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浩,李小林,2,*,邱 璐,侯 吉,錢大鈞,汪 習,管 宇,邵 倩,周 萍,朱 昫
(1.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上海 200135;2.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上海 200032)
不同國家和組織食品標簽技術法規(guī)的比較
鄭 浩1,李小林1,2,*,邱 璐1,侯 吉1,錢大鈞1,汪 習1,管 宇1,邵 倩1,周 萍1,朱 昫1
(1.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上海 200135;2.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上海 200032)
食品標簽已成為發(fā)達國家重要的技術貿易措施之一,各個國家紛紛加強了對食品標簽的管理,食品標簽問題已對我國食品出口貿易產生重要影響。本文概述了食品法典委員會和我國食品出口主要貿易國家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加拿大以及中國的食品標簽技術法規(guī),比較不同國家食品標簽相關技術法規(guī)的差異,著重比較食品標簽中過敏原、轉基因及營養(yǎng)標簽等內容的差異,以期為我國食品出口企業(yè)、相關協(xié)會提供幫助,也為相關食品標簽管理部門制定食品標簽標準及相關政策等提供參考。
食品標簽;食品安全;技術貿易措施;法規(guī)
食品標簽是預包裝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圖形、符號,以及一切說明物,是向消費者表明食品特征的一種重要形式。食品標簽可以作為消費者購買食品的重要參考,也是消費者知情權的重要保障[1-2]。近年來,人們對食品標簽的日益關注,食品標簽已成為設置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個國家對食品標簽內容以及格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我國食品出口貿易因食品標簽問題而被進口國扣留、退貨、銷毀甚至全面封殺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由于食品企業(yè)對標簽標識缺乏重視,標簽管理不善,隨意、夸大標識或不真實標識等原因導致因標簽問題而產生貿易糾紛,造成食品出口貿易重大經濟損失[3-4]。加強對國內外食品標簽的技術法規(guī)進行研究,特別是歐盟、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主要貿易國家的食品標簽技術法規(guī)的研究對于政府食品標簽監(jiān)管部門、食品進出口企業(yè)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文對上述國家的食品標簽技術法規(guī)進行研究,比較國內外不同國家或組織食品標簽法規(guī)的差異,對于促進我國食品標簽法規(guī)的發(fā)展、積極應對國外食品標簽相關技術貿易措施、促進我國食品出口貿易等方面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1.1 食品法典
食品法典委員會(the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是在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共有框架下的政府間組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下設食品標簽法典委員會是制定國際食品標簽標準的國際機構,負責起草所有食品的標簽規(guī)定,審議、修改及簽署法典委員會起草標簽標準的具體規(guī)定、規(guī)范和指導方針,研究食品法典委員會分配的特定標簽、食品聲明和誤導性描述的食品廣告等問題。CAC標準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其已成為很多國家制定相關標準的依據,主要內容為各國廣泛采用。 CAC關于食品標簽的法規(guī)主要有《預包裝食品標識通用標準》(CODEX STAN 1—1985, Rev.1991)、《食品添加劑自身銷售標識通用標準》(CODEX STAN 107—1981)、《產品宣稱通用導則》(CAC/GL 1—1979, Rev.1991)、《營養(yǎng)標識導則》(CAC/GL 2—1985, Rev.1993, Amended 2006)、《營養(yǎng)和健康宣稱使用導則》(CAC/GL 23—1997, Rev.1—2004)等。
1.2 美國
美國對食品標簽的管理按照食品類別進行監(jiān)管,其中美國衛(wèi)生和人類服務部食品藥品管理局、農業(yè)部食品安全檢驗局等部門是食品標簽的主要管理部門。食品標簽的法規(guī)標準主要有《聯(lián)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和《美國聯(lián)邦法規(guī)》兩大通用標準,其他法規(guī)如《合理包裝和標簽法》、《營養(yǎng)標簽和教育法》、《膳食補充劑健康和教育法》、《食品過敏原標簽和消費者保護法》等。美國聯(lián)邦食品法規(guī)第21章第10l部分中食品標簽內容是美國食品標簽法規(guī)的實施細則,其對食品標簽進行了詳細說明。
1.3 歐盟
