoⅠ、Eco RⅠ和 ExTaq DNA 聚合酶,購自寶生物工程公司(大連);質粒提取試劑盒、蛋白酶K、溶菌酶和DNA凝膠回收試劑盒,購自OMEGA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級,市售。
1.2 方法
1.2.1 引物的設計及合成。應用Primer Premier5.0及Oligo6.0軟件設計了一對引物P1、P2,引物由上海英駿生物技術公司合成。(P1)上游:5'CGGGATCCATGGGAGGCGTTTGCTCTAA 3';(P2)下游:5'CGGAATTCTTCAATGCCGGTCAGAAGC 3'。
1.2.2 IMP1基因的PCR擴增與鑒定。以犬新孢子蟲吉林株基因組DNA為模板,PCR反應總體系為25μl:2μl dNTP,模板 DNA 5 μl,上下游引物各 1 μl,Taq 酶 0.25 μl,2.5 μl 10×PCR Buffer,ddH2O 13.25 μl。優化 PCR 反應條件為:95℃預變性5 min,94℃變性45 s,58℃退火1min,72℃延伸1 min,進行30個循環,最后72℃條件下延伸10 min。PCR反應結束后,將其產物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1.2.3 IMP1基因的克隆。用 pMD18-T Simple Vector與純化回收的IMP1片段進行連接,轉入E.coli.DH5α感受態細胞,涂布于LB固體培養基上(含有Amp抗性)篩選陽性菌落。
1.2.4 重組質粒的PCR鑒定與酶切鑒定。提取重組質粒DNA,應用P1、P2進行 PCR 鑒定;應用 Eco RⅠ和 Bam HⅠ進行雙酶切鑒定。
1.2.5 IMP1基因片段的序列測定與分析。將鑒定正確的陽性克隆質粒送往上海英俊生物技術公司進行測序,并使用分子生物學軟件DNAstar系統對測序結果進行分析。
2.1 目的基因的擴增 以提取的犬新孢子蟲吉林株基因組DNA為模板,P1、P2為引物,擴增出片段長度為762 bp的IMP1基因片段(圖1)。
2.2 重組質粒pMD18-IMP1的鑒定 將IMP1基因與pMD18-T Simple Vector質粒連接,從而獲得重組克隆質粒pMD18-IMP1,進行PCR擴增,得到與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條帶,說明重組質粒中含有IMP1基因。經Eco RⅠ和Bam HⅠ雙酶切鑒定,得到762 bp的目的片段和2 692 bp的載體片段(圖2),說明IMP1基因成功克隆到pMD18-T Simple Vector上。

圖1 目的基因PCR擴增結果

圖2 重組質粒pMD18-IMP1的酶切鑒定結果
2.3 重組質粒pMD18-IMP1的序列測定 測序結果表明,克隆得到的IMP1基因核苷酸長度為762 bp,編碼243個氨基酸。核苷酸序列197位上測序為A,而NCBI中為T,與Gen Bank(XM_003879531.1)中IMP1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為99.9%(圖3)。而氨基酸66位編碼的賴氨酸,突變之后編碼甲硫氨酸,氨基酸同源性為99.6%(圖4)。

圖3 IMP1基因序列與GenBank上(XM_003879531.1)序列同源性比較

圖4 IMP1基因編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較
禹海杰通過間接免疫熒光技術對弓形蟲速殖子不同時期IMP1蛋白的表達特性研究發現,在游離、吸附于細胞表面、入侵中、入侵后及納蟲空泡中的速殖子IMP1均有表達,均被定位于蟲體表面,且在有些蟲體的頂端表達更為強烈[7]。Cui等對犬新孢子蟲IMP1基因蛋白研究表明,IMP1基因蛋白編碼1 182 bp的開放閱讀框,編碼393個氨基酸,編碼的蛋白約42.9 kDa,該氨基酸序列沒有信號肽和跨膜區,但有9個酰基化位點和14個磷酸化位點。試驗選擇IMP1開放閱讀框內基因片段進行擴增與克隆,目的是為IMP1基因的表達和生物學特性的研究奠定基礎。
試驗對構建的IMP1基因重組質粒進行測序,得到的IMP1基因核苷酸長度為762 bp,編碼243個氨基酸。核苷酸序列197位上測序為A,而NCBI中為T,與GenBank(XM_003879531.1)中IMP1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為99.9%;氨基酸66位編碼的賴氨酸突變為甲硫氨酸,氨基酸同源性為99.6%,該突變是否對蛋白的表達及其他特性造成影響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BJERKAS I,MOHN SF,PRESTHUSJ.Unidentified cyst-forming sporzoon causing encephalomyelitis and myositis in dogs[J].Zeitschr Parasitenkunde,1984,70(2):271 -274.
[2]DUBEY JP,CARPENTER JL,SPEERCA,etal.A newly recognized fatal protozoan disease of dogs[J].JAm VetMed Assoc,1988,192(9):1269 -1285.
[3]OOIH K,H UANG C C,YANG C H,et al.Serological survey and first finding of Neospora caninum in Tai-wan,and the detection of its antibodies in various body fluids of cattle[J].Veterinary Parasitology,2000,90:47 -55.
[4]鄧沖,張維,劉群,等.乳牛流產胎兒中新孢子蟲的鑒定[J].中國獸醫科學,2007,37(1):16 -19.
[5]張守發,丁德,鞠玉琳,等.膠體金免疫層析法與ELISA法對牛的新孢子蟲血清抗體檢測結果的比較[J].中國獸醫雜志,2008,44(8):54-55.
[6]CUIX,LEIT,YANGD Y,etal.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a novel Neospora caninum immunemapped protein 1 [J].Parasitology,2012,139(8):998-1004.
[7]禹海杰.弓形蟲疫苗候選抗原IMP1生物學特性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