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嘯靈

年底,在支付寶母公司——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下稱“小微金服”)位于杭州黃龍時代廣場B座,記者見到了余額寶團隊。這個團隊成員間溝通語速非常快,金融術語、技術術語交替出現。
半年前的余額寶還是一個內部代號“2號”的項目,屬于小微金服內部同時推進的多個項目之一。當時,小微金服項目管理辦公室項目管理專家葉東經常被同事問起最近在忙什么項目時,他笑答:一款基金類產品項目。
這與阿里巴巴集團系一貫的秘密小組文化頗有關系。當初淘寶網就是幾個工程師“人間消失”去閉關做的絕密項目。與所有秘密項目一樣,葉東回憶當初的項目情況時,表示當時充滿了不確定性,“整個產品的定位是一種創新性的產品,整個項目組類似創業一樣,沒有人保證創業一定成功”。
從余額寶的項目層面,值得探究的一系列問題是:支付寶開始這個項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與天弘基金合作?余額寶脫穎而出背后的技術支點是什么?余額寶的成功能否被復制?
為什么做余額寶?
為什么要做余額寶?筆者拋出的第一個問題非常原始,支付寶的答案也非常原始:因為用戶需要。
小微金服理財事業部總監祖國明表示,事實上在開始余額寶項目之前,用戶市場一直在呼吁支付寶推出理財產品,合作伙伴也在通過不同的渠道催促與之嫁接。“雖然還搞不清楚它該是什么樣子,叫什么名字,但大家都清楚這里有很大的市場空隙”。他的理由是,用戶的購物余額放在支付寶里沒有收益,用戶不開心。另一方面,當前的利率市場并不夠開放,用戶的投資渠道相對較窄,表示這里有很大創新空間。
據了解,當前銀行活期存款的一年期利息僅0.35%,一年期的定期收益只有3.5%。而股票、期貨等理財方式門檻非常高,除此之外人們沒有太多的投資渠道。于是穩定性高、投資收益相對穩定的貨幣基金最早進入支付寶的視野。貨幣基金在所有投資理財產品中屬于風險較低,但是收益卻能超過一年定期存款的項目。“不過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市場上并不缺少一個新基金,而是缺少用戶體驗更好的理財項目。”葉東表示。
于是遴選合作方成為項目的關鍵之一。在最初的合作伙伴的選擇上,支付寶非常謹慎。在做成一個大包大攬的項目還是一個開放式的合作之間,按照阿里一貫的做事方式,他們選擇后者。其實在基金公司方面,開展基于互聯網的業務也成為各家關注的焦點。基金公司傳統的銷售模式已不堪成本之重負,無論通過銀行代售還是自行零售,成本都居高不下,而開展網絡零售也存在各種難題。
據祖國明透露,當時支付寶和很多基金公司進行接觸。初步接觸下來,幾乎所有的基金公司都有興趣參與,但隨著溝通的深入,雙方的分歧也越來越大。支付寶希望尋找的是一家敢于破釜沉舟、打破固有模式的基金公司,希望重構用戶體驗流程、規則,實現從低至1元的申購門檻到實時提現,每日給出收益、以及在手機上就能完成等目標,每一個目標都讓不少基金公司倒吸一口冷氣,在當時的基金行業這些都是高標竿的想法,需要較大的前期投入,并且有一定風險,但是沒有人保證這個項目未來一定成功。
很多基金公司紛紛退出,一是因為傳統的業務已經有很好的固定收益,而這項新業務并非能保證100%的成功;二是在技術方面會有非常大的挑戰,在系統層面上需要和支付寶一起創新做很多交互和打通,包括申購、贖回、消費等環節最后看都需要打通兩方系統,否則任何一個環節斷裂,都會造成資金風險和安全風險。最終支付寶和天弘基金一拍即合。天弘基金當時在全國排名50多名,默默無聞,但是有勇氣和膽量進行業務和技術層面的創新。