歐洲委員會健康與消費者保護總司、食物鏈及動物健康常委委員會及歐洲食品安全局是歐盟食品標簽的管理機構。歐盟關于食品標簽的法規(guī)包括了各類食品標簽的共同內容和各類各種特定的食品的標簽的法規(guī)。如食品標簽的通用規(guī)定、食品標簽的營養(yǎng)標識規(guī)定、巧克力標簽法規(guī)等。歐盟的食品標簽法規(guī)通常有指令和條例兩種形式,歐盟對于條例和指令的修訂都會以新的條例和指令的形式頒布。由于歐盟的食品標簽法規(guī)是為一個地區(qū)性經濟共同體制定的,故在食品進入這一地區(qū)時,標簽不僅要遵守歐盟法規(guī),還要符合具體輸入國的規(guī)定。歐盟關于食品標簽橫向法規(guī)如2000/13/EC關于各成員國食品標簽說明及廣告的統(tǒng)一法案、90/496/EEC關于食品營養(yǎng)標簽的指令、EC/1924/2006關于食品營養(yǎng)及健康聲明等;縱向的食品標簽法規(guī)如2009/41/EC 關于麩質不耐受人群可用食品的成分和標簽等。
1.4 日本
日本擁有較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guī)體系和食品標識制度,對食品標簽的要求較為嚴格《日本食品安全法規(guī)及食品標簽標準淺析》。日本食品標簽管理機構包括厚生勞動省醫(yī)藥食品局的食品安全部、農林水產省消費安全局、公平交易委員會事務總局交易部、食品安全委員會消費者廳等。日本主要的食品標簽法規(guī)主要包括:《有關農林物資的規(guī)格化和品質表示的正當化法律的部分修正案》、《食品衛(wèi)生法(表示基準)》、《健康增進法(營養(yǎng)表示基準)(任意表示)》等,而其他法規(guī)如《農林物資規(guī)格化和質量表示標準法》、《營養(yǎng)改善法》、《計量法》和《反不公平饋贈和誤導法》中也有涉及到食品標簽的相關規(guī)定。
1.5 韓國
韓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是韓國食品標簽管理的主要機構,其負責定期制定并執(zhí)行食品相關標簽標準及不斷增加和修改食品標簽相關標準。韓國關于食品標簽的法律主要包括《食品衛(wèi)生法》、《食品衛(wèi)生法實施條例》、《食品法典》、《食品標簽標準》、《轉基因食品標識基準》等。《韓國食品標簽標準》全面詳細描述了韓國的食品標簽要求,并包括對進口食品標簽的要求。
1.6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澳大利亞、新西蘭兩國政府于1996年共同設立了橫跨兩國的獨立法定機構-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管理局,其負責制定澳大利亞新西蘭兩國統(tǒng)一的食品標準法典《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標準法典》和其他管理規(guī)定?!栋拇罄麃喰挛魈m食品標準法典》中的《標簽和其他信息要求》對食品標簽的通用要求作了具體規(guī)定,主要可分為三大類:通用標簽標準、產品標簽標準和過渡性的食品標簽標準。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食品標簽必須符合《食品標準法典》的相關規(guī)定,同時兩國還制定了詳盡的縱向食品法規(guī)和標準。例如澳大利亞《貿易(商品說明)法》包含對某些進口產品的通用標簽規(guī)定,新西蘭《Wine Regulations 2006(SR 2006/147)》對新西蘭酒類標簽做出具體規(guī)定。
1.7 加拿大
加拿大食品檢驗署是加拿大聯(lián)邦政府最大的食品監(jiān)管機構,其食品標簽管理的主要法規(guī)如《加拿大食品和藥品法》、《消費品包裝和標簽法》、《加拿大食品標簽和廣告指南》等。既包含食品標簽和廣告通用規(guī)定,同時也詳細規(guī)定了縱向的法規(guī)如營養(yǎng)標簽、酒精飲料標簽、加工果蔬標簽、蜂蜜等。此外,加拿大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還相應頒布了《加拿大食品藥品法案》、《加拿大食品藥品條例》、《消費者包裝和標簽條例》、《加拿大營養(yǎng)標簽手冊》、《加拿大進口魚類包裝要求》等,這些法規(guī)也涉及食品標簽標識的內容。
1.8 中國
我國食品安全管理采取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行政管理體制。食品標簽管理屬于食品安全管理范疇,由多個行政機構共同管理,工商部門負責國內市售食品標簽抽查,質檢系統(tǒng)負責國內生產食品和進出口食品標簽檢驗,衛(wèi)生部負責保健功能食品標簽的管理等?,F(xiàn)行的食品標簽標準主要有GB7718—2011《食品標簽通用標準》、GB13432—2004《特殊膳食用食品營養(yǎng)標簽》和GB 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等。
2.1 共性
各國食品標簽的標識內容基本按照食品法典委員會推薦的標簽要求,均有食品標簽的總體要求、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瀝干物、標簽版面格式、食用方法、貯藏方法、保質期、產品本身特定要求等通用方面的要求,具體如表1所示。但不同的是各國一些具體的食品標簽要求上有一些差異,根據各國具體國情要求進行標注,如食品標簽的語言要求、標簽版面格式等內容,不同國家有所區(qū)別。如加拿大要求在食品標簽上所有信息以兩種官方語言法語及英語表示,韓國要求食品標簽須用不能抹掉的墨水印制、刻印或燒印等,須用韓文標識等。
2.2 不同國家或組織食品標簽重點內容比較
2.2.1 過敏原
