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芬,鄧小輝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建設與城市規劃系,四川廣安 638000)
嶺南園林中的詩情畫意
李雪芬,鄧小輝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建設與城市規劃系,四川廣安 638000)
嶺南園林與皇家園林、江南園林在清初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被譽為南國風光的嶺南園林既有皇家園林之縱橫捭闔,又有江南園林之溫婉輕盈,借助理山疊水之優勢,集各家之所長,展嶺南之風情。嶺南園林在風卷云舒間將詩情畫意鏤刻于骨血中,以詩意般的雅致和畫卷般的清儒寄情于山水之中,使之成為獨一無二、包羅萬象的嶺南園林文化。
嶺南園林;南國風光;詩情畫意;嶺南園林文化
嶺南之緣起,見于五嶺之說。萌渚嶺、騎田嶺、都龐嶺、大庾嶺、越城嶺構成五嶺之南,遂稱為“嶺南”。地理位置上的嶺南位于歐亞大陸東南之邊,南鄰南海,北有五嶺,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滋養了一派南國風情[1]。
嶺南園林造園之風始于南越帝趙佗,他在越都番禺(今廣州)大興土木,仿秦室園囿,建先秦遺風,將嶺南特色文化注入到造園之中,自成一脈。隨著歷史的興替,最初的嶺南皇室園林式微,但隨著嶺南經濟和文化的復蘇,到了近代歷史,嶺南園林再次嶄露頭角,成為獨具特色的地域性園林。鐘靈毓秀的嶺南園林不僅富有傳統中式園林的古雅的氣韻,還將政治和宗教色彩、民族民俗文化及西式造園法則融合為一,構成嶺南園林的開放性、多元性和兼容性。
2.1 山石
嶺南園林盡管囊括珠江三角洲,所謂七分山三分田,但是依然以山地為主。嶺南園山除了自然形成的高山之外,還包括懸崖、島嶼、礁石和人工堆山幾種造山之術[2]。例如清暉園的九獅山、南湖公園中的塑鼓石、佛山梁園中的龜石、??谖骞糁械纳汉魇降龋鼈儾凰票狈交始覉@林自然的高山峻嶺,無需理山疊水而自然天成,也不似江南園林巧用假山堆石造景,嶺南理石不向上堆疊,而是用置石法、堆石法、掛壁法或塑石法向水平展開,達到“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的別致的理石效果,其中常用掛壁法展示嶺南的獨特風韻。
2.2 水體
嶺南一帶燥熱而多雨,造就繁蕪繽紛的植物基礎,連綿的熱雨遇上高山峻石,因水而生泉,因泉而生瀑,因瀑而生潭,必然演變出“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的迷人景色。有平靜如鏡的大湖面,倒影著建筑的倩影和岸邊嫵媚的景色,水天一色,讓人豁然開朗,如廣州的流花湖和荔灣湖;“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潺潺而流的溪水,縈繞著不同組團的建筑群,光影的明滅閃爍和流水清凌凌的聲音,一派祥和之態,如廣州雕塑公園中的云溪;有寧靜悠遠的深潭,給人夜雨滌輕塵的寧靜,如臺灣日月潭、柳州龍潭公園的龍潭和雷潭;有擲地有聲的跌水與噴泉,給人激情,如廣州白云天鵝賓館中的故鄉水和山莊賓館的三疊泉;有直瀉而下飛珠濺玉的疊瀑,讓人熱情澎湃,給人震撼的力量感等等,如廣西的德天瀑布和福祿河瀑布[3]。
2.3 建筑
建筑是嶺南園林的特色載體之一,以生活性為主要建筑特色的嶺南園林強調舒適之美,用各種空間要素對建筑進行裝飾。建筑結構上的高柱、翹正脊、琉璃瓦、寬檐廊、青瓦頂、花玻窗、磚雕窗、厚實墻、灰塑門等寫意著雅致的情懷。嶺南園林借助門頭、門聯、基座、窗楣、檐柱、女墻、月梁、瓜柱、屋脊等細節建筑,將雕、鏤、刻、琢、塑等工藝運用其間,將“高墻冷巷”的布局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4]。期間還不乏西式建筑中的繁復的鐵藝穹頂、欄桿、藤架、拱券、馬蹄形的廊柱等結構元素。如清暉園和余蔭山房的連廊結構,同時將少數民族式和西歐的建筑特色融入其中,或用回廊、圍墻圍合的,或用角梁與枋穿插的,形成用色大膽而形式百變的嶺南建筑。采用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達到步移景異的景觀效果,在原有平坦地形上,制造起伏微地形,增添游園樂趣,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3.1 琴棋書畫:嶺南之魂
