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抹茶品質的感官審評與成分分析

2014-01-17 06:12:42劉東娜聶坤倫李雙伶
食品科學 2014年2期

劉東娜,聶坤倫,杜 曉,2,*,常 菊,李雙伶

(1.四川農業大學國家茶檢中心(四川)研發中心,四川 雅安 625014;2.國家茶葉質量檢驗中心(四川籌),四川 雅安 625014)

抹茶品質的感官審評與成分分析

劉東娜1,聶坤倫1,杜 曉1,2,*,常 菊1,李雙伶1

(1.四川農業大學國家茶檢中心(四川)研發中心,四川 雅安 625014;2.國家茶葉質量檢驗中心(四川籌),四川 雅安 625014)

對6種抹茶和3種碾茶的品質進行感官評價,并采用常規成分測定法和自動氨基酸分析儀測定抹茶的氨基酸組分,開展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表明:6種抹茶粉的粒徑約75~1.6 μm,達到超細微粉水平;具有抹茶的感官品質特征,審評評分為(85.90±1.44)~(96.90±1.26),香味閾值在1 500~2 500之間;抹茶內含物質總量和組成豐富,水浸出物含量較高,均值為35.63%;抹茶滋味高鮮,游離氨基酸總量較高,均值為7.20%,其組分種類豐富,多達18種,組分含量達1 000 mg/kg以上的有茶氨酸、谷氨酸等7種;抹茶色澤翠綠,試樣葉綠素總量含量高,均值為0.85%,且葉綠素a的含量較高,葉綠素a∶葉綠素b范圍為(1.12±0.13)~(1.49±0.17);產品質地細,粗纖維含量較低,均值為8.70%。與日本抹茶產品相比,中國抹茶產品質量尚需提高,需要從茶園生態環境及其生產的品種、栽培、采摘和制造等全過程進行深入研究,加強品控管理,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

抹茶;香味閾值;感官審評;成分測定分析

抹茶是由采摘覆下茶園的鮮嫩芽葉,先經蒸青、烘干兩道工序制得深綠色片形的碾茶[1],再用茶臼磨細成的翠綠色細粉末茶[2]。抹茶制作源于中國唐代,興盛于宋朝時期,明代時期抹茶被散茶所替代[3]。傳統抹茶是用石磨碾茶為細粉(粒徑約106 μm),19世紀初改用機械碾制抹茶,主要作為茶道用茶;現代抹茶是用超細磨粉技術制成的超細微粉(粒徑10~32 μm)[4],由飲茶變為食茶,不僅能利用茶葉中可溶的色香味成分,還能利用難溶的葉綠素、蛋白質和粗纖維素等物質[5],實現了茶葉成分的全價攝入,從而極大地拓展了抹茶的應用領域。

香味閾值是指訓練有素的感官評價人員以其感官(嗅覺和味覺)對食品、飲料或其他呈香味的物質,通過溶解、稀釋至恰好能夠識別該物質的香味時的稀釋倍數值。閾值越大,則該物質呈現香味的能力愈強,表明要達到相同香味程度,其添加使用量越少,節約成本。目前,抹茶和超細綠茶粉不僅用于改善低檔茶風味、提高茶湯浸出速率,還廣泛用于雪糕、冰激凌、果凍、酸奶、口香糖、糕點及烘烤食品以改善色澤與風味,或作為功能添加成分用于牙膏、化妝品等日用精細化工和醫藥領域。抹茶和超細綠茶粉已廣泛用于國內外食品與日化品的風味改良、功能強化與品質保障,在茶葉與飲料中約占20%,食品加工約占70%,醫藥和化妝品的約占10%[4],需求高且增長快,但技術規范與質量標準目前尚不健全,產品質量與價格差異懸殊。