近年來,食品中的過敏原受到各個國家的關注和重視,嚴格對過敏原進行標注將成為工業(yè)食品的重要發(fā)展趨勢[13-15]。發(fā)達國家對食品標簽過敏原標準越來越嚴格,其已成為設置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的重要手段[16-17]。一些國際組織、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國家相繼出臺過敏原相關法規(guī),要求對食品中過敏原成分進行標注。本文表2比較不同國家或組織關于食品標簽過敏原信息標注要求。
2.2.2 轉基因

表1 不同國家或組織食品標簽標識內容的要求Table 1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tents of food labeling in different countries

表3 不同國家或組織食品標簽法規(guī)對營養(yǎng)標簽標識內容的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regulations on nutrition labeling in different countries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由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爭議,科學研究尚不能給出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肯定結論,各個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態(tài)度不相同。轉基因食品標識是轉基因食品管理的重要內容,其體現(xiàn)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22],在食品標簽中轉基因成分的標識問題上各個國家采取的態(tài)度亦不相同,如表2。歐盟、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家對轉基因成分的標注均有嚴格的限制,而美國認為轉基因食品同傳統(tǒng)食品一樣安全,直到2001年才出臺轉基因食品自愿標簽指南,同時美國的轉基因食品標簽分為轉基因食品自愿標簽和非轉基因食品自愿標簽。我國農業(yè)部《農業(yè)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要求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注。各國對轉基因食品標注法規(guī)的差異應引起關注[23-25]。
2.3 營養(yǎng)標簽
食品營養(yǎng)標簽是指消費者能夠了解產品營養(yǎng)特性的標簽內容,包括營養(yǎng)成分標識、營養(yǎng)信息或營養(yǎng)聲明和營養(yǎng)成分功能聲稱[29-30]。營養(yǎng)標簽是食品標簽的一部分,消費者通過營養(yǎng)標簽正確地選擇用于自己營養(yǎng)需要的食品,以達到合理營養(yǎng)和保障健康的目的。營養(yǎng)標簽的內容主要包括食品營養(yǎng)成分及營養(yǎng)、健康聲明等,營養(yǎng)成分標識即標準化的營養(yǎng)素列表;營養(yǎng)聲明指表明、提示或暗示產品營養(yǎng)特性的文字說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食品的營養(yǎng)性能更為關注,各國均加強食品營養(yǎng)標簽的法規(guī)標準的修訂和完善工作,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均是強制性實施營養(yǎng)標簽制度的國家。營養(yǎng)標簽的標識內容大多數國家均要求標識熱量、蛋白質、總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本營養(yǎng)物質,而有的國家對營養(yǎng)成分的標識要求更加細化,增加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等。對于健康聲稱,各個國家相關法規(guī)有差異。但各個國家均對此采取審慎的態(tài)度,要求食品標簽不得宣傳食物中營養(yǎng)物質(或成分)與疾病的關系,以免誤導消費者[31-33]。部分國家或組織食品標簽法規(guī)對營養(yǎng)標簽標識的內容比較見表3。
世界各國對食品標簽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隨著國外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和對國內貿易保護的考量,世界各國均針對食品標簽標識制定相關法規(guī),如涉及食品過敏原、轉基因產品標識,食品營養(yǎng)與健康聲明等,由此所引發(fā)的貿易糾紛不斷增多,某些發(fā)達國家利用包裝和標簽法規(guī)給出口國設置多種技術貿易壁壘。隨著這些食品標簽方面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不斷出臺,這些均給進口商品增加技術和費用負擔,給我國食品出口企業(yè)造成一定損失。對不同組織和國家食品標簽技術法規(guī)進行研究,熟悉它們食品標簽法規(guī)的重點內容,特別是其基于本國國情而制定的食品標簽特殊規(guī)定,這些內容應引起出口企業(yè)及相關食品監(jiān)管部門的重視。由于食品標簽已成為多個國家設置重要的技術貿易措施,食品標簽中對過敏原成分、轉基因成分以及營養(yǎng)標簽的信息是食品標簽的重要內容,也是最易為進出口企業(yè)忽視的重要方面。為此,政府部門及相關企業(yè)應當及時跟蹤了解主要貿易國家食品標簽規(guī)定及變化更新,及時向企業(yè)宣貫各國的食品標簽的技術貿易措施,以期為企業(yè)能夠及時規(guī)避發(fā)達國家的技術貿易措施壁壘提供幫助。同時,我國企業(yè)在把好產品質量關的同時,還需要增強標簽意識,密切關注主要出口國標簽法規(guī)的進展,多渠道把握出口國的食品標簽的管理規(guī)定,規(guī)范出口食品標簽,積極主動地采取應對措施,符合輸入國的相關法規(guī)要求[34]。
