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佐先
(上海市地下空間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200032,上海∥工程師)
近年來,隨著建筑業信息技術的發展,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為BIM)的相關研究和應用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BIM是一種革命性的技術,它能夠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利用協調一致的信息,對建筑物進行分析、模擬、可視化、統計、計算等工作,從而幫助用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減少對環境影響。《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信息化目標為基本實現建筑企業信息系統的普及應用,加快BIM、基于網絡的協同工作等新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推動信息化標準建設。BIM技術在我國軌道交通行業中的應用正逐漸普及,目前正在策劃的新建線路普遍擬采用BIM技術,業主采用何種模式應用BIM,是本文討論的主要內容。
軌道交通項目與一般的市政建設項目、民用項目相比,項目具有點多、線長、面廣、規模大、投資高、建設周期長的特點,且機電系統復雜,設備繁多,建設、運營風險高、社會責任大,對建設和運營,特別是運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
目前軌道交通行業設計采用傳統二維圖紙表示法,表達方式抽象,只有經過專業訓練并有實踐經驗的人才能正確和完整地理解,給將來運營維護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同時,二維設計圖紙難以對建筑物的所有內容及關系進行完整的表達,圖紙之間及各專業設計間缺少剛性系統的傳承聯系,只能依賴設計師間的人工溝通協調,其間容易出現錯漏,特別是在設計變更、調整較為頻繁的軌道交通項目設計中更易出現錯漏,易造成建設時的投資損失及運營維護應用時的信息不準確。
BIM技術相對于傳統二維設計圖紙,所能表達的信息豐富,資料查閱效率高,及時準確,能滿足軌道交通出現緊急情況時的處置要求。因而能對軌道交通項目運營管理起到助力作用[2]。
BIM的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特點給項目的各參與方、多方面帶來了不同的價值,現階段對于業主方BIM運用的價值可歸納為以下5點[3]:
(1)基于BIM模型的可視化決策;
(2)基于BIM模型與其他相關方的可視化交互;
(3)通過BIM模型提高軌道交通的設計質量;
(4)通過BIM模型初步實現施工過程管理;
(5)通過BIM模型實現車站設備運維管理。
(1)組織架構。在這種模式下,業主方提出簡要的BIM實施目標及要求,項目相關參與各方各自委托BIM建模分包單位實施。
(2)模式特點。其優點為簡單易行,業主方只需提出要求,各方自行組織進行BIM應用,快速發揮由2D到3D可視化的價值。其缺點為項目各方委托的分包單位水平參差不齊,沒有統一的BIM交付標準,使得業主監管困難,管理松散,其主要交付物——BIM模型質量波動大,格式不統一,兼容性差,難以在項目運營期集中應用。另外,各方的技術路線和實施方案不統一,應用效果難以保證。該模式為BIM應用初期經常采用的模式,應用范圍常常局限于設計階段BIM建模及管線綜合碰撞檢查的簡單應用,是從2D到3D的嘗試。因缺乏統一的模型交付標準及信息傳遞技術路線,該模式在基于BIM進行工程量統計、4D、5D等應用上有局限性,其信息模型也無法有效傳遞到運營維護階段。
(1)組織架構。在這種模式下,業主方統一委托BIM建模單位進行BIM應用的策劃與實施,各相關方對BIM建模單位進行配合。
(2)模式特點。其優點為所有BIM實施內容均為BIM建模單位一方完成,模型統一,質量可控。缺點為BIM模型及相關應用成果的責任界定不明晰,相關方對BIM建模單位僅為配合責任,BIM交付物的主要責任在BIM建模單位,而BIM建模單位常常不具備設計、施工資質,技術力量較為薄弱,難以對BIM模型及相關應用成果的質量負責。另外,BIM應用過程中,BIM建模單位與設計、施工等相關方的溝通也存在問題,設計、施工等相關方仍在傳統二維環境開展工作,BIM實施工作全部由BIM建模單位完成,傳統模式與BIM模式并行開展,之間信息傳遞不暢,難以高效發揮BIM對信息管理的核心價值。
該模式為現階段城市軌道交通業主方BIM應用的主流模式。它實現了BIM交付標準的統一,可以基于此模式開展深入的BIM應用。但傳統流程與BIM流程并行開展造成相關方溝通難度大,兩種流程產生的成果一致性存在問題,成果責任也不明晰,以哪個流程的成果為準是其常見問題,使得業主管理工作繁重。
(1)組織架構。在這種模式下,業主方統一委托BIM咨詢單位進行BIM應用的方案策劃[4],制定BIM實施標準,建立BIM技術應用管理平臺并進行實施過程管理。各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相關方為BIM實施的主體,基于統一的實施方案、實施標準,在業主、咨詢方的統一管理下開展BIM應用。
(2)模式特點。其優點為由BIM咨詢單位定制BIM實施方案,將BIM融入各方已有的工作流程,明確BIM應用的交付物作為各方交付物的一部分,實現了標準統一、職責明確、具有統一管控環節。其實現難點為:① 需及早規劃,業主在招標環節即明確各參與方的BIM應用主體責任;② 需要相關各方具有BIM應用能力以勝任BIM責任,或者預留培訓所需的時間;③ 對BIM咨詢單位要求較高,需具備軌道交通設計、施工及項目管理背景,BIM實施與管理經驗,BIM研發能力。
