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曹素妨

中文新聞信息標準化對我國新聞事業可持續發展,提升我國中文新聞信息的傳播能力,促進媒體融合,提升我國傳媒科技的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12月18至19日,全國中文新聞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稱“新標委”)在京召開2014年年會,會議由全國新標委常務副主任委員、新華社技術局局長呂銳主持,全國新標委主任委員、原新華社副社長路建平,國家標準委工業標準二部劉大山處長等領導到會并講話,中國新聞技聯名譽理事長孫寶傳,中國新聞技聯理事長謝勝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委副主任何宗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廣播電視規劃院副院長謝錦輝,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研究院王立建,新華社技術局副局長陳明祥等新標委領導出席會議,新標委全體委員、觀察成員、相關企事業單位代表以及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參加會議,與會代表圍繞“中文新聞技術標準”的制定、推廣和發展等事宜進行了廣泛交流和研討。
全國新標委主任委員路建平在致辭中代表新標委對出席本次年會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和新聞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對國家標準委給予新標委工作的關心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謝,并對新標委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見。
走一體化融合發展道路,是新聞信息領域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重大機遇,對此,路建平表示,媒體深度融合,首先需要的就是標準,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以統一的技術標準為手段,對產業鏈進行一體化整合,解決資源融通共享,是媒體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
標準化是信息化的重要基礎,是現代社會工業化進程助推劑。中宣部將“中文新聞信息標準體系建設”作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國標委也將體系建設作為2014年的標準化工作要點。新標委積極響應,牽頭組織成立了中文新聞信息標準體系課題組。課題組走訪調研了通訊社、報業、廣播電視、網絡媒體等傳媒行業,邀請眾多新聞技術專家組織了多次交流探討活動,在較為全面、準確地了解我國新聞行業的標準化現狀和需求的基礎上,完成了《中文新聞信息標準體系》的建設和編制。
路建平表示,長期以來,中文新聞信息的標準化工作缺乏科學的整體規劃,《中文新聞信息標準體系》的編制,標志著一個涵蓋全行業的、內容劃分科學合理的標準體系框架的已基本形成,必將會為下一步開展重要技術標準研制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該體系重點著眼于打通行業界限和產業鏈條,關注產業發展的技術和業務共性,應作為我國整個傳媒行業的標準化工作指導。
“新標委要緊緊圍繞《中文新聞信息標準體系》的框架,結合技術發展方向、工程建設需求,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推動相關標準制定,逐步建立健全我國新聞信息標準體系,為行業發展打造基礎、形成助力。”路建平對新標委接下來的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由新標委牽頭,在全國新聞戰線的科技工作者和產業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文新聞信息置標語言》和《中文新聞信息分類與代碼》兩項國家標準已完成制定工作。從目前來看,這兩項國家標準在推廣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令人振奮的成果,國內不少媒體機構已采用了以上兩項標準。此外,新標委聯合新華社、東南大學、廣電科學研究院等產學研機構研制的《統一內容標簽(UCL)格式規范》已完成企業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并在新華社黨政企客戶端項目中得到初步示范應用,此外,最近又有兩項標準列入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
但是,從標準應大規模推廣應用的角度看,推廣應用的任務依然艱巨。對此,路建平提出,今后要進一步加強標準的宣傳和執行力度,一方面,要與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密切配合,加強在“王選新聞科技獎”評獎項目中對標準項目和標準應用情況的評估,對參加評獎的項目是否采用標準作為一項重要評價依據,使媒體和企業更加認識到標準的重要性;第二,要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技工作者完善我們的標準化工作,要求相關媒體機構的領導和技術部門的負責人,重視并參與標準制定工作;第三,新標委要加強標準宣傳貫徹和培訓力度,推動在新聞和新聞戰線廣泛采用中文新聞信息技術標準,提高標準應用水平,推動傳媒產業的健康發展。
路建平表示,新聞標準化工作不僅要立足國內,還要放眼國際,要繼續堅持實施“國際標準化戰略”,積極參與國際新聞標準合作和交流。
今年六月,新標委作為東道主,在北京成功承辦了“IPTC 2014年年會”。來自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蓋蒂圖片社等國際通訊社、報社、廣播機構的代表齊聚北京,共同討論相關新聞標準的制修訂計劃。在本次會議中,新標委提案的圖片元數據標準需求和技術方案,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順利通過了大會表決,將被正式接納為IPTC標準。
中國接入互聯網20年以來,網民數量達到6億多,占據全球網民的四分之一,中國正在由“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互聯網作為媒體產業的一個重要延展屬性越來越凸顯。路建平建議,“新標委要增強與網絡媒體的溝通與交流。”并特別提出,“新標委明年進行換屆改選工作,要吸納對新聞信息標準化工作有積極性的網絡媒體進入新標委的隊伍中,增強新標委在媒體行業中的廣泛代表性,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的標準化工作。根據當前新聞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網絡媒體的支持和配合下,重點選擇在互聯網、手機、新媒體等領域開展新聞技術標準的研究,建立和完善融合多媒體新聞、適用于國際傳播的新聞標準技術體系,以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
體制和機制創新,是轉型中的傳統媒體所面臨的共同難題。路建平在給新標委意見中也明確提出,“推動標準工作機制和服務機制創新,解放和發展新聞信息生產力。是鼓勵產學研用等社會力量參與新聞標準制定工作,并在媒體的標準化應用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加快在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下成立‘新聞信息標準化分會’,聯合我國各類媒體機構及其科技服務商,在媒體融合、產業模式變革升級、市場化和業態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標準化需求,開展相應工作。要進一步鼓勵內容、形式、生產技術和傳播手段創新,推動‘數字媒體產業技術標準檢測與應用實驗室’的建設,搭建面向新聞行業和數字媒體產業鏈的,科學、嚴謹、公平、公正的標準符合性檢測平臺,逐步建成技術標準測試認證和示范應用的權威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標準符合性檢測進一步推動技術標準在媒體的廣泛使用。”
媒體業態的日新月異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深度滲透,對中文新聞信息標準化工作不斷產生新的挑戰,提出新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創新發展的重要機遇。
作為各傳媒機構標準化工作的溝通平臺,新標委將繼續為行業有關單位提供標準咨詢服務,推動標準在已有用戶中的深度使用,加大在潛在用戶中的應用推廣,提高符合新聞標準的新聞的落地率,推動新聞傳媒機構的產業化進程。
新標委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的領導和支持下,在全體委員和合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全面落實“中文新聞標準體系建設”和“發動社會力量,推動標準的立項、制定和應用”等七項計劃任務,取得了較好工作成效。
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無疑是媒體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我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程度還不高,絕大部分傳統的傳媒機構還處于媒體融合發展的初級階段,數據和資源融通共享力度不夠,難以發揮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優化組合作用。標準是進一步打通傳統媒體與數字媒體之間隔閡,對產業鏈進行一體化整合,解決資源融通共享,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根據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和中文新聞信息標準化工作的總要求,提出了新標委2015年的總體工作計劃:
1、建立健全新聞標準體系,推動標準制定工作。
2、完成“中文新聞信息標準編制與服務”項目,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支撐。
3、加強與新聞技聯新聞信息標準化分會的合作,務實地開展工作。
4、進一步加強標準工作制度建設,促進標準符合性檢測工作。
5、繼續開展標準培訓和標準技術研討工作,服務媒體應用。
6、聯合產學研用等社會力量,繼續開展跨媒體標準的制訂和應用。
7、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實施標準國際化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