食品標簽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其展示不同食品的特征及功能,對于合理引導消費者選擇食品、維護消費者的正當權利、保護消費者的健康、促進食品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國基于不同國情制定了食品標簽技術法規(guī)的規(guī)定,規(guī)范食品標簽的使用,對此,相關政府部門和食品出口相關企業(yè)應當重視食品標簽的重要性,積極收集國內外不同國家或組織食品標簽技術法規(guī)的更新和發(fā)展,這些對于保障消費者權益及促進我國食品出口貿易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1] LANDO A M, LO S C. Single-larger-portion-size and dual-column nutrition labeling may help consumers make more healthful food choices[J]. J Acad Nutr Diet, 2013, 113(2): 241-250.
[2] MORLEY B, MARTIN J, NIVEN P, et al. Public opinion on foodrelated obesity prevention policy initiatives[J]. Health Promot J Austr, 2012, 23(2): 86-91.
[3] 丁朵朵. 淺議食品標簽法規(guī)對國際食品貿易的影響[J]. 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 2003(2): 30-32.
[4] 董新昕, 楊月欣, 王強. 美國食品標簽技術貿易措施對我國出口食品貿易的影響[J]. 食品科學, 2009, 30(15): 241-244.
[5]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General standard for the labelling of prepackaged foods (codex stan 1-1985, amendment.7-2010)[S]. 2010. [6]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FR -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title 21,volume 2 part 101 food labeling[S]. 2012.
[7]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Regulation (EU) No 1169/2011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5 October 2011[S]. 2011.
[8] 日本農林水産省. 農林物資の規(guī)格化及び品質表示の適正化に関する法律(JAS法), the Japanese agricultural standards (JAS)[S]. 平成14年.
[9] Korea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Foods labeling standards[S]. 2010.
[10] The Office of Legislative Drafting and Publishing, Attorney General’s Department, Canberra. Act No. 118 of 1991, Australia New Zealand food standards code[S]. 1991.
[11] The Minister of Justice, Canada. Consumer packaging and labelling act, amended on November 29, 2011[S]. 2011.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 GB 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S]. 2012.
[13] GENDEL S M. Comparison of international food allergen labeling regulations[J].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12, 63(2): 279-285.
[14] BARNETT J, MUNCER K, LEFTWICH J. Using ‘may contain’labelling to inform food choic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nut allergic consumers[J]. BMC Public Health, 2011, 11: 734.