中國抹茶生產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對茶樹品種選擇、高氮肥培技術、遮陰覆蓋方式、精細采摘技術和超細磨粉加工等各生產環節進行技術研發與探索。目前對抹茶品質的相關研究尚無報道。為此,本研究收集國內外有代表性的6種抹茶樣品,首先對其色、香、味進行感官審評,以香味閾值評價風味特征及其差異性;進一步測定試樣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堿、游離氨基酸、可溶性糖、粗纖維和葉綠素的總量,通過分析其含量差異,探討所測試樣品質成分差異的原因。將感官審評與品質成分測定分析相結合,對不同抹茶的品質進行系統地比較與評價,以期對改善抹茶生產技術與質量管理提供應用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茶葉樣品均由上海蝴蝶谷抹茶公司提供。其中6種國產茶樣,均采自浙江引種的日本藪北種無性系成齡茶園,為同批原料,按相同的采摘與加工方式制成。分別有2.5、2.0、1.5 m高架寒紗覆蓋遮陰栽培的抹茶樣(C1~C3)、不覆蓋栽培(對照組)的抹茶樣(C4)以及2.5、2.0 m高架寒紗覆蓋遮陰栽培的蒸青綠茶樣品(C5、C6);3種日本茶葉樣品均采自日本藪北種無性系成齡茶園,均采用2.0 m稻草覆蓋遮陰栽培,分別為小山園公司抹茶產品(J1)、宇治公司抹茶產品(J2)和小山園公司碾茶樣品(J3)。

19種氨基酸標準品 國家標準品研究中心;茚三酮、氯化亞錫、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鉀(均為分析純)、乙醇、三氟乙酸(均為色譜純) 四川雅安萬科實驗器材經營部。

1.2 儀器與設備

L-8900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 日立高新技術公司;UV2300II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天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FA1004型微量電子天平 上海宜工電子有限公司;DHG-9245A型鼓風式電熱恒溫干燥箱 上海齊欣科學儀器有限公司;HHS-21-6型電熱數顯恒溫水浴鍋 上海嘉展儀器設備有限公司;3K15高速冷凍離心機 北京華運安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KER-200B型標準篩振篩機 鎮江市科瑞制樣設備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抹茶粒度的測定

采用GB/T 6288—1986《粒狀分子篩粒度測定方法》[6]測定抹茶粒度。使用直徑為200 mm的不銹鋼篩為標準篩,尼龍布孔徑為200(75 μm)、400(38 μm)、800(18 μm)、1 000(13 μm)、2000(6.5 μm)、5000目(2.6 μm)和8 000目(1.6 μm),底部為收集盤。取樣品100g,倒入一級篩內,蓋上篩蓋,裝入篩振蕩器,篩分5 min,將篩分后的各級篩余物分別稱質量,精確至0.001 g,以質量百分數表示其粒度分布。重復測定2次,以測定的平均粒徑表示抹茶粉末的粒度。

1.3.2 茶樣品質感官審評

根據日本茶葉感官審評的要求[7],并參照Ikeda等[8]的方法審評。分別稱取各種抹茶3.0 g,用容積為200 mL的白瓷審評碗,以150 mL 80 ℃的沸水沖泡5 min;由8名具有高級評茶員資質的自愿者組成審評小組[9],采用密碼審評方法,對供試茶樣的外形、湯色、香氣和滋味4項因子進行評分,將所得分數去掉1個最高分和1個最低分后的6個分數進行平均,最后計算總分。感官審評總分按照公式(1)進行計算:

1.3.3 茶樣香味感官閾值測定

由8名經感官訓練的具有高級評茶員資質的志愿者組成,根據感官分析方法一般導則[1]和臭味感官分析方法[2]評定。將2 g抹茶充分溶于60 mL 80 ℃的蒸餾水中,得質量濃度為0.033 g/mL的茶湯,吸取5 mL茶湯分別加入一定體積的無溴水,分別稀釋至500、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倍后,對其進行香味感官審評,以評審員作為感受器,確定樣品香味被檢出的概率大于50%時的稀釋倍數,定義為此茶葉香味的感官閾值(threshold odor numbers,TON),即用茶湯香味恰好不能被感知時對應的稀釋倍數表示,按式(2)計算:

式(2)中:A為用于稀釋的茶湯體積/mL;B為稀釋茶湯的無溴水體積/mL。

1.3.4 茶樣內含成分分析

采用GB/T 8305—2002《茶:水浸出物測定》全量法測定水浸出物[3];采用GB/T 8313—2002《茶:茶多酚測定》酒石酸鐵比色法測定茶多酚[4];采用GB/T 8312—2002《茶:咖啡堿測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咖啡堿[5];采用GB/T 8314—2002《茶:游離氨基酸總量測定》茚三酮比色法測定游離氨基酸總量[7];用蒽酮比色法測定可溶性糖[8];采用GB/T 8310—2002《茶:粗纖維測定粗纖維》酸堿消煮法測定粗纖維[9];丙酮提取葉綠素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其總量[16]。

