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天倫
(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浙江省水生動物防疫檢疫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
浙江省水生動物防疫工作現狀及對策建議
鄭天倫
(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浙江省水生動物防疫檢疫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
從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專門機構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以及防控工作開展情況等5個方面概述浙江省水生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的歷程以及防疫工作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今后的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水生動物;防疫;浙江
浙江省是水產養殖大省,2012年全省水產養殖面積30.3萬hm2,產量194.5萬t。但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種病害不斷出現,嚴重制約了水產業的發展。因此,開展水生動物防疫工作至關重要。
動物防疫是指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水生動物防疫是動物防疫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水產品公共衛生安全、促進水產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相對陸生動物而言,水生動物防疫工作起步較晚,進展較慢。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修訂以及農業部《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法規的相繼出臺,我國水生動物防疫工作才有了長足進步[1-2]。浙江省水生動物防疫工作的發展歷程也與此基本相似。
1.1 法規和制度建設日益完善
近年來浙江省制訂了《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辦法》《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和《浙江省水產種苗管理辦法》,發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海洋與漁業工作的若干意見》和《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責任制度的通知》,都明確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水生動物防疫工作。為此,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2006年依法制定了《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水生動物疫病應急預案》。
2011年,《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辦法》升格為《浙江省動物防疫條例》,條例第68條規定:“水生動物防疫工作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2011年5月底,浙江省農業廳和省海洋與漁業局聯合發文,就水生動物檢疫的范圍、檢疫實施機構、檢疫簽證人員的管理、檢疫規程、檢疫證章標志管理及單證管理和檢疫監督等事項作了詳細規定。至此,浙江省水生動物防疫工作的基本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
1.2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
為推動浙江省動物防疫工作,2006年,浙江省發改委牽頭編制了《浙江省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將依托全省各級水產技術推廣站建設1個省級、11個市級和41個縣級的水生動物防疫體系列入建設規劃,拉開了浙江省水生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的序幕。2007年,省海洋與漁業局和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于組織實施水生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通知”,啟動了以實驗室改造、儀器設備配置為重點的水生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2009年,獲國家發改委批準,浙江省湖州市等3個市級、三門縣等36個縣級水生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列入第3批擴大內需中央預算投資計劃,使浙江省水生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得到全面鋪開和實質性推進。2010年6月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水生動物防疫檢疫中心項目也被列入中央建設計劃。2012年,又有寧波市、富陽市、桐鄉市、安吉縣、柯城區等5個項目獲得中央財政投資。目前,全省共有1個省級、8個市級、40個縣級共49個單位實施了建設項目(表1),除5個新建項目外,大部分項目已經基本建設完成,部分實驗室已正常運行,為浙江省全面啟動水生動物防疫工作奠定了基礎。
1.3 專門機構建設取得進展