[15] CUCU T, JACXSENS L, de MEULENAER B. Analysis to support allergen risk management: which way to go?[J]. J Agric Food Chem, 2013, 61(24): 5624-5633.
[16] 馮馨. 論食物過敏原標簽對中國食品出口的影響[J]. 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 2010(20): 129-130.
[17] 許軍, 黃淵濤, 林小煒, 等. 國內外食品過敏原標簽標注情況研究[J].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09(13): 354-356.
[18]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enter for Food Safety and Applied Nutrition. Food allergen labelling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04(public law 108-282, title II)[S]. 2004.
[19]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Commission directive 2007/68/EC of 27 November 2007[S]. 2007.
[20] 日本消費者庁.アレルギー物質を含む加工食品の表示ハンドブック[S]. 平成22年3月改訂.
[21] National Standard of Canada. Voluntary labelling and advertising of foods thant are and are not product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Canadian general standards board - CAN/CGSB-32[S]. 2004.
[22] 侯守禮, 顧海英. 轉基因食品標簽管制與消費者的知情選擇權[J].科學學研究, 2005, 23(4): 461-466.
[23] 宋林, 楊昌舉, 胡品潔. 轉基因食品標識與管理[J]. 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 2005(6): 9-12.
[24] Regulation (EC) No 1830/ 2003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2 September 2003 concerning the traceability and labell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and the traceability of food and feed products produced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and amending directive 2001/18/ EC, article 4, 5[S]. 2001.
[25] CARTER C A, GRU?RE G P. International approval and labeling regulation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n major trading countriesregulati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economics and policy[J].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olicy, 2006, 30: 459-480.
[26] 韓國食品醫(yī)藥品安全廳. 轉基因食品標識基準[S]. 2001.
[27] National Standard of Canada. Voluntary labelling and advertising of foods thant are and are not product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Canadian general standards board - CAN/CGSB-32[S]. 2004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農業(yè)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S]. 2002.
[29] 何學軍, 楊月欣. 食品營養(yǎng)標簽現(xiàn)狀及衛(wèi)生監(jiān)督對策[J]. 中國衛(wèi)生監(jiān)督雜志, 2005, 12(5): 369-372.
[30] AGGETT P J, HATHCOCK J, JUKES D. Nutrition issues in codex: health claims, 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 and WTO agreements: a conference report[J]. Eur J Nutr, 2012, 51 (Suppl 1): 1-7.
[31] FULGONI V L, MILLER G D.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food labeling[J]. Am J Clin Nutr, 2006 83(Suppl 5): 1215-1216.
[32] BUTTRISS J L, BENELAM B. Nutrition and health claims: the role of food composition data[J]. Eur J Clin Nutr, 2010, 64(Suppl 3): 8-13.
[33] STORCKSDIECK GENANNT BONSMANN S, CELEM?N L F, LARRA?AGA A, et al. Penetration of nutrition information on food labels across the EU-27 plus Turkey[J]. Eur J Clin Nutr, 2010, 64(12): 1379-1385.
[34] HOBBS J E, KERR W A. Consumer information, labell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food products[J]. Food Policy, 2006, 31(1): 78-89.
Comparative Studi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od Labeling
ZHENG Hao1, LI Xiao-lin1,2,*, QIU Lu1, HOU Ji1, QIAN Da-jun1, WANG Xi1, GUAN Yu1, SHAO Qian1, ZHOU Ping1, ZHU Xu1
(1. Shangh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Shanghai 200135,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Food label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each country has strengthened the management of food labeling. Food labeling has a great impact on China’s export trade of food products. In this paper, we have summarized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od labeling of the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 and other major trade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 EU, Japan, Korea,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Canada and China, and compared the regulation difference among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food allergen labeling, GM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nd nutrition labeling.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provide helpful information for food manufactures and relevant food associations and provide guidelines for relevant management departments to establish food labeling standards and policies compatible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food labeling; food safety; technical trade measure; technical regulations
TS206
A
1002-6630(2014)01-0277-05
10.7506/spkx1002-6630-201401055
2013-01-17
上海市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專項(11TBT017);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科技項目(HK001-2013)
鄭浩(1973—),男,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為WTO技術貿易措施應對。E-mail:zhengh@shciq.gov.cn
*通信作者:李小林(1980—),男,工程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E-mail:lixl@shciq.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