1.3.5 茶樣氨基酸組分分析

采用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色譜柱規格:60 mm×4.6 mm,3 μm);采用0.2 mol/L檸檬酸鈉緩沖液溶劑體系,外標法定量測定游離氨基酸組分。樣品前處理參照GB/T 8314—2002并做適當改進[15]。準確稱取1 g(精確到0.000 1 g)均勻磨碎的試樣于50 mL離心管中,稱質量,加入25 mL沸水,于沸水浴中浸提45 min,迅速冷卻至室溫后補足失水量,于4 000 r/min離心10 min,吸取上清液5 mL,加入5 mL 5%(V/V)的三氟乙酸溶液,于4 ℃、7 000 r/min條件下離心20 min,過0.45 μm的無機濾膜,吸取10 mL上清液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抹茶粒度

抹茶粒度即超細茶粉的細度,一般以目數或粒徑的微米尺寸來表示。它決定產品的使用方式或飲茶的口感,一般要求抹茶中粒度達到200目(≤75 μm)的占90%以上。結果表明,6種抹茶試樣(C1、C2、C3、C4、J1和J2)全部通過200目篩(75 μm),分布于200~8 000目(75~1.6 μm)范圍內;而J3和C5、C6試樣通過800目(18 μm)的約占60%,通過2 000目篩(6.5 μm)的約占40%,不能通過5 000目(2.6 μm),這可能與其使用的原料嫩度有關;上海蝴蝶谷抹茶公司產品(C1、C2、C3、C4、J1和J2)通過5 000目(2.6 μm)約占40%,這與使用先進的天然微粉石磨加工技術有關。在抹茶產品感官品質相似的情況下,產品的粒度越細越利于其所含功能成分的價值利用。

2.2 抹茶品質感官審評

表1 抹茶品質的感官評分結果Table1 Results for the sensory evaluation of matcha

對6種抹茶試樣(C1、C2、C3、C4、J1和J2)分別按照干茶色澤、湯色、香氣和滋味4項因子進行感官審評,評分結果見表1。審評結果表明6種抹茶的審評總評分在(85.90±1.44)~(96.90±1.26)之間,高低順序為:J1‘J2>C2>C1‘C3>C4,試樣之間的品質差異明顯(F審評總分=59.169≥F0.01(5,30)=4.51,P≤0.01)。

2個日本抹茶試樣(J1、J2)的4項因子得分和總評分均較高,干茶色澤墨綠有光澤,具有海苔香,滋味鮮爽濃厚,反映了日本抹茶典型的優質特征,這與日本藪北種在原產地生態環境中的優良性狀表達、傳統的稻草覆蓋遮陰方式及精細栽培的技術密切相關。

我國4種抹茶試樣中,C2總評分最高,干茶深綠有光澤,湯色深綠明亮,香氣清香,滋味濃澀回甘;C1、C3的總評分比試樣C2分別降低了2.9%和3.4%,且差異顯著。這說明覆蓋遮陰條件,包括棚架高度、遮陰材料和遮陰程度等均對品質具有明顯的影響。不遮陰的對照試樣(C4)的品質較差,干茶色澤黃綠,光澤度差,湯色較暗,滋味苦澀味較重,其總評分比日本抹茶試樣的均值低10.8%,比國內遮陰抹茶試樣的均值低4.3%。這表明,覆蓋遮陰栽培是生產抹茶的重要基礎條件,即便是最適宜生產抹茶的日本藪北種,如果不覆蓋遮陰栽培,其所制成的抹茶品質都會大幅度下降。

2.3 抹茶香味閾值

圖1 各抹茶的香味感官閾值Fig.1 Flavor threshold of matcha

6種抹茶的香味閾值測定與比較的結果如圖1所示。6種抹茶的香味閾值高低順序為:J2‘C2>J1‘C1‘C3>C4。結果顯示,抹茶試樣C2與感官總評分最高的試樣J2的香味閾值相當;同樣,總評分排位第4、第5的抹茶試樣C1和C3與感官總評分排序第2的抹茶試樣J1的香味閾值也相當。結合抹茶粒度測定數據,可以判斷產生上述差異的原因在于日本抹茶超細磨粉程度低于國產抹茶。這說明抹茶超細磨粉程度越高、粒徑越小,其香味閾值愈大,更利于添加使用;也說明只依賴感官審評不足以評價抹茶的品質。此外,對照試樣C4的香味閾值仍然是最低的,說明遮陰與否確實對抹茶的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2.4 茶樣品品主要品質成分分析

