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哲
在中國農村,七億人口的消費潛力完全有可能再造一個阿里巴巴。
在異鄉打工奔波,不如回村干網店。鄉村電商是一個超級大市場,據阿里集團最新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已有四億網購人群,剩下的絕大部分人群在農村,其中至少具備七億人口的市場開發價值。鄉村電商,是在泡沫沉淀后新的電商風向標,是社交網絡時代的電商進化新路徑,農村互聯網化在城鎮化發展的推動下,商機已經非常明顯。
從土地改革到新型城鎮化;從2013年中央1號文件的“家庭農場”,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農村政策;從2013年1月馬云被點名邀請參加國務院會議,到11月受邀參加國務院經濟座談會;從阿里巴巴創立菜鳥網絡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到與建立了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約2.6 萬個鄉鎮專賣店,19 萬個村級聯絡站的海爾集團宣布戰略合作……無不預示著鄉村電商的春天來臨,中國農產品電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商機。
“在中國農村,七億人口的消費潛力完全有可能再造一個阿里巴巴。”馬云如是說。
“淘寶村”自發興起
“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的‘淘寶村’是獨一無二的經濟現象。”2013年12月27日,阿里研究中心發布的《淘寶村研究微報告2.0》(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中國農村以“熟人社會”為特征的社會屬性、農村基礎設施持續改善以及農村電子商務帶頭人的存在,是“淘寶村”自發形成的重要原因。
“淘寶村”指的是網商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的10%以上,且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1000萬元以上,以淘寶網為主要交易平臺,形成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的農村電子商務生態現象,《報告》指出,淘寶村正在成為改變中國農村未來的新興力量。截止到2013年底,國內已經發現的淘寶村數量增加到20 個(2013年年中統計數量為14個),遍及河北、山東、江蘇、江西、浙江、福建、廣東等七個省,涉及產品包括家居、服裝、箱包、農產品、小商品、戶外用品等多個品類,帶來直接就業為六萬人,較上年同比增長50%,并且帶來了物流快遞、包裝等服務業的大量間接就業。
自發產生的“淘寶村”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擾和問題,主要包括同質化競爭、人才缺乏、空間束縛和缺少組織等。部分發展程度較高的“淘寶村”,已經開始從完全草根式成長的“1.0”階段,進入“2.0”階段:集約化、品牌化、生態化、擴散化是其主要特征。
信息村官沒網購過
2014年1月7日,全國農村電子商務扶持工程在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喀左”)啟動。啟動儀式結束后,專家講師團為工程的第一個扶持對象——喀左的212 個行政村424人進行了專業培訓。按文件要求,每村兩名信息官(員)自愿接受培訓,農村信息官一般都是由村干部兼任,農村信息員由擅長使用電腦和網絡的村民擔任。
與會的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理事長張會生在啟動儀式上發表致辭時即興發問,“平時使用電腦的請舉手?”臺下大部分準信息村官舉起了手,“那網購……就是用電腦在網絡上買過東西的請舉手?”在張會生的鼓勵下,只有寥寥幾位遲疑地緩緩舉起了手。記者數了一下,在座的一百多名準信息村官有網購經驗的竟然不超五人。
中國聯通喀左分公司副經理黃海軍告訴記者,喀左經濟發展水平在遼寧排名靠后,但是每個行政村都已通上了4兆的寬帶網絡,一年的寬帶費用也只有600多元,自然村都基本普及了寬帶,上網已經不是問題。但記者采訪了多名當地村官了解到,位于遼西的喀左有山有水有紫砂礦,有不同于宜興、國內獨一份的紫砂工藝品、300多年歷史的喀左陳醋以及凌河鴨蛋、化石鳥貢米、紅蘑、木耳等諸多品質優良的土特產,但是基本不為遼寧省外所知,更走不出去。喀左目前還不通火車,沒有直接過境的高速公路,金融業、快遞業并不發達,受到觀念、信息不對稱、物流、金融等方面的綜合制約,電子商務在當地農村基本上是盲區。
電商的鄉村化生存
“‘淘寶村’的出現是地方經濟社會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發形成的,像喀左這樣的信息相對閉塞、各方面條件比較落后的地區搞起電子商務,才是鄉村電商的真正未來。”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三農服務辦公室主任闞京茂告訴記者,各方面的海量數據表明,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最有力的手段之一,鄉村電子商務平臺是實現農村電商信息化的基礎,全國農村電子商務扶持工程由此應運而生。
據介紹,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三農服務辦公室發起的“全國農村電子商務扶持工程”對獲得農村信息官(員)認證的農村給予“三免”政策。一是免費開發建設村網店;二是免費維護村網店;三是免費推廣村網店。村網店設立農副產品買賣網絡、求助交易平臺,出售村內的農副產品,引進村內所需技術、產品,促進本村經濟發展,整合縣域農村商品交易信息,為當地政府發展鄉村經濟提供支持。據了解,“全國農村電子商務扶持工程”共計3年時間,計劃免費建設、維護、推廣10萬家村網店,免費培養20萬名農村信息官(員),3年扶持工程投入資金約計3億元。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很早就對“鄉村電商”展開研究,在他的推動下,2013年8月,農業部和河南省農業廳曾聯合到鄉村電商的典型杜千里(作為返鄉大學生的他在太行山大山深處,用一根網線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將老家的野生核桃、山藥、紅棗、山楂等土特產賣到全國各地,成為“阿里巴巴全球百佳網商”)的淘寶店調研“農超對接”的問題。他認為,網店+實體店+基地的O2O(互聯網交易和線下商務的結合)模式,是做鄉村電商的出路。實體店是網店的體驗店,能讓顧客見到產品實物,基地又能讓顧客參觀產品的生產過程,增加信任。“鄉村電商依然面臨著眾多亟待逾越的門檻,誰能解決物流+本地化服務,誰就能獲得這個市場,未來鄉村電商O2O的購物體驗將成為主流的發展趨勢。”汪向東告訴記者。
“對互聯網商業來說,除了自發形成的‘淘寶村’以外,更廣大的農村其實還是難啃的硬骨頭,但究竟哪一條道路能通向‘羅馬城’,從馬云、杜千里到我們,其實一直都在探索。”闞京茂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