3.1.1 絲竹琴瑟之悅耳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琴是一種聲音,是一種美好的生活象征。琴表達的是詩情畫意的聲境,用古典的笙罄擊出現代的和諧之音[5]。柳州魚峰公園借助“絲竹琴瑟之悅耳”,在公園入口處設置一泓清泉,泉中心有跌水和水幕,將水聲作為一種琴音,互相交錯的空間隱于竹林中,表現的是嶺南小院的雅致,追求的是古時文人傳唱的竹園小居,營造的就是彈琴鼓瑟,寧靜又美好的生活意境。
3.1.2 雅坐博弈之修身
人說:博弈修身養性,精心凝氣。嶺南人的生活離不開茶和棋,這對他們來說,標志著一身的民族正氣,形如棋盤的方正,“方”如中國人的正直之氣,“意”如棋子的悅動,猶如自然萬物的生靈萌動。例如在廈門南湖公園、東莞的可園等嶺南園林中,經常見到樹蔭下用樹樁或大理石方桌做成的室外棋盤,表達了嶺南人悠閑和愜意的生活態度。
3.1.3 行云流水之養心
書法是一種文明傳承,是體現中國文化最好的形式。將嶺南園林特色文化以書法景墻或圍合或漏景的形式,書寫嶺南的特色悠遠的文化,打造一個集內涵、觀賞和綠化于一體的嶺南園林。將書法文化運用到門匾、窗欞等之上,用實景表達詩情,如惠州小桃園后門聯“不深不淺湖水,半磚半閣人家”和可園邀山閣聯“大江前橫,明月直入”。在城市園林中,意境就是通過這些園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賞者觸景生情產生情景交融的一種藝術境界。
3.1.4 妙手丹青之賞目
畫的最高境界就是“無聲勝有聲”,畫上美景不再是紙上之墨,嶺南園林將畫中美境設計于園中,近景遠景皆有,山水靈現。在“無聲”景致中笑看閑庭,花開花落極目云卷云舒。將畫境之美用鏤刻藝術繪于門窗之上,例如余蔭山房的雕龍石柱、描繪著“花鳥圖”的窗欞,瓜果磚雕漏窗等等,用畫卷般的美景留住歲月,抒寫歷史的滄桑,表達園林的美態。
3.2 理山疊水:造園之根
3.2.1 植物
嶺南一帶燥熱而多雨,造就繁蕪繽紛的植物基礎,嶺南園林中的植物不似江南的婉約嬌柔,也沒有北方皇家園林的富貴逼人,有的只是艷美而不失風流,正印證了“春季新綠染枝頭,夏季繁花壓樹冠,秋季濃蔭蓋黑土,冬季瓊脂映雪層”。棕櫚類植物的挺拔直壯,蕉類植物的艷麗多彩,杉屬植物的峻拔細爽等無不展示著熱帶風情的魅力。例如常見的榕屬植物,它冠大蔭濃,闊達的樹冠、粗壯的枝干、飄逸的氣生根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6]。廣州石井公園的古榕樹景觀,永西公園的“榕樹聽雨”等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3.2.2 深林
“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嶺南園林的深林景觀憑借地形的起伏蜿蜒,吸取氣象的濕潤多雨,用繁蕪鼎盛的植物打造茂密樹林,營造大自然山林的幽深感。大小樹木挺立,早晨可見輕霧繚繞,陽光下影跡斑駁,樹干的挺拔與光影的斜續,構成夢幻的自然深林美景。例如廣西百色市的通靈大峽谷深林景觀,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整個峽谷高樹矮木蔥翠欲滴,古木枯藤遮天蔽日,許多名貴植物相依而生,身處其中,竟有“光怪陸離,浮生如夢”之感。
3.2.3 曲徑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林間小道自有一番野趣,樹影下的暢爽長行,步棧是林間濱水的休閑穿越,水上竹筏則是青山碧水間的愜意體驗。嶺南園林的詩情畫意之妙可見一斑,仿傳統村落的自然而成的曲徑幽巷,高低起伏,延綿而至。棧道依水而設,有依山傍水的賞山看水之道,也有穿林跨溪的游景休閑之徑。有時在保留的竹林中穿過,有時在小起伏的“山谷”攀登,有時又能靠近清澈江面,給人以各種休閑的體驗。沿途山花野草,一派野趣景象。例如福建的菽莊花園,到處是拾階而上的小徑,或是流水順墻而下,或是樹影婆娑,或是花香四溢,行走其中,處處各異,但卻處處相宜[7]。
3.2.4 雅院
“靄靄四月初,新樹葉成陰。動搖風景麗,蓋覆庭院深”。嶺南園林中的雅院無論是天井院、竹筒屋、明字屋,還是三間兩廊,都盡顯嶺南之風采,普通的前中后三院式設計,面積雖小卻“明若星斗”,也顯中國園林之精髓。前院為入口,在經過幽巷曲徑之后進入人家,根據地勢有些拾階而上,有些沿階而下,青磚鋪砌,跨院門而入。猶如記憶中嶺南小院,推門進入,先到達的不是廳堂,而是一片小園,立面三兩栽種,一二景石,花窗漏影,占盡風情,成為入家門的第一感覺。進門繞廳而后,若暢明天井,忽見一汪水池,澄波蕩漾。樓室都為此景展開,既有傳統嶺南建筑天井意向,也是居室的又一山水客廳,用以怡情養性?!八丶纡Q凈,古木帶蟬秋”,此為中院。隨行更步,穿過回廊,卻見深遠青山黛綠,江水如鏡,原已入后院景觀平臺。