采用全量法測定9個茶樣的主要品質成分含量如表2所示。水浸出物是茶葉中能溶于熱水的可溶性物質的總稱,是表征茶葉滋味成分總體水平的綜合指標。9種茶樣的水浸出物含量在(31.03±0.62)%~(39.24±0.44)%之間,差異極顯著(F水浸出物=158.203>F0.01(8,18)=3.71,P<0.01)。2種日本抹茶試樣J1、J2水浸出物含量較高,分別為(39.24±0.44)%、(37.93±0.26)%,這與其滋味鮮爽濃厚的風味特征密切相關;我國4種抹茶中以C1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達(36.62±0.53)%,C3最低,為(31.03±0.62)%,比C1降低了5.59%,且差異顯著。4種抹茶的原料及采摘加工方式相同,這說明覆蓋遮陰程度對抹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具有較大影響;碾茶、覆蓋蒸青綠茶是抹茶的原材料,其品質的好壞對抹茶品質的優劣具有決定性作用。日本碾茶J3和2個中國覆蓋蒸青茶樣C5、C6的水浸出物含量分別為(31.70±0.21)%、(31.38±0.37)%、(31.05±0.31)%,差異不顯著。由此可見,幾種抹茶原材料間的水浸出物含量差異不顯著,而成品抹茶間的差異極顯著,這可能與抹茶的栽培、加工技術及其成品的粒度有關。

表2 茶樣品品主要品質成分含量Table2 Contents of main quality components in tea samples %

游離氨基酸是構成茶葉鮮爽味的重要成分,是抹茶品質的風味成分與功能成分[1-2]。9種試樣的游離氨基酸含量在(4.16±0.05)%~(13.31±0.36)%之間,差異極顯著(F氨基酸=347.707>F0.01(8,26)=3.29,P<0.01);6種抹茶以試樣J2含量最高,為(13.31±0.36)%,比J1高4.61%,C4最低,僅(4.16±0.05)%,為J1的31.25%,這是由于遮陰能提高茶樹氮代謝水平、增加游離氨基酸含量[3];J3的游離氨基酸含量為(5.22±0.20)%,高于C5(3.37±0.26)%、C6(2.65±0.33)%,這說明覆蓋材料、遮陰條件均對游離氨基酸的累積存在影響。

茶多酚是茶葉中的主要澀味物質,兒茶素是茶多酚的主體成分。一般抹茶的茶多酚含量應大于10%[5],但含量不宜過高,尤其是酯型兒茶素具有較強的澀味與收斂性[21],會降低抹茶滋味的鮮度和醇度,影響食品添加的風味,對抹茶品質不利。抹茶試樣的茶多酚含量均值為(15.38±2.86)%,低于超細綠茶粉(16.78%~22.53%)、普通蒸青綠茶(27.00%~28.50%)和普通炒青綠茶(22.50%~24.00%)[22-24]。9種抹茶試樣的茶多酚含量在(11.92±0.25)%~(19.21±0.15)%之間,差異極顯著(F茶多酚=903.588>F0.01(8,18)=3.71,P<0.01)。比較各茶樣之間差異可知,對照試樣C4的茶多酚含量最高,為(19.21±0.15)%,比遮陰抹茶試樣高8%~55%,這說明通過遮陰控制茶樹碳代謝、抑制茶多酚含量[20],對改善抹茶品質是十分必要的。

酚氨比值是指茶多酚含量與游離氨基酸總量的比值,可反映茶葉滋味的濃度與鮮度的對比關系[22-23]。抹茶滋味要求高鮮,酚氨比值較低對品質有利。6種抹茶(C1、C2、C3、C4、J1和J2)試樣的酚氨比均值為(2.13±0.84),低于超細綠茶粉(3.70~4.60)、普通蒸青綠茶(2.80~5.50)和普通炒青綠茶(5.61~6.72)[22-24]。9種抹茶試樣的酚氨比值在0.94~4.62之間,差異極顯著(F酚氨比= 91.122>F0.01(8,18)=3.71,P<0.01);2種日本抹茶J1、J2試樣的酚氨比值低,且游離氨基酸總量高,故滋味濃醇鮮爽,而對照試樣C4的酚氨比值高,且茶多酚總量高,故滋味較苦澀。