余額寶的產品思路
2013年4月,余額寶項目正式啟動,當時祖國明等人擔憂的是,支付寶和天弘基金的合作中的溝通問題。為了避免溝通障礙,支付寶提議天弘基金的團隊到杭州聯合辦公,天弘基金很快回應,將業務、運營、產品、技術人員都遷移到支付寶的辦公樓里,與此同時,支付寶在成都、上海、北京多地研發小分隊也加入了這個項目。“一個大型聯合項目群就這么快速成立,在支付寶項目集治理管理模式下運轉起來。”葉東表示。
祖國明的第二個擔憂是,兩個團隊之間能否達成共識,“我們一開始非常擔心要改一個技術接口,天弘基金會不會說這個不能動”。不過最后來看,雙方團隊的分工明確合作順暢,天弘基金的重心在于解決業務問題,支付寶則負責互聯網的事情。
在余額寶這款產品的設計理念上,支付寶考慮到用戶群體非常龐大,并且可能多數屬于初級理財用戶,考慮到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當時便定下一個產品基調:這款產品整個收益要足夠穩定。祖國明表示,支付寶會提供大量的數據分析給天弘基金,包括用戶群體可能會在什么時候購買基金、以及持有的時長等等數據維度。天弘基金也會根據以上數據,進行合理的投資。值得一提的是,余額寶的數據模型是動態的,模型數據來自每天的用戶數據,有專人維護,從運作機制上保證用戶的穩定收益。
在整個產品的打造過程中,余額寶推翻很多基金業行規。在傳統的基金公司中,基金的業務流程歷代相傳,經過證監會拍板,已經具備一套條條框框。比如客戶需要進行一定數量的認購,今天贖回明天才能拿到資金。支付寶簡約非常多的流程,除了有些規則必須要保留,比如用戶在每天的15點前后購買收益時間規則的保留,因為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贖回截止時間不得晚于投資標的所在交易市場的收市時間,按國內目前交易所時間是交易日下午15點。
除此之外,余額寶進行了T+0模式的重大創新。與一般理財產品的T+1的贖回方式相比,最好的用戶體驗是,贖回時資金馬上就可以回來的T+0模式。為此支付寶和證監會、銀行等不斷進行溝通,獲得大量有益的改進建議。事實上支付寶要做T+0,還不可避免地遇到雙11大規模贖回的挑戰。因此系統一定要具有非常強大的預估和計算能力。在雙11當天,很多淘寶上的傳統基金公司的收益非常低,因為會面臨用戶大量的贖回和充兌。
不過,由于支付寶本身就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它們做了大量的數據模型,分析用戶的習慣,用戶可能會贖回多少基金,以及贖回后可能用于哪些消費;另一方面天弘基金的BI團隊也在分析如何做對應的投資理財,保證每天都可以給用戶一定的收益,因為基金公司本身在進行購買債券等投資活動中,已經有一定比例的資金到期,為此在雙11的前一天,支付寶已經從將預估資金取出來做預留資金,目前支付寶類似的數據預測已經達到比較高的行業水平。
“作為第一款互聯網金融的探索產品,余額寶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前所未有。”祖國明表示,“在技術和設計上,我們要為用戶多考慮,技術向前走一步;在身姿上,作為服務方,我們要后退一步”。他打個比方,比如在看似簡單的命名問題就不是一件易事,這個名字既要將產品的價值體現出來,又要有利于用戶建立一定的理財認知,同時還不能太土氣。當時有幾十個名字的選擇,這中間經歷多次反復研討和調研。最開始的名字叫賬戶理財,后來考慮過余額增值服務、盈利通等等,最后支付寶還是確定走“寶”路線,與已存在的淘寶、支付寶、集分寶保持一致風格。當然還同時考慮商標注冊事宜,余額寶的名字最終確定下來。
余額寶能否被復制?