該模式為現階段城市軌道交通業主方BIM應用的新興模式,它是參建各方BIM能力提高的產物,可支持BIM技術全生命周期應用,使各方受益[5]。
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在廈門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中,開展了“業主主導、專業咨詢、各方實施模式”。上海市地下空間設計研究總院作為BIM咨詢單位,在業主的領導下,制定軌道交通BIM實施標準和協同工作流程,搭建基于BIM的軌道交通協同管理平臺,開發軌道交通專業的BIM零件庫,協助業主進行模型審查、歸檔等日常管理工作。各設計、施工參與方為BIM應用的主體,其專業工程師根據BIM咨詢單位發布的標準統一實施和應用,取得了初步成果。
在BIM技術應用環境下,項目參與方組織架構見圖1。
圖1 BIM技術應用組織架構示意圖
各參與方應根據BIM咨詢單位所制定的實施方案,完成自身的BIM工作,同時應與其他BIM工作相關方進行積極協作,共同推進BIM工作的實施,具體職責簡介如下。
(1)業主。對項目的BIM應用提出需求及目標,審核項目實施方案和接收項目成果,監督管理項目團隊服務進程和質量。
(2)推進協調組。為確保BIM應用工作推進,依據參與方組織架構,成立推進協調組。由業主方指派專人為組長,BIM咨詢單位指派專人為常務副組長,所有BIM參與方指派代表作為小組成員。
推進協調組架構如圖2所示。
圖2 推進協調組架構示意圖
協調組所有成員作為本單位BIM工作的總負責人和協調人,對內管理、協調BIM應用的工作,在協調組內部參加BIM所需的活動。
(3)BIM咨詢單位。編制本項目的BIM技術應用總體實施方案,制定BIM應用實施標準。搭建BIM技術應用管理平臺并對平臺進行技術維護支持,定制開發項目構件庫和出圖模板。完成BIM技術應用系統管理。收集并審核各參與方的BIM模型和BIM成果。對各參與方的BIM工作進行指導和支持,對成果進行審核驗收。
(4)設計參與方。建立內部BIM管理體系和組織架構,完成本項目設計階段的BIM應用內容。各設計參與方按照BIM實施方案和標準建立、整合、維護并應用BIM模型,由各設計參與方BIM負責人整理提交,供BIM咨詢單位審核,確保實施工作與整體技術標準相符。
(5)土建施工參與方。建立內部BIM管理體系和組織架構,完成本項目土建施工階段中的BIM應用內容;各土建施工參與方按照BIM實施方案和標準,使用BIM模型進行土建施工信息協同,整合施工階段的BIM信息,提供BIM成果。由各方負責人整理并將BIM土建竣工模型提交BIM咨詢單位。
(6)機電安裝參與方。建立內部管理體系和組織架構,完成本項目機電安裝階段的BIM應用內容;各機電安裝參與方按照BIM實施方案和標準,在BIM模型中整合設備信息,提供BIM成果。由各方負責人整理并將BIM設備竣工模型提交BIM咨詢單位。
(7)其他BIM參與方。建立內部BIM管理體系和組織架構,完成本項目對應工作中的BIM應用,按照BIM實施方案和BIM實施行為標準,建立適用的BIM模型,提供BIM成果。
圖3所示的BIM技術應用流程,明確了各參與方的工作流程與協作關系。
圖3 各參與方各階段BIM技術應用流程
本項目自2013年12月正式啟動,BIM咨詢單位制定了BIM實施方案(含軟硬件、人力資源要求)、BIM模型交付標準、BIM實施行為標準。開發了軌道交通行業參數化零件庫和基于BIM模型的出圖模板。各方初步建立了17座車站的BIM模型(見圖4),將基于模型,逐步開展設計階段、施工階段的14項BIM應用,發揮BIM價值,最終為運營提供基礎信息模型。
圖4 部分車站模型
BIM技術目前在國內已經有了較好的應用基礎,國內軌道交通行業的部分設計、施工企業已經開展了BIM應用工作,初步具備了BIM應用能力。行業內較早進行BIM研究的單位,經過了BIM應用實踐與總結后,也逐步開展BIM標準制定,具備了BIM咨詢能力。綜合3種BIM應用模式的優缺點,結合國內軌道交通行業各參與方BIM應用水平,未來幾年,建議BIM在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應用模式為“業主主導、專業咨詢、各方實施模式”。
本文調研了2010年至今國內軌道交通行業主要的BIM應用案例,歸納了3種BIM應用模式。隨著BIM技術應用水平的提高,“業主主導、專業咨詢、各方實施模式”的模式將成為主流應用模式,能夠支持全生命周期的BIM應用,具有推廣價值。BIM技術在軌道交通行業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1] 祝嘉.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中應用BIM技術的設想[J].建筑經濟,2008(S2):7.
[2] 陳丹.基于虛擬建設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模式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
[3] 清華大學BIM課題組.BIM 實施標準編制咨詢報告[R].北京:清華大學,2014.
[4] 王廣斌,劉守奎.建設項目BIM 實施策劃[J].時代建筑,2013(2):48.
[5] 王廣斌,張洋,姜陣劍,等.建設項目施工前各階段BIM應用方受益情況研究[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09(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