咖啡堿是茶葉苦味特征成分,適量咖啡堿可與茶多酚、氨基酸等成分絡合成鮮爽類物質,在茶葉中一般含量為2%~4%[25]。抹茶滋味要求高鮮,咖啡堿含量稍低對品質有利。試樣的咖啡堿含量為(2.38±0.06)%~(3.19±0.19)%,均值為(2.76±0.27)%,含量相對較低;各樣品間差異極顯著(F咖啡堿=5.429>F0.01(8,18)=3.71,P<0.01),J1的咖啡堿含量最高,為(3.19±0.19)%,極顯著高于其他抹茶試樣。可溶性糖是茶湯甜味的主體物質,對滋味具有增加醇度、抑制苦澀味的作用,在加工過程中,與氨基酸等反應形成香氣物質,使茶味鮮甜回甘,其含量與葉片嫩度有關,更受加工方法的影響[25-26]。一般綠茶中可溶性糖含量約為0.8%~4%[25],6種抹茶的可溶性糖含量在(1.74±0.06)%~(5.37±0.15)%范圍內,其中C2的含量最高,為(5.37±0.15)%,C3次之,為(4.02±0.15)%,J1最低,為(1.74±0.06)%。抹茶試樣的可溶性糖總量變化幅度較大,其原因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抹茶呈天然翠綠色,故添加于食品用于著色或改善色澤,是抹茶的重要品質指標。葉綠素是抹茶翠綠的主要色素物質。試樣的葉綠素總量均值為(0.88±0.08)%,其含量高于超細綠茶粉(0.12%~0.16%)、普通蒸青綠茶(0.60%~0.68%)和普通炒青綠茶(0.36%~0.44%)[22-24]。6種抹茶的葉綠素總量在(0.77±0.03)%~(0.93±0.06)%之間,差異極顯著(F葉綠素總量=9.565>F0.01(8,18)=3.71,P<0.01)。其中,J1、J2的葉綠素總量較高,在0.90%以上;而4個國產抹茶樣中,C2含量最高,為(0.90±0.07)%,C3次之,為(0.82±0.05)%,C4最低。葉綠素a(呈深綠色)和葉綠素b(呈黃綠色)是葉綠素的2種重要組分,兩者在試樣中的含量分別為(0.4 4±0.0 3)%~(0.5 1±0.0 5)%和(0.32±0.04)%~(0.44±0.05)%,兩者的比值范圍為(1.12±0.13)~(1.49±0.17),較一般綠茶低(2.00~3.00)[24]。研究認為覆蓋遮蔭、適當的降低光照強度,可改變葉綠素生物合成的前體物質,使葉綠素總量增加、葉綠素a∶葉綠素b值下降[25-26],利于形成抹茶“三綠”的品質特征。

粗纖維是茶葉質量指標之一,粗纖維呈白色,含量過高會降低綠色、影響口感,對品質不利。一般綠茶的粗纖維素含量在9%~15%之間[27]。9種試樣的粗纖維含量均值為(8.70±0.41)%,比一般綠茶的粗纖維含量低,6種抹茶的粗纖維含量范圍為(6.94±0.45)%~(10.86±0.52)%,各茶樣之間差異極顯著(F粗纖維= 35.616>F0.01(8,26)=3.29,P<0.01),其中C4最高,為(10.86±0.52)%,極顯著高于其他試樣。

2.5 抹茶氨基酸組分分析

茶葉中游離氨基酸組分與滋味鮮爽度的類型有關[28],其中,茶氨酸約占游離氨基酸總量的70%,是茶葉中特有氨基酸,具焦糖香和鮮爽味,一般占茶葉干質量的1%~2%,某些名優茶含量可超過2%[27]。其次為谷氨酸、精氨酸、絲氨酸、天冬氨酸等[27]。J2和C2抹茶樣品氨基酸組分的對比分析結果見表3,共有18種氨基酸被檢出。