3.2.5 夢亭
“鶴跡秋偏靜,松陰午欲亭”。亭是中國園林的經典造景元素,立于亭中,既能欣賞風景,也能成為風景。嶺南園林中的亭飄渺昂立,在水波映襯下如夢如幻,有被曲水流觴三面環繞的亭,有高坡聳立的亭,有相依的連亭。在亭下舉目遠望,能納遠山近水于胸,陽光透過花草、格柵打在臉上忘卻世外瑣事,只聞長影彈琴。例如著名的惠州西湖上的荷花亭,四角重檐,琉璃碧瓦,每當酷暑,亭下荷花綻放,遠香流溢,它隱于靜林中,立于曲徑邊,藏私語賞景之意,抒風輕云淡之懷。各亭雖景不同,但人未改[8]。松影闌干,瀑聲涼潺,何似怡顏,白云空山。在亭子中享受如詩如夢般的意境,此謂夢亭。
3.2.6 青石
“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無泥”。嶺南園林追求淡雅的效果,以黑白灰為主調,局部襯以暖色調材料,貫穿步道,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具有古雅氣韻的青石鋪路描繪的是一段青蔥的歲月,那冰裂的肌理、光潔可鑒的表面和自然斑駁的紋路在無形之中勾起人的淡淡幽思,盡顯“雨馀青石靄,歲晚綠苔幽”,“巍峨群山,僅以片石代之”的意境。例如在廣西雁園的臨水游步道用青石鋪路,路的一邊是金屬格柵與自然石材搭配的木結構亭子,瓦片拼接的鏤空景墻等,在立面材料形成對比,產生一定的視覺沖擊力,體現出濃厚的嶺南風情。
3.2.7 靜湖
“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水域敞闊,可在湖上竹筏扁舟,體驗青山碧水間愜意之風情。嶺南園林盡量還原自然本色,以山水為主景,講究師法自然,多以靜態的湖為取景點,用水之靈動創造別樣的詩意畫面。例如廣東肇慶市的星湖,水由望古亭自上而下,一疊一溝壑,一彎一江湖。在每層水面都有水草生長其中,近看層疊豐富,綠水清波。另有小橋形似彎弓跨于溪谷溝壑之上,亭下溝壑跌水,右側可望見水中扁舟搖曳,互為風景,景天一色。遠看則曲直錯綜,表露著自然的萬千變化,營造另一種嶺南水鄉景象[9]。
美好的城市園林景觀被譽為“凝固的詩,立體的畫”,在景觀布局的過程中,加入寫意式的詩畫作品會使景觀更加生動,充滿迷蒙的意境。嶺南曾是蠻荒偏遠之地,是失意過客的貶謫之地,充滿了悲情和蒼涼之感,然而他們的思想最終皈依在這片地廣物博的土地上,使文化得以傳承,使歷史得以延續。正是最初的文人騷客的文化聚集最終造就了嶺南園林中的詩情畫意,他們用詩意般的語言和畫卷般的情感開創了一種寫意式和潑墨式的生活。嶺南園林將古典與西式融合為一,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氣候優勢下繼續著詩情畫意般的存在。
[1] 安然.論嶺南園林的特點[J].山東林業科技,2011(6):102-107.
[2] 劉惠連.嶺南園林文化及造園手法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0(3):237,239.
[3] 石茗馨.基于文化特征的嶺南園林地域類型及其構成要素[J].廣東林業科技,2009(6):113-116.
[4] 劉管平.嶺南園林的特征[J].廣東園林,2009(S1):8.
[5] 屈寒飛.嶺南私家園林造園藝術淺析:以明清江南私家園林為比較[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118-121.
[6] 陳徐佳.并存·融匯·發展:淺議多元化園林風格對嶺南園林創作的影響[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69-72.
[7] 張玉剛.嶺南園林考察之我見[J].現代農業科學,2008(8):32-33.
[8] 肖河章.嶺南傳統園林的營造手法與藝術特色[J].惠州學院學報,2007(6):81-84.
[9] 周璐.嶺南園林特色探析[J].綠色科技,2012(2):53-54.
(責任編輯:張瑞麟)
TU 986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志碼:A
A
0528?9017(2014)01?0070?03
文獻著錄格式:李雪芬,鄧小輝.嶺南園林中的詩情畫意[J].浙江農業科學,2014(1):70-72.
2013?09?23
李雪芬(1982-),女,山西運城人,講師,碩士,從事園林規劃與建設方面教學與研究工作。E?mail:lxf71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