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以來,各項目單位積極爭取組建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專門機構和相應編制。繼2009年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獲省編委批復增掛“浙江省水生動物防疫檢疫中心”牌子并增加4個編制后,麗水市、金華市、衢州市、臨海市、三門縣、椒江區、玉環縣、淳安縣、定海區等9個市、縣也相繼獲得當地編委掛牌批復,共新增15個人員編制。加上原先已經編委批準的杭州市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紹興市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站、紹興縣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站、諸暨市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站、洞頭縣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站等,全省已有防疫檢疫機構15個,其中省級1個、市級5個、縣級9個。

表1 浙江省水生動物疫病防治機構建設情況
1.4 防控隊伍建設初具規模
農業部漁業局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自2001年起共同舉辦全國性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員培訓工作,到目前為止,浙江省已有163名來自水產技術推廣系統和漁業行政管理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該培訓班。通過系統學習水生動物檢疫基本知識、疫區劃分原則、疫病流動規律、重大疾病診斷及有關法律法規等,進行了相關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技能考核,取得了農業部頒發的水生動物檢疫員資格證書,另有4人獲得水生動物防疫監督員資格證書。從2011年起,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全省水產技術人員參加了全國執業獸醫考試,目前全省水產系統有26人獲執業獸醫資格,26人獲助理執業獸醫資格。隨著實驗室建設的開展,一批高學歷人才相繼充實到各級實驗室,從業人員素質明顯提升。以上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已成為浙江省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骨干力量。
1.5 防控工作穩步開展
1.5.1 全面開展水產養殖病害監測工作
浙江省從2001年9月起,依托水產技術推廣系統組織開展了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工作,至今已是第13個年頭。2012年全省11個市、71個縣(市、區)共設立監測點369個,監測水產養殖品種22個,監測面積為池塘/圍塘5 142 hm2,水庫440 hm2,灘涂149 hm2,淡水網箱28 998 m2,海水網箱515 295 m3,流水養殖113 000 m2,溫室82 850 m2。通過監測,基本掌握了浙江省水產養殖主要病害發生情況(表2)。同時,每月對病害監測結果進行分析,編制月度報表,及時發布病害監測結果,并預測流行趨勢,提出相應預防和治療措施建議;每季度有病害形勢分析;每年編制年度病害監測報告,既為水產養殖病害的科學防治提供服務,也為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打好基礎。

表2 浙江省近年來監測到的主要病害
1.5.2 組織開展苗種檢疫試點工作
從2010年起,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省水生動物防疫檢疫中心)每年都組織杭州市站、嘉興市站、湖州市站和紹興縣站等單位開展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苗種的病毒病檢疫試點工作。通過試點,一方面掌握了上述品種的病毒攜帶情況,有效控制了病害的流行;另一方面熟化了技術、鍛煉了能力,摸索了檢疫程序和方法,為進一步開展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積累經驗。
2.1 法律法規不兼容,防疫工作運行不暢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5章規定水生動物苗種產地檢疫的報檢、檢疫實施、不合格苗種的處理、檢疫監督等都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實施,但第52條卻又規定:“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由地方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委托同級漁業主管部門實施。”而《水產苗種管理辦法》第18條則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水產苗種的產地檢疫。國內異地引進水產苗種的,應當先到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檢疫手續,經檢疫合格后方可運輸和銷售。檢疫人員應當按照檢疫規程實施檢疫,對檢疫合格的水產苗種出具檢疫合格證明?!蹦敲?,到底應該由誰來實施水生動物防疫工作?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的主體不明確[3]。
另外,雖然《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52條明確規定“水產苗種以外的其他水生動物及其產品不實施檢疫”,但有些地方的“準入制”要求水產品也要有檢疫合格證明,航空、鐵路等運輸部門承運時也要求水產品要有檢疫合格證明。法律法規銜接上的問題,導致很多養殖戶的產品無法銷售,為行業發展、漁村穩定埋下了隱患。
2.2 漁業部門尚沒有官方獸醫,檢疫工作無法實施
