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文,梁森苗,黃煒萍,陳曉強,謝國權
(1.浙江省慈溪市橫河鎮人民政府,浙江慈溪 315318;2.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3.慈溪市紫來山莊楊梅開發有限公司,浙江慈溪 315318)
山地單面坡鋼竹混合大棚建造及楊梅栽培效益分析
黃士文1,梁森苗2,黃煒萍3,陳曉強1,謝國權1
(1.浙江省慈溪市橫河鎮人民政府,浙江慈溪 315318;2.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3.慈溪市紫來山莊楊梅開發有限公司,浙江慈溪 315318)
通過對山地單面坡鋼竹混合大棚定義、一般要求、場地選擇、建造技術和實際應用效益分析的探索研究,初步形成了適應楊梅生產的單面坡鋼竹混合大棚的建造技術,為進一步示范推廣打下了基礎。
山地;單面坡;鋼竹大棚;建造技術;效益
大棚是一種簡易實用的保護地栽培設施,相對于全鋼管大棚而言,山地單面坡鋼竹混合大棚具有投資小、效益高于露地栽培和適應山地生產的優點[1-3]。為正確引導山地單面坡鋼竹混合大棚建設,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并統一建造規格,方便構件的規模化生產和更換,我們通過自主研發,并結合楊梅栽培的實際應用不斷改進,初步形成了山地單面坡鋼竹混合大棚的建造技術,在生產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為進一步推廣打下基礎。
選擇地面開闊,坡度小,平緩,排水良好,東、南、西三面無高大樹木遮陰,避開迎風口的山坡地作建棚場地。要求土層厚度0.8 m以上,土壤肥沃,且灌溉方便、水質良好,并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要求,周圍無煙塵及有害氣體污染,交通方便。
以毛竹材料作骨架,以毛竹、鋼管作棚頂,以塑料薄膜為透光覆蓋材料的單面坡結構設施,稱為山地單面坡鋼竹混合大棚。根據山勢變化搭建大棚,棚頭棚尾取東西向,南面為受光面。跨度一般為10~50 m,高度5~6 m,長度20~100 m。
山地單面坡鋼竹混合大棚材料采用毛竹為立柱,用毛竹、熱鍍鋅鋼管、卡槽干、塑料棚膜、壓膜線共同織成矩陣網狀復合結構,中間毛竹支撐、承重,結構牢固,要求能夠抵御10級大風和10 cm厚大雪的突襲。大棚東西延伸,長度依據地形而定,一般以100 m以內為宜,寬度10~50m為宜。
建造前,平整山地,去除較大石塊,砍伐柴草,形成較平緩的坡度。依照地勢現狀,確定大棚的長寬,計算立柱的數量,在平整好的山地上進行放樣,立柱間距為3 m,埋深0.4 m,呈矩陣分布。選好坑址進行開挖,坑深0.4 m,坑行間距3m×3 m,相鄰對齊。每個坑的底部夯實。將選好的毛竹,根部朝下放入挖好的坑內,回土填實。按設計形成一列后,縱向用毛竹桿頭尾連接,連接桿之間的間距為2 m,單列立柱上連接桿為3道,最上面一道為棚頂結構部分。完成3列立柱后開始橫向用毛竹桿頭尾連接,連接桿之間的間距為2 m,單列立柱上的連接桿為3道,最上層亦為棚頂。毛竹之間用8,10,12號鐵絲綁扎連接固定。全部立柱和連接桿連接固定后,在棚頂縱向安裝熱鍍鋅鋼管,間距為1 m,固定在橫向毛竹連接桿上。其后在棚頂橫向安裝卡槽干,間距3 m,卡槽朝上與鋼管垂直分布,每間隔9 m再增加設置間隔1 m相鄰的卡槽干,作為頂棚的通風口。棚四立面亦按3 m的間距安裝卡槽干。安裝完成后進行修正,使大棚骨架結構安全、牢固、完整成形。在距離棚架南北向底邊0.2 m處按間距4 m向外斜打入木樁,深度0.5 m左右作為壓膜線樁。一般在12月底至翌年1月初選擇無雨無風或微風的時候,將預先準備好的無滴長壽型薄膜,由大棚高處固定住后再往低處,順勢而下,用卡簧逐步固定在卡槽上。通風口和搖膜桿的薄膜同步進行設置固定。棚四周薄膜用土覆蓋固定壓嚴實,并加上填土的編織袋,防止風害和保溫。棚膜上好后,用壓膜線將棚膜壓緊并固定在南北兩側的木樁上,壓膜線可以用鋼絲芯的壓膜線,也可采用耐高溫塑料繩。
