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有著20年軍齡,時任成都市金牛區人民武裝部副部長的陳啟琳,離開部隊轉業到四川省紀委監察廳工作。
為適應從部隊到地方、由領導干部到辦事人員的角色轉變,陳啟琳潛心思考、用心工作。被安置到省紀委監察廳后,他先后在糾風室、效能室、機關黨委工作,當過辦事員、副主任,擔任機關黨委副書記,不管是崗位調整還是職務變化,他始終勤學善思、不斷總結,任勞任怨、盡職盡責。
10年來,陳啟琳先后起草領導講話、調研報告等文稿60余萬字,撰寫的《弘揚井岡山精神,永葆共產黨本色》《無愧時代要求,爭做忠誠衛士》等文稿被省級以上報刊發表,6篇學習體會先后在中紀委北戴河培訓中心、省紀委監察廳、省政協機關、省委黨校等6個單位交流發言或作輔導報告,其中1篇榮獲省紀委征文一等獎。
2004年,在轉業去向的“十字路口”, 陳啟琳主動放棄到成都地稅局等待遇較好的市級部門工作機會,通過參與公開選拔,選擇了從事紀檢監察事業。
剛到省紀委監察廳工作的第一年,他便翻山越嶺、長途跋涉,深入基層了解情況,累計出差達130余天,顧不上照料年近八旬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10年來,為了事業和工作,他足跡遍布全省21個市州100多個縣市區,行程15萬余公里。有時為了完成一篇重要文稿,他兢兢業業,忘我工作,3天3夜通宵達旦;為了調查掌握某一事件的真相,他一天輾轉數百公里;為了維護群眾利益,他經常深入農戶同吃同住;在下基層督促檢查工作中,他堅持原則、不徇私情。
多年來,陳啟琳還積極參與扶貧幫困、義務獻血等公益事業,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貧困地區幫扶工作,探索總結了“治窮與治愚、扶貧與扶智、輸血與造血、當前與長遠”相結合的扶貧幫困新路子,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

從事糾風工作期間,陳啟琳積極參與維護社會穩定,治理涉農涉企負擔、教育亂收費和公路“三亂”等工作,全力維護企業和群眾利益,他和同事們建立省市縣和企業“四位一體”監督體系的創新探索,受到國務院有關部門肯定。他參與組建行政效能監察室,制定《行政效能投訴處理辦法》,推進實現電子監察對象“無盲區”、監察范圍“無死角”、監察事項“無空白”,促進了行政效能機制建設。他及時受理群眾訴求并跟蹤督辦,先后成功化解3起重訪,避免2起群體性事件的發生。他所在的效能室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效能建設先進集體”,連續3年被省紀委監察廳評為“先進集體”和“先進黨支部”。
任機關黨委副書記兩年來,陳啟琳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注重機關人文關懷,制定了《黨員干部談心交心制度》《機關黨建工作述職制度》等,著力將機關黨委建成大家信賴的“黨員干部之家”,受到省紀委監察廳主要領導和省委有關部門的肯定。機關黨委分別被省委和省紀委監察廳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
陳啟琳思想政治素質好,黨性大局觀念強。他對組織和領導忠誠負責,知恩感恩;對同志和部屬坦誠相待,和諧共事。他心系群眾、關注民生,竭誠為駐地社區群眾和機關干部職工排憂解難,使機關黨建工作不斷創新發展。他不計得失、樂于奉獻,連續5年未休一次完整的公休假。
近幾年,陳啟琳的母親和大嫂大哥相繼去世,他強忍悲痛,沒有耽誤手中的工作。家在農村的二哥身患帕金森綜合癥16年,長年累月與病床相伴,他平時只有打電話關心安慰。2013年女兒高考期間,機關黨委正全力以赴承擔機關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和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他經常加班加點,無暇過問女兒的備考情況。女兒高考后突發闌尾炎,他仍堅守崗位,處理完工作后才去醫院照看,用行動詮釋了“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
今年5月,陳啟琳被國務院軍轉工作小組、中組部、人社部、總政治部授予“全國模范軍隊轉業干部”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