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漢重臣譙周勸說后主劉禪降魏,在史學界一直備受爭議。東晉人孫盛評之曰:“周謂萬乘之君偷生茍免,亡禮希利,要冀微榮,惑矣!”[1]明清之際思想家王夫之謂:“周處心積慮,唯恐劉宗之不滅,憯矣哉!”(《讀通鑒論》)近年易中天先生《品三國》,則突破舊理念的禁錮,稱:曹魏兵臨城下,“蜀漢君臣無戰意,……只不過他們主張跑,譙周主張降。他們也不反對降,只是擔心降不了。”“沒有譙周他們也會降?!卞嗜龂幕某掷m升溫,人們對三國人物譙周的探究也成了熱點。與此同時,“譙周故里”亦出現多處:南部縣有,閬中、西充,以及華鎣等縣市亦有。何處為是?本文按時序淺陋揭陳,幸諗之者斧正。
閬中“譙周故里”
1979年上海版《辭?!纷S周:“三國巴西西充(今四川閬中西面)人”。實地指今閬中市木蘭鄉。據新《南部縣志·沿革》稱:蕭梁大同中,“復改西國縣為西充國縣,并置木蘭郡,郡縣同治于此(今木蘭鄉)。明、清、民國三代,木蘭鄉皆屬南部縣地,1953年劃屬閬中”。蕭梁西充國縣范圍約埒乎今寶馬河以西之南部縣域?!端鍟さ乩碇尽贩Q:“西充國有閬水?!奔唇耖佒惺信沓且晕髦亟詫偈捔何鞒鋰h所轄。然而譙周生于漢末,蕭梁西充國縣境域與漢魏之世的西充國縣范圍不相契。
閬中市西南地方迄今未發現與譙周有關的遺物和遺跡。1988年省文物局編寫《四川歷史人物和名勝詞典》,丁祖春先生在《后記》中曾言:“蜀籍名人也因無物無跡可尋而割愛。”因此,“閬中譙周故里”無緣被收入是書。1996年,四川師范學院(今西華師大前身)主編《巴蜀文化大典》之《歷史卷》和《地理卷》,“譙周”及“譙周故里”兩條目,亦因此而未被收入該《典》。
西充“譙周故里”
新《西充縣志》稱:“西充有建全國之功的政治家譙周”。1996年西充縣槐樹鎮譙家溝,當地譙姓人揭牌稱“譙周故里”。據《大清一統志》載:“今西充縣,漢到隋唐均屬安漢縣(今南充市),唐武德四年(621年)因安漢繁闊而析置。”今西充縣轄境之罐埡、鳴龍等鄉鎮原屬南部縣地,1953年劃歸西充。據《譙氏族譜》稱:“西充縣槐樹鎮譙家溝譙氏先祖譙聰,乃譙氏第四十六代孫,為華鎣譙弘道長子,生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德配朱氏。明永樂年間由廣安華鎣鄉移居西充槐樹鎮松林灣。”當地譙姓人稱:松林灣為譙聰祖入籍時“老屋”,子孫繁衍,“分居異爨”,至清代,溝上溝下皆譙姓。華鎣《譙氏族譜》尊譙玄為始祖,然則又何以證明譙聰乃譙周之裔子裔孫?
今之西充縣本土,與漢、魏、晉時之“西充國縣”非同一概念。即便是今日西充縣屬之罐埡、槐樹、鳴龍等鄉鎮原屬南部縣土之一隅(古西充國縣),然亦僅跨蕭梁之世的西充國縣,而非漢魏時西充國縣地。今西充“譙周故里”,從民俗上講,可視為譙姓宗祠。既然載入《南充旅游圖冊》亦不過為開發旅游業,發展經濟,借“譙周故里”作為品牌而已矣!