如果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余額寶背后的“躍遷”,余額寶項目組內部認為,余額寶這款產品經歷了三次“躍遷”,第一次躍遷的標志是產品的發布,第二次是“雙十一”背后的云計算應用革新,第三次是余額寶在手機的應用變革。在葉東看來,每一次躍遷背后都是用戶體驗和技術的深度融合,背后都源于支付寶的技術沉淀和創新,具有里程碑意義。
2013年6月17日這一天,支付寶在北京舉辦余額寶的新聞發布會,它們在當天發現,用戶數增長非常快,在這期間支付寶沒有做任何的運營活動,這些用戶都是自然增長。最初的話題來自用戶的自發討論,有人開始在百度貼吧創立一個余額寶貼吧,越來越多人參與討論。在這個期間,支付寶內部曾經進行一定分析,最終認為如果這是一款用戶喜歡的產品,就讓用戶口口相傳,不需要投入過多推廣力量。
“雙十一”大促是接下來的重頭戲。支付寶與天弘基金對支持“雙十一”大促進行可行性評估發現,按照2012年的大促數據,余額寶平臺所承受的壓力在雙十一期間要驟增數十倍甚至數百倍,估算約為1億客戶數3億筆交易2.5小時完成清算。如果采用當時底層的IOE(IBM+Oracle+EMC)架構,投入將要增加數千萬元。
但是,支付寶在雙11必須要保證安全、降低成本和為未來業務提供彈性擴展架構,經過反復論證后最終確定“基金上云”方案,采用阿里云的多項云計算服務。這也是阿里云的金融云計算集群接到的第一個如此大規模的金融級客戶。接下來整個項目組從7月閉關到9月底,最終成功將余額寶部署到彈性的云計算平臺上,使得其計算能力可以彈性擴張,并進一步降低單筆成本、提高了處理效率。據透露,支付寶對2013年雙11活動的支付數據進行比較發現,在余額寶、快捷支付、普通銀行卡三種支付中,余額寶的成功率是99.99%,排名第一。余額寶成功度過雙十一大促。
“余額寶背后的技術是產品成功的核心,余額寶深度應用互聯網金融的三項最重要的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云平臺,三者的配合最終促成產品的低成本、高安全、高穩定等性能。這種模式降低了傳統基金公司的交易壁壘。”葉東表示。在傳統的基金運作模式中,客戶認購傳統基金公司的產品,需要達到一定的份額一定的資金量,基金公司才能賺錢,因為其運作成本很高,也無法承擔用戶使用余額寶頻繁的認購和贖回的模式,而支付寶去掉IOE這種高成本的架構之后,運作成本會比傳統基金公司低很多。
葉東認為,這也得益于積累多年的支付寶共享平臺的核心技術實力,包括整套的交易流程、支付流程、賬務清算流程。支付寶經歷過淘寶的各種秒殺活動,其底層核心不斷演進的第三代技術架構可以匹配余額寶業務快速的增長量。他認為,在市面上后續各種類余額寶產品推出后,因為技術差異,各家的服務也有差別。
除此之外,在余額寶推出一個月,第三次的躍遷逐步顯現。在余額寶后臺的數據圖上,來自手機的開戶和操作猛增,到了2013年11月底,來自手機端的訪問用戶首次超過PC用戶。“在支付寶錢包上使用余額寶更方便,更符合用戶需求。”葉東表示。據了解,當前大部分用戶在使用余額寶的同時會安裝支付寶錢包,原因集中在“隨時都能看收益”的功能上。與此同時,隨時看收益也成了支付寶錢包流行的核心因素之一。
據支付寶提供的數據表明,當前余額寶每天向用戶分享的收益超過1300萬元,累計分享收益7.88億元。其中超過300萬用戶每天在支付寶錢包內“查收”屬于自己的收益。支付寶錢包也是當前互聯網金融中手機用戶占比最高的服務。
“技術是互聯網改變金融很重要的一個領域,這是一種難以復制的能力。”葉東表示。他認為這種能力可以體現在余額寶上,也可以體現到支付寶的下一款產品上,這些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產品經驗的積累。
創新的風險
從現在回頭看,作為一款新型的互聯網產品,余額寶便捷和風險始終是這款產品的兩面。余額寶的技術團隊在設計這款產品時多次斟酌,包括客戶應該可以存多少錢、一天可以取多少錢等等問題。他們一開始在內測時定下較高的存錢額度和較低的取款額度,以增強風險管控能力。當時一位同事存了30萬元進來,接下來他每天最多只能取2萬元,這讓他不能忍受,“我存進去那么多,到底要拿多久?”
最后他們做了一定的細化調整,增加了用戶的多維度分析。如果用戶綁定自己的實名銀行卡,那么這個額度會比較高。同時出于降低風險的考慮,不允許用戶將余額寶的資金轉到其他人的銀行卡上。“我們在做一個平衡,一頭是風險,另一頭是用戶體驗。”葉東表示。
不過風險并非只包括技術層面,余額寶上線5個月后,規模突破1000億元,用戶數近3000萬戶,天弘增利寶成為國內基金史上首只規模突破千億元關口的基金,在全球貨幣基金中快速攀升到第51位,支付寶內部誰也沒有想到這支產品表現如此好。“為了保證客戶資金的安全,支付寶需要介入其中。”小微金服國內事業群總裁樊治銘在支付寶開放日上表示。當然這也是阿里在互聯網金融上的一步布局。2013年10月10日,阿里控股天弘基金51%的股份,成為天弘基金第一大股東。
“余額寶只是互聯網金融很小一步,但恰恰讓很多用戶通過余額寶進入到理財領域,也說明我們仍有很大的創新空間,新的時代已經來臨。”葉東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