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蘇華,李春梅,馬曉偉
(1.江蘇省淮安市清浦區農技推廣中心,江蘇淮安 223002;2.淮安市植保植檢站,江蘇淮安 223001)
咪錳·苯醚甲對水稻稻曲病和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安蘇華1,李春梅2,馬曉偉2
(1.江蘇省淮安市清浦區農技推廣中心,江蘇淮安 223002;2.淮安市植保植檢站,江蘇淮安 223001)
通過75%咪錳·苯醚甲可濕性粉劑450,600,750 g·hm-2,24%噻呋酰胺懸浮劑225 m L·hm-2(對照),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50 g·hm-2(對照)及空白對照等6組不同處理對水稻紋枯病與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和對水稻的保產增產效果試驗,結果表明,咪錳·苯醚甲在水稻后期應用,對水稻生長安全及水稻紋枯病、稻曲病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同時對水稻具有一定的健苗增產作用,其綜合效果與對照藥劑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無顯著差異,可作為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用藥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建議75%咪錳·苯醚甲可濕性粉劑使用劑量600~750 g·hm-2。
75%咪錳·苯醚甲可濕性粉劑;水稻紋枯病;水稻稻曲病;防效;產量
水稻紋枯病和稻曲病是水稻生產中的兩種主要病害,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紋枯病在我國南方水稻主要種植區發生面積迅速傳播,現在北方稻區發生面積也逐步擴大,造成的水稻危害及損失越來越嚴重,已引起廣泛關注[1];與此同時,隨著一些易感病品種和高產栽培措施的推廣,稻曲病也呈現逐年加重的趨勢[2]。目前在農業生產中對兩種病害的防治措施還是以化學防治為主,藥劑種類較為單一,使病原菌對老藥劑產生了一定的抗性,防效有所下降。為了探究75%咪錳·苯醚甲可濕性粉劑對水稻紋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間防效,2012年作者對此進行了試驗研究,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1 供試材料與試劑
試驗設在淮安市稻麥科技園區,前茬作物為小麥。管理水平中等,長勢較好。試驗時田間紋枯病處于發病初期,發病較為均勻。試驗田土壤為粘土,pH值7.0左右。
供試水稻品種為新稻18,為當地主栽品種。栽培方式為育苗機插栽,667m2栽插穴1.7萬左右。
供試藥劑為75%咪錳·苯醚甲可濕性粉劑,浙江天一農化有限公司。對照藥劑為24%噻呋酰胺(滿穗)懸浮劑,日本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市售;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德國拜耳公司,市售。
1.2 處理設計
設6個處理。處理A,B,C分別為75%咪錳·苯醚甲可濕性粉劑450,600,750 g·hm-2;處理D為24%噻呋酰胺懸浮劑225 mL·hm-2;處理E為75%肟菌·戊唑醇可濕性粉劑150 g· hm-2;以噴等量清水為對照(CK)。每處理面積為167 m2,不設重復。
共施藥2次,第1次施藥時間在2012年8月24日,距水稻破口3~5 d;第2次是在2012年9月1日,水稻抽穗率達70%左右。2次施藥時,均在施藥前1 d用稻騰(10%氟蟲雙酰胺·阿維菌素)+吡蚜酮常量進行了蟲害防治。
1.3 試驗調查與統計方法
1.3.1 紋枯病
在第2次用藥14 d后,對各小區水稻紋枯病的發生情況進行調查。采取5點取樣法,每點10穴,共50穴,記錄各處理總株數、病株數、病情嚴重度,計算病情指數和病指防效。
病情嚴重度根據以下標準分級[3]:0級,不發病;1級,第4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以劍葉為第1片葉);3級,第3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5級,第2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7級,劍葉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9級,全株發病,提早枯死。
1.3.2 稻曲病
至水稻蠟熟期對各小區的水稻稻曲病的發生情況進行調查,5點取樣法,每點10穴,記錄各處理總穗數、病穗數,計算病穗率和病穗防效。
1.3.3 水稻理論產量
收獲時每處理定5點,每點10穴,調查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計算理論產量和增產率。
2.1 對紋枯病的防效
從表1可以看出,咪錳·苯醚甲對水稻紋枯病有較好的防效,處理A,B,C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效分別為86.1%,93.9%和95.1%,可見隨用量的增加,防效有一定的提高。對照藥劑D,E的防效分別為96.8%和96.4%,與處理B,C的防效基本相同,無顯著差異。

表1 各處理對水稻紋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與增產作用
2.2 對稻曲病的防效
2012年試驗田稻曲病發病相對較輕,清水對照區稻曲病病穗率為2.35%,但各處理防效較顯著,達93%~100%,處理間無顯著差異。因2013年該田塊稻曲病發病較輕,75%咪錳·苯醚甲對重發品種及田塊的稻曲病防效還需進一步驗證。
2.3 對水稻的增產效果
75%咪錳·苯醚甲對水稻具有明顯防衰、增產作用,收獲前測產,處理A,B,C保產增產效果分別為20.4%,23.1%和26.0%;處理D和E的保產增產效果分別為20.9%和25.2%。各處理間無顯著差異。
在水稻后期應用咪錳·苯醚甲對水稻生長安全,對水稻紋枯病、稻曲病具有理想的防效,同時對水稻具有一定的健苗增產作用,其綜合效果與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無顯著差異。75%咪錳·苯醚甲可濕性粉劑建議使用劑量600~750 g·hm-2。
[1] 檀根甲,陳莉,胡道平,等.水稻紋枯病菌核存活力及地下侵染的研究[J].菌物系統,2000,19(1):142-145.
[2] 劉春利,李秀玨,王倩.不同藥劑對水稻紋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間防效[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4):10542-10544.
[3] 刁春友,朱葉琴.農作物主要病蟲害預測預報與防治[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52-56.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43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志碼:B
B
0528?9017(2014)01?0076?02
文獻著錄格式:安蘇華,李春梅,馬曉偉.咪錳·苯醚甲對水稻稻曲病和紋枯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4(1):76-77.
2013?11?02
安蘇華(1962-),女,江蘇淮安人,農藝師,從事植保技術推廣工作。E?mail:jshazbz@163.com。
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