南部縣譙周故里
《三國志·譙周傳》:“譙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人也。”漢魏之世,何處是西充國古縣?近年有兩種界說:遵蒲孝榮《四川政區沿革與沿地今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蜀漢、魏、晉之巴西郡的西充國縣治,即今南部縣楠木鎮。其轄境為西水下游,跨嘉陵江兩岸,轄有今南部縣之楠木、新政(今屬儀隴)、東壩、王家等鄉鎮。
遵新《南部縣志》:“漢獻帝初平四年(193),分充國置南充國縣后,充國(治所)在西,后稱西充國?!睗h魏之西充國縣治所在今南部縣大橋鎮東北,轄有今南部縣之西河(水)南岸土地,約侔乎今南部縣之東壩、王家、黃金、定水、大橋、升鐘等鄉鎮,但無楠木、新政。
上述兩種界說之漢魏時西充國古縣,均轄有今南部縣的東壩鎮。東壩鎮在今南部縣邑南隆鎮之南30公里許,于上乘寺古剎傍瀠盤公路一側。2000年,上乘寺在維修時發現有東晉南朝時之古剎礎石和瓦當,以及一批出土殘碑。其中,有兩塊殘碑提到譙氏:一塊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的《石功碑記》稱:
……定覺山上乘寺,古剎也。歷代相傳前朝譙大人俗產,義官周尚澄買之以建佛殿焉……
另一塊為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所勒之殘碑。云:
……之云峰,環以小溪,蕩蕩乎若蓬萊之海島,兼茂林修竹,足以聳人觀瞻……乃三國譙大人之業耳,明尚澄老祖置買以建……
兩段碑文所述,上乘寺當為蜀漢重臣譙周故里的物證。該古剎罹于蒙元兵燹之患,禪宇頹圮,佛像毀損。及至明代,當地豪紳周尚澄買譙氏俗產,以資修繕。由是,香火鼎盛,遐邇聞名。
明嘉靖時,四川按察司僉事楊瞻有《提上乘寺次壁間韻》:“梁上標題有宋年,深山名勝古來傳。”此“宋年”之“宋”,為趙宋抑或劉宋?筆者以為,無論何“宋”,均可證明上乘寺曾占有譙氏俗產為廟產(常業)的事實。若遵“歷代相傳前朝譙大人俗產”之語意,趙宋、元、明皆在清代之前。然則,上乘寺古剎占有譙氏俗產又何啻趙宋、元、明?譙周生長于漢晉之世,晉在劉宋之前,晉末譙氏家族離散,數百畝良田變為無主之業,南朝劉宋建廟占有譙氏俗產,劉宋稱晉為“前朝”明矣!“宋年”之“宋”為劉宋亦有道理。
南朝劉宋,巴西土著外流,南中獠人入境。獠人“其俗畏鬼神,尤尚淫祀”(《北史·獠傳》)。故此,佛教盛行,“僧尼出萬”[2]。如曇暉尼,本成都人,學修觀行于南充國(今南部縣)。[3]足見巴西地方在劉宋之世,佛寺廟宇甚多。寺廟修繕花錢,僧人不能出賣廟產。即使要賣,輒借名賣某(施主)俗產;另一施主購買出資,再捐給僧人。周尚澄所買“譙大人俗產”,實際為上乘寺千余年“歷代相傳”之廟產。
地名是歷史的見證。新《南部縣志》載:東壩鎮“明嘉靖年間興集,后置崇教鄉。清宣統三年(1911年)置東壩鎮?!薄俺缃锑l”之“崇教”,見證東壩鎮地方古來崇文尚教,尊儒敬賢,與譙周其人之盛名不無關系。譙周系“通儒”“碩儒”,有蜀漢“帝師”“勸學從事”“典學從事”等職銜,明清兩代南部地方志皆有《傳》載記。
鐘靈毓秀之地必有才俊。公元2000年經省市文物考古部門的專家、學者蒞臨現場調研,從地理位置、古建筑群規制以及出土文物等多方面分析,并結合文獻和史料論證,一致認同:今南部縣上乘寺村為三國譙周故里。其細節詳情,《南充日報》和《四川日報》均作過報導。