《動物防疫法》第41條規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對動物、動物產品實施檢疫。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具體實施動物、動物產品檢疫。官方獸醫應當具備規定的資格條件,取得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頒發的資格證書,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人事行政部門制定。”《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5條規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指派官方獸醫按照《動物防疫法》和本辦法的規定對動物、動物產品實施檢疫,出具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闭憬⌒竽林鞴懿块T和漁業主管部門根據《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52條,經過協商后達成共識,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水生動物防疫工作。但目前國家官方獸醫制度尚未實施,漁業部門還沒有官方獸醫,而上述法律法規已經實施,水生動物檢疫工作無法開展。
2.3 水生動物疫病具有特殊性,不能照搬陸生動物方法
農業部雖然已經制定了《魚類產地檢疫規程(試行)》《甲殼類產地檢疫規程(試行)》和《貝類產地檢疫規程(試行)》,但這3個規程規定“發現不明原因死亡或懷疑為水生動物疫情的,應按照《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農業部相關規定處理。”由于水生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與陸生動物有很大不同:一是水生動物疫病主要通過水體、浮游生物、底泥等傳播而非空氣傳播;二是水生動物是變溫動物,其發病與否與水溫密切相關,只有在特定溫度范圍內才有臨床癥狀;三是水生動物個體小、數量大且生活在水體中,疫病防治只能采取“群防群治”方式[2]。因此,水生動物防疫工作不能照搬陸生動物的方法。
2.4 其他
我國水產養殖品種有百余種,但水生動物疫病名錄只有36種,很多品種的病不在疫病名錄里,這部分水產養殖品種該怎么檢疫?由于水生動物病害基礎研究起步較晚,36種疫病中有一部分還沒有檢疫標準,甚至有個別疫病的病原尚未最終確定,根本無法實施檢疫。此外,目前國家尚無染疫水生動物撲殺補償標準出臺,地方財政亦沒有水生動物撲殺補償專項經費,一旦檢出疫病,后續工作難以進行。
進一步完善水生動物防疫法律法規。盡快理順《動物防疫法》《漁業法》《水產苗種管理辦法》和《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之間的關系,在法律上進一步明確水生動物防疫工作的主體和職責,同時要盡早梳理好部門法規之間、法規與地方制度之間的關系,修訂相互矛盾的條文,做到上下一致、無縫對接,為水生動物防疫工作奠定法律基礎。
進一步細化水生動物檢疫實施細則。雖然《魚類產地檢疫規程(試行)》《甲殼類產地檢疫規程(試行)》和《貝類產地檢疫規程(試行)》等3個規程已經出臺實施,但這3個規程在操作層面上仍有待于進一步細化,另外水生動物疫病名錄中還涉及到兩棲與爬行類,目前尚無檢疫規程出臺。建議根據水生動物疫病發生和傳播方式的特殊性,在原有檢疫規程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和補充,制定符合水生動物實際情況的、更加詳盡的、可操作性強的檢疫細則。
加強水生動物防疫機構和隊伍建設。建議各地依托水產技術推廣體系等已有公益性機構,特別是已經開展了實驗室建設的單位,開展水生動物防疫技術支撐體系和水生動物防疫監督執法體系建設,爭取由各級編委予以批準掛牌,明確職能。同時,盡快出臺漁業官方獸醫認定和管理辦法,培養更多具有法定資質的防疫檢疫技術人員,全面實施官方獸醫制度。
盡快修訂重大水生動物疫病應急預案。浙江省現有水生動物疫病應急預案系是2006年制定的,而目前其所依據的《動物防疫法》、疫病名錄等都已經經過修訂,并且新出臺了《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因此,要及時根據新的法律法規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制定重大疫病撲滅計劃,提高應急能力,及時有效、快速有序地控制和撲滅疫情。
加強病害基礎研究,完善檢疫標準。進一步加強對水生動物病害的基礎研究,明確病原,建立診斷技術,進而完善檢疫標準,使得檢疫工作有據可依,促進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工作標準化[4-5]。
[1] 陳愛平.水生動物防疫體系發展成就回顧[J].水產養殖,2010,31(1):43-45.
[2] 陳家勇.水生動物防疫相關問題淺析[J].中國水產,2009(7):10-11.
[3] 姚源鋒.淺論實施新《動物檢疫管理辦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具體問題[J].中國動物檢疫,2010,27(5):8-10.
[4] 陳愛平.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的質量管理[J].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2012,2(2):13-18.
[5] 孔蕾,黃家慶.淺議水生動物防疫檢疫標準化工作[J].中國動物檢疫,2012,29(3):1-2.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917.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志碼:A
A
0528?9017(2014)01?0117?04
文獻著錄格式:鄭天倫.浙江省水生動物防疫工作現狀及對策建議[J].浙江農業科學,2014(1):117-120.
2013?10?11
農業部重大建設項目
鄭天倫(1979-),男,浙江永嘉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水產養殖及疫病防控工作。E?mail:nbal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