表3 抹茶的游離氨基酸組分比較分析Table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n matcha mg/kg

由表3可知,2種抹茶樣品中的茶氨酸含量均最高,分別占總含量的2.50%和1.76%,其次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均在3000 mg/kg以上。J2中游離氨基酸組分高于1000 mg/kg的組分有: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蘇氨酸、絲氨酸、丙氨酸;在500~1000 mg/kg之間的有半胱氨酸;在200~500 mg/kg之間的有賴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組氨酸、γ-氨基丁酸、酪氨酸;小于100 mg/kg的僅有甘氨酸。C2中游離氨基酸組分高于1000 mg/kg的有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在500~1000 mg/kg之間的有精氨酸、絲氨酸;在200~500 mg/kg之間的有蘇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小于100 mg/kg的有組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

對比分析2種抹茶可知,J2的游離氨基酸組分含量均高于C2,且J2中天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等幾種酸甜味氨基酸含量較C2高50%以上,具有新茶香的甲硫氨酸含量也相對較高,比C2高83%,具有花香的丙氨酸、組氨酸較C2高180%以上。這說明J2不僅氨基酸總量較高,且氨基酸組分配比也更佳,是其清香、甘爽特征的重要物質基礎。

3 結 論

6種抹茶粉的粒徑分布于75~1.6 μm,達到超細微粉水平;感官審評總分在(85.90±1.44)~(96.90±1.26)之間,香氣閾值在1 500~2 500之間,試樣之間的感官品質差異明顯;2個日本抹茶試樣(J1、J2)評分均較高,干茶色澤墨綠、有光澤,具有海苔香,滋味鮮爽濃厚;我國抹茶試樣C2以2.0 m高架寒紗覆蓋栽培,其品質最佳,干茶色澤深綠、有光澤,湯色深綠明亮,具有清香香氣,滋味濃澀回甘。因此覆蓋遮陰栽培是一項重要的栽培條件。

6種抹茶的主要品質成分含量表明,抹茶的內含物質豐富,水浸出物含量較高,均值為(35.63±2.94)%;茶滋味高鮮,游離氨基酸總量較高,均值為(7.20±3.42)%;抹茶色澤翠綠,試樣葉綠素總量含量高,均值為(0.85±0.07)%,且葉綠素a的含量較高,葉綠素a∶葉綠素b范圍為(1.12±0.13)~(1.49±0.17);產品質地細,粗纖維含量較低,均值為(8.70±0.41)%。抹茶的氨基酸組分種類豐富,多達18種,組分含量達1 000 mg/kg以上的有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蘇氨酸、絲氨酸、丙氨酸7種。

與日本抹茶產品相比,中國抹茶產品質量尚需提高,需要從茶園生態環境及其生產的品種、栽培、采摘和制造等全過程進行深入研究,加強品控管理,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

[1] 安徽農學院. 制茶學[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8: 202-203.

[2] 張堂恒. 中國茶學辭典[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32.

[3] 陳宗懋. 中國茶經[M].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1992: 119.

[4] 尹春英, 劉乾剛. 抹茶溯源及其利用[J]. 茶葉科學技術, 2008(2): 13-15.

[5] 來明喬, 萬景紅. 抹茶的特點及在食品中的應用[J].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07(2): 343-344.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T 6688—1986 粒狀分子篩粒度測定方法[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1986.

[7] 龔淑英. 日本感官審評茶葉的方法及特點[J]. 中國茶葉加工, 2001(4): 50-51.

[8] IKEDA G, NAGAI H, SAGARA, Y. Development of food kansei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designing tastes and flavors of green tea beverage[J].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2004, 10(4): 396-404.

[9] KANEKO S, KUMAZAWA K, HOFMAN T, et al. Molecular and sensory studies on the umami taste of Japanese green tea[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6, 54(7): 2688-2694.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T 22366—2008感官分析 方法學 采用三點選配法(3-AFC)測定嗅覺、味覺和風味覺察閾值的一般導則[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9.

[11] 曾小磊, 蔡云龍, 陳國光, 等. 臭味感官分析法在飲用水測定中的應用[J]. 給水排水, 2011, 37(3): 14-18.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T 8305—2002茶水浸出物測定[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2.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T 8313—2002茶茶多酚測定[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2.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T 8312—2002茶咖啡堿測定[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2.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T 8314—2002茶游離氨基酸總量測定[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2.

