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葉波,陳少杰,劉 鑫,歐陽由男
(1.浙江省種植業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2.寧波市種植業管理總站,浙江寧波 315012;3.浙江省種子管理總站,浙江杭州 310020;4.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6)
雜交稻甬優15特性及栽培技術
秦葉波1,陳少杰2,劉 鑫3,歐陽由男4
(1.浙江省種植業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2.寧波市種植業管理總站,浙江寧波 315012;3.浙江省種子管理總站,浙江杭州 310020;4.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6)
甬優15是由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作物研究所與寧波市種子公司以京雙A×F5032雜交組配而成的秈粳交新組合,2012年2月通過浙江省品種審定,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介紹該組合的產量、農藝性狀、經濟性狀、抗逆性、品質等各項特征特性,總結高產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甬優15;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甬優15是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寧波市種子公司以京雙A×F5032雜交組配而成的秈粳交新組合,2012年2月通過浙江省品種審定。該組合屬秈粳交偏秈型三系雜交稻,莖稈堅韌,抗倒性較好;穗大粒多,青稈黃熟;豐產性好,米質較優;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稻虱;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1]。現將該組合的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1 浙江省區試及生產試驗
甬優15參加2008年浙江省單季雜交秈稻區域試驗,平均產量8877kg·hm-2,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6.7%,達顯著水平;2009年續試,平均產量9036kg·hm-2,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10.6%,達極顯著水平;2年平均產量8956.5kg·hm-2,比對照增產8.6%。在同組8個參試組合中排第1位。2011年度在浙江省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為9517.5kg·hm-2,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9.2%。
1.2 生產示范
甬優15在浙江省各地的生產示范中同樣表現出穩產高產。甬優15在2010年引入建德市作單季晚稻種植[2],總面積為5.04hm2,根據實產調查,平均產量為9235.5kg·hm-2,比當年建德市單季稻平均產量7500kg·hm-2增23.1%。其中梅城鎮南峰村一農戶種植1000m2,平均產量達到10128 kg·hm-2,大同鎮永盛村一農戶種植1400m2,平均產量達到10728kg·hm-2,顯示出甬優15具有較高的增產潛力。
臨安市2011年對10hm2甬優15高產示范方進行了現場實割驗收,示范方平均達到9967.5kg· hm-2[3],比當年臨安市單季稻平均產量7935kg· hm-2增25.6%。其中石畈0.087hm2高產攻關田產量達到10851kg·hm-2。2012年寧海縣應可省農戶種植的7.33hm2甬優15示范方,平均產量為11565kg·hm-2,比當年寧海縣單季稻平均產量7380kg·hm-2增56.7%。
2.1 經濟性狀
根據2008-2009年浙江省區試和生產試驗結果(表1),甬優15全生育期138.7d,比對照兩優培九長3.1d。該組合有效穗178.5萬·hm-2,成穗率60.8%,株高127.9cm,穗長24.8cm,每穗總粒數235.1粒,實粒數184.4粒,結實率78.5%,千粒重28.9g。甬優15的成穗率以及每穗總粒數大于對照兩優培九,屬于大穗型品種,籽粒飽滿,千粒重比對照增2.5g。
2.2 抗性
據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2008-2009年抗性鑒定結果(表2),甬優15平均葉瘟0.3級,穗瘟2.4級,穗瘟損失率2.5%,綜合指數為1.6;白葉枯病6.0級;褐稻虱9級。甬優15總體表現為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稻虱。

表2 甬優15、對照兩優培九在浙江省區試中的抗性表現
2.3 米質
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8-2009年米質檢測,2年平均整精米率63.8%,長寬比
2.6 ,堊白粒率16.0%,堊白度3.0%,透明度2級,膠稠度84mm,直鏈淀粉含量14.1%,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3等和4等(表3)。

表3 甬優15在浙江省區試中的米質表現
3.1 培育壯秧
甬優15植株偏高,在肥水足的條件下直播易倒伏,適宜機械化插秧栽培,高產關鍵是培育好健壯秧苗[4]。一般每秧盤播種量以80g為宜,可根據發芽率高低作適當調整。秧齡以15~18d為宜,最長不超過20d,帶肥帶藥移栽,力求秧苗整齊一致,清秀無病,白根多。
3.2 合理密植
機插秧大田要求耕耙精細,田面平整,上糊下實,插秧時不陷機不壅泥,待秧苗3.0~3.5葉時機插,機插密度一般為30cm×18cm。傅躍進等[5]研究表明,甬優15在栽插密度在12.75萬、15萬、16.5萬和18.75萬叢·hm-24個處理情況下,基本苗數為18.75萬叢·hm-2的產量最高。
3.3 合理施肥
根據甬優15生長勢旺,需肥水較多,整個生長期葉色翠綠的特點,應在有機肥打底的基礎上,早施追肥(重蘗肥),適當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特別注意后期看苗補施穗粒肥。
3.4 科學水漿管理
按照科學管水的原則,移栽前以溝內灌滿水、畦面無水層為宜;移栽后以保持滿溝水為宜。追施分蘗肥和穗肥時,為充分發揮肥效,畦面宜保持淺水層。在水稻的有效分蘗期,田間宜保持濕潤狀態。在拔節期或莖蘗數超過有效穗數的80%時,為減少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應及時排干溝水,進行擱田。孕穗至抽穗期,田間以淺水為主。齊穗至成熟期,田間宜干干濕濕,保持活水到老,不可太早斷水。
3.5 防治病蟲害
病蟲草害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由于甬優15植株高大緊湊,穗大著粒密,易發生紋枯病和稻曲病。除了抓好白葉枯病、褐稻虱等的防治工作,還要注意紋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根據植保部門發布的病蟲情報,合理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口農藥,及時進行防治。
[1] 楊金云,金海元,王忠林.不同肥料對晚稻甬優15產量和農藝性狀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3(7):792-793.
[2] 王寶強,饒國發,翁衛華,等.甬優15水稻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9):101.
[3] 應文飛,魯艷君,王志軍,等.甬優15機插高產栽培技術[J].杭州農業與科技,2012(2):46-47.
[4] 孫軍華,張權芳,何旭華,等.雜交晚稻甬優15機插表現及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0(5):1002-1003.
[5] 傅躍進,邢曼平,滕新春,等.密度和氮肥水平對雜交水稻甬優15產量及經濟性狀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 2012(1):13-15.
(責任編輯:張才德)
S511
B
0528-9017(2014)02-0164-02
文獻著錄格式:秦葉波,陳少杰,劉鑫,等.雜交稻甬優15特性及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4(2):164-166.
2013-12-18
秦葉波(1983-),女,江蘇蘇州人,農藝師,從事糧食生產管理與技術推廣工作。E-mail:qyb.leaf@163.com。
歐陽由男。E-mail:younan.oy@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