大棚上膜后轉入日常管理,早春以保溫為主。溫度過低、濕度過大可采用覆蓋地膜或去年使用過的舊膜保溫降濕。晴天一般在中午通風透氣,陰雨天則不通風。開花期采用人工授粉,在棚內保留雄樹或另外搭棚催熟雄樹,采用剪枝在雌樹上抖動、通風或噴霧機吹風等方法促進授粉。坐果后需要保持80%~90%的濕度,棚內溫度35℃以上時需采用通風降溫。濕度過低可采用噴滴灌增濕和降溫。坐果過多還要進行人工疏果,一般一個枝頭保留1~2個果實。到楊梅進入轉色期后則要控制濕度在70%~80%為宜,直至成熟采收。
應用鋼竹混合結構設施栽培楊梅與傳統露地栽培方法相比,2013年大棚楊梅比露地開花提早1個月,采摘期提前了15 d。大棚商品采摘從5月25日開始到6月10日結束,而露地批量上市在6月12日左右,且大棚楊梅果實大小、商品率等明顯優于露地,市場供應期延長1倍,楊梅平均667 m2產值達到4.884萬元,獲取顯著的經濟效益。以5年計,每667m2每年鋼竹混合結構大棚毛竹鋼管5.46萬元,每年1.09萬元折舊;噴灌淋設施0.4萬元,每年折舊0.08萬元;薄膜及卡線等每年0.4萬;人工、管理費及其他費用每年計0.5萬元,合計生產成本2.07萬元。扣除當年同地同品種露地栽培平均667 m2產值1.24萬元,則2013年鋼竹混合結構設施楊梅平均667 m2可增收利潤1.574萬元。
應用全鋼單面坡結構與露地比較,2013年單個全鋼大棚產值5.556萬元,按667 m2搭建需19.72萬元,以10年的使用期折舊為1.972萬元,其他同鋼竹混合結構,年生產成本2.952萬元,扣除露地栽培年均產值,則全鋼結構設施楊梅平均667 m2可增收利潤1.364萬元。
綜合比較,鋼竹混合大棚比全鋼大棚前期投資低,667 m2年均增收利潤對比產出多0.21萬元,雖然實際生產中光照條件全鋼的要好于鋼竹混合大棚,且667 m2產值也較大,但全鋼大棚的前期投資太大,制約了梅農的積極性。而相梅農來說,對鋼竹混合大棚則比較實惠,因此更具有推廣價值。
面對當前慈溪楊梅生產中凸顯的楊梅成熟期正值梅雨季節,雨水過多導致商品果率低、優質果率更低、果實難以保鮮,以及外地楊梅的沖擊等許多實際問題,面對楊梅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樹體高大導致采摘困難等瓶頸問題,通過探索研究與楊梅生產相適應的山地單面坡鋼竹混合大棚建造和矮化栽培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提早本地楊梅上市時間和提高商品優質果率,延長楊梅的市場供應期,以應對外地楊梅的挑戰,提高楊梅生產的經濟效益的目的。楊梅設施栽培填補了慈溪市現代設施農業技術在這一領域的應用空白,對促進楊梅產業設施化的科學發展及楊梅產業層次的進一步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也存在許多的問題,亟待進一步研究解決。
[1] 謝鳴,蔣桂華,吳延軍,等.浙江省主要亞熱帶水果設施栽培技術研究初報[R].中國園藝學會熱帶南亞熱帶果樹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77-281.
[2] 應新媛.楊梅大棚設施栽培試驗[J].林業科技開發,2003,17(4):44.
[3] 黃建珍,張曉瓊,趙友淦,等.丁岙楊梅大棚設施栽培試驗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01,30(3):33.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667.6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志碼:B
B
0528?9017(2014)01?0060?02
文獻著錄格式:黃士文,梁森苗,黃煒萍,等.山地單面坡鋼竹混合大棚建造及楊梅栽培效益分析[J].浙江農業科學,2014(1):60-61.
2013?08?29
寧波市農村創新創業重點項目(2011C92005);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201203089)
黃士文(1979-),浙江慈溪人,工程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工作。
梁森苗,主要從事楊梅科學研究工作。E?mail:liangs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