[16] 鐘蘿. 茶葉品質理化分析[M].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9: 449-451.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T 8310—2002茶粗纖維測定[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2.

[18] 林雪玲, 程朝輝, 黃才歡, 等. 茶氨酸對小鼠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J].食品科學, 2004, 25(5): 171-173.

[19] 龔自明, 王雪萍, 高士偉, 等. 湖北名優綠茶氨基酸組分分析[J]. 湖北農業科學, 2011, 50(21): 4419-4421.

[20] 潘根生, 高人俊. 茶樹遮蔭生理生化變化[J]. 茶葉科學, 1986, 6(2): 1-6.

[21] WEISS D J, ANDERTON C R. Determination of catechins in matcha green tea by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3, 1011(1): 173-180.

[22] 宛曉春. 茶葉生物化學[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 9-57.

[23] 施兆鵬. 茶葉審評與檢驗[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0: 36-75.

[24] 陳椽. 中國名茶研究選集[M]. 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 1985: 211-224.

[25] 舒華, 王盈峰, 張士康, 等. 遮蔭對茶樹新梢葉綠素及其生物合成前體的影響[J]. 茶葉科學, 2012, 32(2): 115-121.

[26] 張文錦, 梁月榮, 張方舟, 等. 覆蓋遮蔭對烏龍茶產量、品質的影響[J].茶葉科學, 2004, 24(4): 276-282.

[27] SMIECHOWSKA M, DMOWSKI P. Crude fiber as a parameter i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ea[J]. Food Chemistry, 2006, 94(3): 366-368.

[28] SCHARBERT S, JEZUSSEK M, HOFMANN T. Evaluation of the taste contribution of theaflavins in black tea infusions using the taste activity concept[J].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4, 218(5): 442-447.

Sensory Evalu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tcha

LIU Dong-na1, NIE Kun-lun1, DU Xiao1,2,*, CHANG Ju1, LI Shuang-ling1
(1. R & D Center, National Tea Inspection Center (Sichuan),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China; 2. National Tea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Sichuan), Ya’an 625014, China)

The quality of samples of 6 matchas and 3 tenchas was analyzed by sensory evaluation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was evaluated by conventional assays and amino acid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6 kinds of matcha ranged from 75 μm to 1.6 μm, reaching ultrafine powder level. The sensory evaluation scores were (85.90±1.44)–(96.90±1.26), according with the sensory quality standard of matcha. The flavor threshold values ranged from 1 500 to 2 500. A wide variety of components were detected in matcha samples in abundant quantities, and the amount of water extracts was high, being averaged at 35.63%. The taste of matcha was described as highly refreshing and the total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s was relatively high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7.20%. In total, 18 amino acids in matcha were detected, including 7 ones more than 1 000 mg/kg, such as theanine, glutamate and others. The color of matcha was verdure due to the abundance of total chlorophyll (averaged at 0.85%). Moreover, the ratio of chlorophyll a to chlorophyll b (CHLa:CHLb) was high and ranged from (1.12±0.13) to (1.49±0.17). The texture of matcha samples was fine and the crude fiber content was low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8.70%. Compared with Japanese matcha products,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atcha products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Further investigations with respect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ea garden, species, cultivation, picking and control management in matcha production are need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atcha products.

matcha; threshold of flavor; sensory evaluation; compositional analysis

S571.1

A

1002-6630(2014)02-0168-05

10.7506/spkx1002-6630-201402031

2013-03-06

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3BAD20B07)

劉東娜(1989—),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茶葉加工與貿易。E-mail:liudongna000@163.com

*通信作者:杜曉(1963—),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茶葉精深加工。E-mail:duxiao@vip.163.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18在线| 激情综合激情|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日韩免费成人|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国内黄色精品| 欧美精品xx| 97国产在线视频|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成人日韩精品| 色噜噜中文网| 六月婷婷综合|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国产在线观看99|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国产毛片网站| av色爱 天堂网| 午夜啪啪网| 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国产亚洲精|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天天爽免费视频|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www.亚洲国产|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 久久黄色一级片|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亚洲成人播放|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91精品人妻互换| 国产性爱网站| 九九热在线视频|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日韩高清欧美|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亚洲香蕉久久|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91色爱欧美精品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