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玲
新課程標準中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放在教育教學的首要位置。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字詞句的正確運用,增加基礎知識的積累量,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為了能獲得教學的良好效果,教師必須對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素質進行不斷提高。
一、教師要提高教學基本功
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對自己的語文素養要進行提升,通過不斷增強自己對語文的運用能力,結合本身的個性魅力來影響和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對語文基礎知識要十分重視,例如,在對漢字進行講解時,教師不僅要把漢字本身介紹給學生,還要讓學生能正確地寫出漢字的筆順,能分清漢字的結構,還要能說出漢字的部首。在進行基礎講解時,更考驗了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功。
2.培養學生總結知識點的能力。在進行語文知識講解時,教師要對每一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同時要把這種總結歸納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教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通過對知識的整理,能使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再次回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在整理總結的過程中對于原來不理解的知識進行分析理解。通過對知識不斷進行總結,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屬于自己的語文知識體系。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總結把新舊知識通過聯系,放在這個知識體系中,增強自己對知識的整體把握。
3.培養學生多變思維,增強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不能只是要求學生記住所學的知識,而是要讓學生能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生搬硬套和死記硬背,不能靈活運用知識的學習是死學習,學生學到的是死知識;學生對所學知識能靈活運用并能舉一反三,那他們的學習就是有效的學習,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語文素質。在語文學習中,聽懂和理解知識是學習的第一個階段,記憶這些知識是第二階段,能對這些知識靈活運用是學習語文的第三階段,這也是最重要的階段,是教師和學生追求的階段。在考試中,語文試題考查的方式種類很多,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要增加自己對語文題目的變式訓練,不管題目變成什么形式,都能分析出題目的本質。通過培養學生的多變思維,增強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驗。通過檢驗使教師和學生都找到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在后續的學習當中來補充和完善,同時通過檢驗,能使學生知道自己這一階段還存在哪些不足,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制定出更符合實際的學習計劃,促進自己學習的進步。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大他們的閱讀量
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都很重視。但是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做法還有待改進。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從課堂教學環節做起。在對課文進行分析時,教師不要把作為整體的文章拆開來進行分析,尤其是不要把文章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理解,這樣做會使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情感理解不了,提高的是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和運用,而學生對文章的主旨思想把握不了,分析一個句子和一個詞代表的意義就不大。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讀,一遍理解不了,再進行反復讀,通過讀來領會文章的深層含義。“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教師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時,一定要給他們留充分的時間,學生通過閱讀進行思考,通過思考激發再次閱讀,在反復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激發學生與作者的共鳴。除了在課堂上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教師還要讓學生養成課外讀書的好習慣。在課外閱讀的培養中,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通過課外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來激發課內學生閱讀的效率,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體會和感悟,獲得對文章的理解,獲得對文章的深刻感受。
三、加強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學習中,不僅要掌握基礎知識,還要能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能通過熟練有條理的文字把自己對生活、對文章的體會表達出來,這就達到了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在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培養的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加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有話可說的時候,寫出的文章才能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才能是真實情感的抒發。在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進行口頭描述,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列一個提綱,這個提綱包括:你最喜歡的東西是什么?你喜歡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一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指引,學生能比較流利地說出這個口頭作文來。通過進行口頭語言的表達訓練,能讓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學生能從自己身邊的事情和人進行思考觀察,能讓他們感受到寫作就是寫身邊的事,就是寫生活中的人和事,這樣寫出的東西才能感染人,才能蘊含真情實感。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處理好作文和生活的關系,要豐富學生學活、開拓寫作源泉。1.組織學生開展多種課外活動,指導學生深入觀察、教會學生攝取寫作材料。2.要求學生敏于思考,勤于動筆,教會學生積累寫作材料。3.教師靈活命題,切合學生實際,鼓勵學生自由選取寫作材料。作文之道巧在構思,教師應大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一道題目應允許學生從各方面去構思,學生愿意寫什么,愛好怎么寫,應該由他們自由去決定,教師不必強求統一。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展示機會,讓他們品嘗成功喜悅。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更渴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贊許、羨慕,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總之,教師在對學生的語文素質進行培養的同時,一定要把自己的專業素質抓好,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精彩紛呈的課堂中能獲得語文素質的提升,能把自己對生活的感觸用充滿真情實感的語言表述出來,體會閱讀的快樂,使學生對語文課堂充滿期待。
【責編 田彩霞】