華鎣市“譙周故里”
不久前網上有微博稱:“上海舊版《辭源》載,‘譙周,三國廣安人,譙周出生于廣安。廣安縣,漢晉時屬宕渠縣地,蕭梁分宕渠置始安縣,民國初改名廣安,即今廣安市。華鎣歷來屬廣安縣地。《華鎣譙氏族譜》稱:華鎣譙姓人始祖譙玄,祖籍閬中。公孫述據蜀稱帝,敦請譙玄出仕,數聘不應。述怒,賜死以逼。玄子譙瑛盡捐家貲以保父命,旋舉家遷宕渠,隱居皛山,結廬鳳嶺。慎終追遠……譙玄第六代孫譙希寵,七代孫譙周,八代孫譙秀……今華鎣市為譙周故里?!比淮苏f與《三國志》、?!吨尽放c《晉書》所記,頗有出入。
首先,舊《辭源》釋“譙周”之依據仍然是《廣安譙氏宗譜》。今廣安、鄰水、渠縣等地之《譙氏宗譜》,率多沿清人編纂之老《譜》。其所謂“慎終追遠”,即裒錄史書中之譙姓名人以為“遠祖遠宗”,則難免有人哂之為虛妄。清代學者章學誠先生曾言:“地近則易核,時近則跡真?!弊S周與其后學陳壽,同州同郡,同朝共事。陳壽《三國志·譙周傳》稱,譙周“巴西西充國人也”,有《晉書》、?!吨尽份o翼其說,為學界所共識。
再者,譙周“西充國人”,其父譙,字榮始,非“譙希寵”;譙秀乃譙周之孫,[4]非譙周之子。譙玄,西漢末閬中人;譙周,蜀漢西充國縣人。二人出生不同時不同地。譙姓起于“周召公奭子封譙侯”,在姓氏中甚為古老。(參見《姓氏通書》)漢世,譙姓為巴西望族,其子孫若蟄蟄螽斯,何止譙玄一人?若判定譙周與譙玄是“血脈相承”,尚需作深廣研究。裴注《三國志·譙周傳》引孫盛《晉陽秋》稱:譙周之孫譙秀“因蕭敬叛亂,避難宕渠川中?!盵5]《古代漢語詞典》川:“低而平坦之地?!狈巧骄??!白溆诩摇保谖鞒鋰霞胰ナ?。《晉書·譙秀傳》稱:譙秀“避難宕渠鄉里”?!班l里”,即同鄉。譙秀避難宕渠,乃客居宕渠之同鄉家里。譙秀祖父譙周既然是“廣安人”(即漢晉時之“宕渠人”),譙秀大難臨頭當遠走他鄉,何嘗要回“原籍”避難去連累其宗親?愚竊惑焉!但可以肯定的是譙秀帶去的“鄉人宗族……百數”中,有滯留宕渠者,即或延嗣至今,與“譙玄裔孫”同姓亦未必同宗?!白S周故里”華鎣說難以成立。
結束語
近年川中出現多處“譙周故里”,有因譙姓人追思先祖而命此名者,有因跨“西充國”古縣地而命此名者,有為開發旅游業打“譙周”品牌而命此名者……于是譙周文化現象勃興。從民俗文化層面上講,都有一定道理:一則可以壯鄉邦文化,促使人們熱愛鄉土;二則可以促進當地文化教育發展,激勵青少年奮進向上。是所謂民俗文化之多元性。
若從考史層面上而論,“譙周故里”的結論尚不能如是輕率而定。時下,盡管“譙周故里”橫空出世多處,若無可征信之文物、遺跡為憑,無可靠文獻史料佐證,考史結論曷可主觀臆斷,一廂情愿?相對而言,南部縣東壩鎮上乘寺村之譙周故里,信有可征。
注釋:
[1]《三國志·譙周傳》裴松之注引。
[2](梁)慧皎:《高僧傳》卷七《釋道汪傳》:“鄙州邊荒,僧尼出萬?!?/p>
[3](梁)寶唱:《比丘尼傳》卷四《曇暉尼傳》。見《高僧傳合集》附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4]《三國志·譙周傳》:“周有三子:熙、賢、同?!弊S熙子譙秀,《晉書》有傳。譙賢子譙登,常《志》有傳。
[5]蕭敬,《晉書·孝宗穆帝紀》作“蕭敬文”。《晉書·譙秀傳》作“蕭敬”。
作者:南部縣二中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